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指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明确了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所乡镇初中,江阴市璜土中学多年来在“一切为了师生的充分发展”办学理念下,积极开展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载体,提升学生品格的教育实践,注重劳动教育的全面创新,对教育内容以及相关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形式进行有效改革,涵养劳动情怀,提升学生品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新时代劳动教育

提升学生品格的意义与价值

(一)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做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我们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坚持落实“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二)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现实需求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大,当前大家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导致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现状凸显了新时代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现实需要。

(三)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品格提升的实践路径

学校虽处农村,但随着城镇化发展,学生劳动机会少,劳动意识、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劳动素养基本缺失,建设田园大学堂,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锻炼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帮助每一个学生深度参与,通过学习、探究和感悟,让每一次勤劳的付出、每一次执着的坚守都有所收获,把所学到的劳动教育方法和能力迁移到职业能力和人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新时代落实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品格提升和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本身就是努力使受教育者个体朝着社会性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学生要想适应并融入社会,必须具备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即具备必要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自立自强、团队合作等精神品质。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协调一致,取长补短,让学生懂得多劳多得、同伴互助、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形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正确认知理念,在劳动中树立高尚的劳动情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新时代劳动教育

提升学生品格的内涵与认识

学校开展以田园大学堂为重要载体,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实践路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指向的研究实践,努力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劳动教育方法和能力迁移到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和阶段,实现品格的提升,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田园大学堂:立足新农村,构建以少年自主学习和实践为中心的有德性的课堂。它是江南少年成长的空间,包括田园、家园和校园。通过全方位聚焦劳动教育,让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田野,参与劳动历练。它不仅有广阔的实践空间,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农业劳动收获实践智慧。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塑造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主要内容,旨在系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它是一个教育的综合体,把学校的课程、文化、活动等整合在一起,以劳辅德、以劳增知、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养心,它强调四个核心:一是实施乐享的生活教育,在劳动中感受艰辛与快乐;二是实施创享的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三是实施共享的育能教育,最大程度地促进其他“四育”的发展;四是实施智享的智能教育,融入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新时代劳动教育

提升学生品格的实践与行动

学校开展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品格的新途径,借助校内外的资源和平台以及优秀团队的指导,培养学生整体互动与合作学习能力,促使田园大学堂朝常态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一)田园大学堂:新时代劳动教育场景的“三园”建设行动

学校突破现有教育场景限制,努力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场景的“三园”建设行动。“三园”即校园、家园与田园有机融合。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中,积极构筑田园大学堂的共育平台,校内植根校园特色文化土壤,打造葡萄文化特色中心以及田园特色文化课堂,校外重点开展基地建设和家园建设,最终让校园充满田园的气息和家园的温馨。

1.校园葡萄特色文化中心

学校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大力发展校园葡萄特色文化,彰显劳动教育丰硕成果,建设校内葡萄特色文化中心。让学生体悟劳动之美,磨砺青年学生,积极引领他们在田园大学堂进行新时代劳动教育。为实施创享的体验劳动教育,学校以此为契机,创意打造五个“一”:

一面墙:包含田园农耕文化及葡萄种植文化元素的文化墙,学生通过参与体验领略田园农耕文化内涵,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劳动品质,感悟生命意义,实现自主发展。

一间文化展映厅:播放乡镇优秀劳模事迹及葡萄种植影音资料。

一条文化长廊:对田园大学堂劳动教育中表现优异的学子进行表彰宣传。

一本《成长手册》:自主设计葡萄文化标识logo,坚持记录葡萄日志。

一个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VCT技术,学生自主参与数字葡萄园的建设和管理,打造一个集教育信息、劳动教育、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实验基地。

2.田园特色课堂

学校通过“校内+校外”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在外界环境的浸润下,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格。

校内:田园特色课堂邀请“土专家”和相关专业教师研发团队组成课程开拓研发中心,推进特色课堂建设。积极开发新时代劳动课程,积极推行“无界化”管理模式,做到“四个打开”:打开校园,打开课程,打开学习方式,打开教育模式。努力做到“三个即”:学习即劳动,劳动即课堂,课堂即生活。学生扎根校园文化土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体验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将优秀品质内化于心。

校外:依托学校地理优势,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葡萄园学农基地、璜土村民俗文化展示馆、“远望号”军校共建基地等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在这里,学生们丰富阅历知识,磨炼个人意志,培养协作精神,丰富劳动教育,锻炼涵养品格,奠定积极人生。

