3月下旬,伴着丝丝春雨,记者来到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在商州区最大的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地——沙河子镇,依坡而建的思源实验学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刘湾街道办事处易地搬迁安置点仁和社区,48名建档立卡贫困幼儿在崭新的刘湾中心幼儿园里尽享童年欢乐;在城区通往板桥镇的307省道旁,板桥镇五一村贫困户张占良的9个草莓大棚眼下正“硕果累累”……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商州区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确保贫困户子女放心入学、安心就读,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失学辍学、学前到大学各学段贫困学生应助尽助,通过产业帮扶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用双手脱贫摘帽。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商州区科教体局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双线四级”控辍保学:

不让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

地处秦岭腹地的商洛市,贫困人口基数大,特别是商州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长期以来,我们这里的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里由老人照看,这就产生了一些问题:一些孩子得不到父母必要的管教,失学、辍学现象偶有发生;也有一部分学生长期缺少父母关爱,情绪波动大,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思想,辍学情况时有发生……”商州区科教体局局长张雪平说,为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动态清零,区科教体局严格落实十项制度,“双线四级”(区、镇、村、户,科教体局、中心校、学校、班主任)层层包抓,夯实各级控辍保学责任。

区科教体局普教股股长刘向阳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大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初中阶段控辍保学紧盯厌学学生,每年春节过后是工作重点期;而小学阶段要抓“特殊学生”,比如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和孤儿等。“每年过年期间,一部分厌学学生受外出打工的亲朋好友影响,春季开学就不来学校,这时候我们的‘七长’和‘双线四级’制度就发挥了作用。”刘向阳说,得益于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和成效巩固,近年来全区无一名学生失学、辍学。

无一名学生辍学的背后,除了严格落实责任制外,还有商州教育人的爱心帮扶。近年来,该区实施“教师+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确保一部分特殊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商州区刘湾初级中学八年级英语教师南亚红,去年以来负责小东、小卫两名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经过接触观察,我发现小东学习习惯不好,偏科现象特别严重,有点厌学情绪;小卫是精神类残疾学生,非常自闭,与人沟通有难度,随时面临辍学。”南亚红告诉记者,针对两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她平时注重对小东进行学业上的引导,对小卫则主要进行行为纠正。“小东的学习习惯已经有所改观,他也树立了自信心,目前我正帮助他一点一点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相信成绩会慢慢好起来的。”南亚红说,小卫的变化最大,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了,也知道写英语作业了,班级大扫除的时候表现得很积极,“有一天他穿了一件新衣服,在楼道碰见了我,他看了看我,然后指着他的衣服说:‘老师你看我穿得好不好?’那一刻我明白,他其实既想让我夸他的新衣服好看,又想让我注意他的穿着——以前的他从来都不知道换衣服,在我的耐心劝说和引导下,他开始注重衣着了。”

“教育扶持”精准资助:

不让一个学生在上学路上因贫掉队

3月18日下午5点,设在商州区扶贫开发局里的区农村贫困人口政策兑现中心大门敞开,坐在8号窗口“教育扶贫”柜台前的郭会芳正襟危坐——2017年6月以来,她每个工作日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遇到每年7~11月资助高峰期,加班加点是常态。

面对贫困人口基数大的实际,商州区科教体局加大教育脱贫政策宣传力度,全面实施家庭贫困学生精准资助政策,并且变管理为服务,率先在区扶贫开发局农村贫困人口政策兑现中心设立教育扶持窗口,负责教育脱贫攻坚精准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家长、学生的接待工作,受理大学生资助,资助资金由财政窗口直接打入学生家庭账户。

“除完成学前至高中(含中高职)阶段贫困学生国家资助外,区财政每年又拿出一大笔资金,给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每人每年4000元的资助,直至其大学毕业;给非建档立卡农村家庭和城镇经济困难家庭大学新生一次性资助(奖励)每人2000元。”张雪平感慨道,“仅此一项,每年近千万元的财政投入,这种力度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罕见的,由此可见区委区政府教育扶贫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让资助(奖励)更公平、规范,2019年8月,商州区多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商州区大学生资助(奖励)整合实施办法》(试行),将教育、民政、扶贫、水利、工会、共青团、妇联、慈善、关工委、红十字会、工商联以及社会力量等学生资助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力争让爱心惠及每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在求学路上不让一个人因贫掉队。

“一个都不掉队”的背后,还有商州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异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据介绍,2017年春季启动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商州区科教体局统筹43个安置点周边原有学校资源,配套建设搬迁安置点中小学、幼儿园项目33个。

位于仁和社区的刘湾中心幼儿园就是其中之一。这座为解决搬迁家庭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而建的幼儿园于2020年9月1日开园,园内环境优美,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在园幼儿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幼儿占了近三分之二。“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我们实行每生每年750元的生活费补助。”商州区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刘卫红说,经扶贫部门确认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实现了生活补助全覆盖。

“产业发力”驻村帮扶:

下足功夫让脱贫工作不落一人

今年春季开学之际,商州区刘湾初级中学校长郭永利走马上任——此前,他承担区科教体局脱贫攻坚驻村工作,在板桥镇五一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三年。三年间,他和工作队其他成员一起,带领村民们尝试种植杭白菊、菊芋等经济作物,邀请职中教师培训指导经济林木的科学管理,组建劳务队让青壮年外出务工,还硬化了4.7公里村道并装上了路灯。2019年,五一村从贫困村出列;2020年,全村所有贫困户脱贫。

3月19日下午,从商州城区出发,沿307省道行至板桥镇,再向东北方向的山沟行驶3.7公里,记者来到了五一村村口。在这个“三道沟、六面坡”的村子里,春天正在土地里悄然生长:秦岭小香薯等经济作物亟待播种;菊芋等中药材正在育苗;200亩板栗园中已经一片翠绿;700亩核桃林的科学管理正在进行……

2017年6月以来,商州区科教体局派出两个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局机关31名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既扶贫又扶志,打了记脱贫攻坚战役“精准拳”。区科教体局副局长薛青敏说,他每次下去见到工作队队员时,他们基本上都是两脚泥,肤色也比原先黑了不少,“可见大家是在实实在在搞脱贫”。

五一村闵述杰一家前几年遭遇不幸,老两口心灰意冷,觉得日子无望。薛青敏与其结对后,坚持每周去他们家两次,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如今,闵述杰大孙女考上了大学,小孙女上了初中,他们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起来。谈及薛青敏,闵述杰感慨地说:“薛副局长真真切切的帮扶和语重心长的劝诫宽慰,让我和老伴恢复了信心,对生活有了奔头!”

而村民张占良在商州区科教体局教育扶贫办主任林高彦的帮扶下,于前年租赁邻村公路边的土地搞起了大棚种植,靠种草莓“脱了贫,挣了钱”。去年,他还扩大了种植规模,今年春节期间草莓卖了个好价钱。“眼下正是草莓生长和销售的旺季,截至目前他还没有找我帮忙推销,这就比刚开始种草莓时好了很多。”林高彦说,这一来说明果实品质越来越好了,不愁没人要;二来说明经过摸索,逐渐打开了销路,不愁卖不出去。

(文中部分学生姓名为化名)


教育扶贫“斩穷根”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