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诸多领域,尤其日益渗透到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迅速融入教育行业,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让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与整合提升成为可能。人工智能让教学与管理在多样化、科学化、精细化方面有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但人工智能在技术上还有待完善,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尚有诸多欠缺。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整合技术资源、营造优良环境、改进监管措施、提升教师素养、强化学生能力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工智能 融合 策略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是通过研究和模仿人类智能,制造出一种可以替代人并能为人类提供服务的机器。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做到高度接近和代替人类行为,做以往只有人才能胜任的许多工作,让人在脑力和体力上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而人则可以更多地专注在复杂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上。

人工智能自产生以来,在社会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行业也越来越多地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培育转化等方面向高等学校提出了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加强相关专业和人才建设、实施多样化完善的教育体系要求。这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发展及理论研究。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讨论。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在思政教学过程中,人工智能让优质资源实现交流共享

在思政教师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受传统教材的局限,利用更多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手段,快捷高效地获取各种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堂内容,使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多变,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将人工智能与思政课堂融合,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进一步强化,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获取新的发现和感悟,实现教学相长。可以说,人工智能使优质资源在共享互动中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人工智能在促进优质资源的整合利用的同时,还可以使得教学设计实现高效化、个性化、流程化。比如Web Quest教学设计,就为教师提供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板,教师只需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系统就会以教学要求为出发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参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某些教学设计的难度,提高教师的工作效能。人工智能的辅助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教师将精力放在更多创造性的工作上,实现自我发展和提升。

2.在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人工智能为差异化教学提供良好技术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采用更多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并实现预期效果。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使数据信息资源的搜索、存储、高速加密、计算与分析、推荐引擎变得更加快捷便利,而且可以在全面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条件下准确把握和分析每个人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需求,并准确推送个性化的课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极大提高学习效率,也使得思政教育的效果更好。比如常见的“智慧超人K12”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系统,就能通过实时动态快速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自动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算法会分析出学生每一道题目的答题情况,并给出另一道题目,深度检测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准确定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同时,人工智能能够让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科学化、精准化管理。2016年7月,振华教育平台推出“探索者”AI人工智能系统并上线情绪识别功能,利用人脸识别从表情分析出学生的情绪,并从眼球焦点分析学生出注意力集中情况。这些分析结果从人工智能系统中及时进行反馈,教师就能够更加及时和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的良好表现或纠正其不佳状态。

3.人工智能为思政教学评估提供了智能化考核的有效手段

在思想政治考核评价过程中,客观题是事先规定好标准答案的题型,评分时不需要评分者的主观判断,常用客观题有判断、填空、单选、多选等。在以往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下,教师承担课堂教学任务,也需要通过批阅作业和试卷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这通常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势必会分散和弱化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等更具有创造性、重要性教学工作的深研细磨。在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进步中,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介入到重复繁杂的评价环节。目前机器阅卷、智能化考试系统等已成为现实,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客观题进行阅卷不仅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计分,而且对总体分析等工作也能快速、高效地完成。这种通过人工智能完成的教学评价和反馈为思政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提升了工作完成的准确度,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堂教学设计和专业领域发展上。在智能评价过程中,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使用者统计出不同学习环节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出个别化的情况,为学生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学习方案,布置更具个性化的学习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工智能大发展时代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处在一个快速完善与成熟的过程之中。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创新思维,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人工智能如何充分融入教育领域,特别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尚未完全成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继续探索。

1.思政教师特殊的学科背景及知识储备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融合面临的一大挑战

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融合的关键是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融合。面对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快速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善于学习,掌握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把技术优势体现和转化为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教学能力,使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提升自己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这种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思政任课教师多数为文科专业毕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熟练掌握能力不足,这使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有效地展现。目前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平台相对较少,也限制了两者的融合程度。思政教师学习新的人工智能领域知识的平台还不够完善,此外,个别思政教师的个人主动学习性不足,因此如何提高思政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促使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互联网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弱化影响

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各种信息甄别和处理上能力有限,比如常常不能完全识别和过滤一些有毒有害的信息,这些良莠混杂的信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隐患。目前整个社会群体中高频使用互联网及新信息技术工具的是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群体。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互联网信息呈现出海量化、传播快、无障碍等特点,而青少年群体有些时候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不能很好地筛选出有用信息、过滤掉有害信息,这就使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错误引导,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力。互联网背景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出现,成为了人们追求效率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无序和泛滥。如果失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信息的有效传播,信息智能处理的无序性以及对不良信息的检测剔除机制就会失效,从而就会降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功能和育人实效。

3.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及人工智能与真人的差距性,客观上制约着教学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精神、思想、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实际需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引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层面的问题占绝大多数。思政教师要善于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状态中受到教育、感化,进而生成健康向上、稳定的精神状态,达成思政育人目标。在这种过程中,思政教师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教育情境和时机,使学生得到全面熏陶。目前条件下,人工智能距离完全模仿人类教学行为还有一定差距,而这些差距往往是思政教育活动的关键与重点。这种技术方面的制约是很明显的,如果不能改进,就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

人工智能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1.破除技术阻隔,着力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人工智能产业的大跨越以及与教育领域的充分融合已成为当下的一大趋势,越来越突破原有的技术壁垒与阻隔,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到广泛运用与长足发展,这切实增强了教育实效,是教育行业在新时代的又一次伟大变革。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工智能虽然在记忆、存储、信息再现等方面优势明显,然而人工智能并非真正的人类,没有人类的主观情感体验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等生物。人工智能在高层次认知活动、交流互动、应变能力、情感表达等方面是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教授也认为,人类处理知识的能力更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更强,第三代人工智能会实现知识和数据的更紧密结合。因此,未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着重以下两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研究的发展需要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情感交流互动的教学过程,这是人工智能所欠缺的。人工智能不断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脑科学、人文科学等)的交叉融合,进而推动和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更具实效性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深度融合。如前所述,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致使它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局限于一定范围,而且因为互联网背景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特点,客观上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基于此,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度融合。比如,现在有很多网络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面部识别技术,以确认学生学习活动的进度,但大多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这些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介入。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多维和动态的,对学生群体具有复杂和深远的影响。2018年7月,《泰晤士报》登载了由斯达尔·克鲁伊撰写的题为“为什么我们需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的文章,他认为对AI人工智能必须施加规范和监管。斯达尔·克鲁伊认为,人工智能的极快发展,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所以必须立即制定一些基本规则来确保其规范运行,正如其他技术一样。而完善人工智能的监管制度,就是要对教育环境进行良好的宏观检测与调控,及时净化思政教育环境,避免消极影响。

2.人机交互协作,提升能力素养

当今时代,教育领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处于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了推动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适应和操作能力影响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施、课后评估的环节中,如果能够高效准确地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人机充分融合,就能够及时地获取优质信息资源,并利用技术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设计,然后利用人工智能所提供的教学评估做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调整。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相关主题培训学习,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师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实现当前条件下思想政治教师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全方位深度融合,让思政教育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引领功能更加显著、育人效果更加强化。

3.提升学生能力,善于甄别取舍

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对象,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自觉能动性。这也就是说,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能够自觉、自发、主动地接收外来的各种信息和知识,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信息甄别、取舍、加工和创造。学生对于外部信息的理解、甄别和处理是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需要长期培养和习得的素质与能力。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作为学生要主动适应复杂的信息环境,提高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和素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所学的内容,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顺应智能化时代的趋势和发展,做信息时代的主人,做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强者。

参考文献:

[1]陈秉公,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5:3.

[2]孙伟薇.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2020:4.

[3]亓振华,杨晨,任雅才.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5).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