3.家园常态化建设

为保证劳动教育常态化,学校积极促进家校合作。学校要求学生设计一张家园作业,根据自身情况,设计自己在家庭的劳动内容,无论是哪种劳动方式,要求其坚持完成自己的劳动体验,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将感悟推送分享。

(二)田园大学堂: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行动

学校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念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形成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1.依托国家课程,融合劳动教育。第一,基础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体味到劳动的意蕴,如在政治、语文学科中进行劳动精神与价值的探讨,着力劳动态度与观念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美术、信息技术学科组织学生创作绘画作品、制作手工作品等,促进创造能力的提升。第二,开展学科内STEM课程,借助信息技术,适时开展相应的STEM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拓展劳动、合作、创新等能力。比如物理学科开展“制作孔明灯”(浮力定律)、“自制杆秤”(杠杆原理)、“自制发动机”(电磁学)等STEM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STEM课程在初中物理学科中的开展,培养STEM素养,提升能力,锻炼品格。

2.开发校本课程,浸润新时代劳动教育。学校在科学评估学生需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以数字葡萄园VCT项目为载体,开发校本课程《感知生长——一枝多秀》,让学生对葡萄种类、价值、种植、管理、制品和欣赏加深了解。开发田园农耕文化校本教材,紧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题,寻找与田园农耕文化高度契合的内容,分学段开发相关的课程,开设书法国画、手工制作、小作家等多样的选择性课程:七年级开展与田园农耕相关的“动手画”“动嘴说”“动笔写”等趣味活动;八年级开展与田园农耕相关的体验性劳动活动;九年级开展与田园农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如此,强化劳动价值和劳动能力教育,在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品格。

3.加强家校合作,常态劳动教育。学校构建家校共育合作平台,探索新家园提升品格的方式方法,要求家长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同时,依托璜土镇“葡萄之乡”和万亩农业生态园的资源优势,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体验与评价活动中来,开展“多向互动”的家校合作,围绕葡萄制品的制作及销售等主题开展家长进课堂,为田园大学堂服务指导。

(三)田园大学堂:新时代劳动教育的“8+n”特色活动

学校重视学生参与设计,突出学生成果展示,逐步形成“我的劳动我做主,我的活动我做主”的活动范式,砥砺学生品格提升。具体形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8+n”特色活动:

1.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审美,收拾经营好跟自我相关的空间,比如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书桌、自己的穿着等。

2.制作一张校园家园服务卡:结合学校劳动教育知识系统性、应用科学性特点和家庭劳动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灵活性特点,加强家校合作,设计制作好一张校园家园服务作业,明确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劳动内容,自觉劳动、快乐劳动,提升劳动教育的效度。

3.学好学精一套生活服务技能: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学好学精一套生活服务技能,激发自己的活力和潜力。比如烧一道拿手好菜,做一顿美味早餐,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等。

4.发展一个有艺术品位的闲暇劳动爱好:学生自己动手在学园或家园种一棵树、养一盆花,了解它,和它交朋友,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可以画一画自己的植物朋友,写一写植物记录卡,养成热爱劳动的美德,为美化环境尽一份力。

5.设计好一次劳动艺术节: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参与一次班级或学校劳动艺术节,体验参与创造,品尝劳动成果,享受劳动乐趣。比如丰收节、劳动节、农耕节、美食节等。

6.做好一日家庭小管家: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学生和家长互换角色,当好“一日小管家”。如:洗衣做饭、照顾老人、辅导学习等,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体会父母辛劳的同时,能增进亲子感情交流,学会感恩父母。

7.参与一次审美欣赏的艺术体验: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仅表现为实物创造和技能培养,还包括提升思维和鉴赏劳动。利用学校的艺术文化节等艺术活动、课外艺术实践活动课等平台,让学生自主创新、团队合作,亲身参与一次以审美欣赏为主的艺术体验,增强审美情感,不断提升自我。

8.感悟一项劳动创造美的场景:在万物皆联的互联网时代,充分发现新时代劳动教育中的美育因素,学生在劳动实践创作中获得快乐、追求创新。比如依托学校数字葡萄园,利用物联传感技术,体验远程观测、远程浇水、远程温控等劳动技术;利用所学学科和信息技术知识,帮助或教授老人应用一项新的手机软件或电脑技术,在劳动体验中感悟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劳动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我们从现有实际出发,尊重其规律,发挥创造性,知行合一,注重实效,努力建立场景多样、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让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培育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