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提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为突破口,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寻充分发挥英语课堂育人功能的新途径。

[关键词]口语教学 思政教育 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就是要拨教育功利化之乱象,返教书育人之正途,让所有课程都发挥出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当如何“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全过程,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教学目标

1.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根据三维教学目标理论,教育教学应达到以下三个目标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前,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句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培养,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基本不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超过50%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是偶尔涉及“思政育人”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事实上,大学英语作为人文社会类的综合素养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口语课教师的教学自主性较高,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制订思政教育目标,自主选择与目标相匹配的文本、音视频等教学材料。此外,口语课相较于大学英语其他课程,师生的交流机会多、发散性强,也更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

2.注重母语文化传播意识及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中国文化失语症”,具体表现为即使是英语水平和中国文化素养较高的大学生,也无法自如地用英语口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更令人担忧的是,一项关于大学英语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的调查研究发现,75%的大学生认为在当今世界,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有优越感。诚然,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及价值观影响,但绝不应该以身份认同的扭曲为代价。英语课堂必须更加注重“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显然,这里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文化的双向交流,而不是西方文化的一味输入。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塑造大学生在母语文化传播中的身份,谨防西方文化的“异化”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传播能力,使得每一位英语学习者都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基于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视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文认为可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强化以下几点。

1.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课程的起点与归宿都应是人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则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但仍未真正成熟的人生阶段,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复杂的人际关系、未知的就业前景等压力,极易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心理问题。近年来,多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大学生恶性事件更是敲响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警钟。因此,将心理健康辅导纳入课堂教育势在必行。大学英语口语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以笔者的口语课堂为例,在“Unit 1 Learning”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学业压力”辩论赛,正方所持的观点是“学业压力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反方所持的观点是“学业压力不利于大学生成长”。这样的英语口语辩论赛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倾诉和探讨学业压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从同龄人的表述中意识到可一分为二地看待学业压力。辩论赛后,笔者让学生观看了“How to Make Stress Your Friend”的TED演讲片段,并让学生回答“如何看待压力”“如何应对压力”的问题。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积极引导了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学业压力。

2.聚焦社会热点

“信息大爆炸”时代下,社会的发展和各类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学生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相反,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极强,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第一时间知悉社会热点。然而,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报道,学生不一定能辨别真伪,正确、理智地看待热点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事实上,在大学英语口语课上引入社会热点的探讨,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人工智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虽然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出路有所担忧。因此,在“Unit 7 Technology”的教学中,笔者一方面让学生就人工智能话题展开听说训练,引导学生探讨未来哪些工作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哪些不易被取代;另一方面,还补充了哈佛大学题为“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zation”的人工智能研究报告,让学生观察易被取代职业和不易被取代职业分别有哪些特点,让他们自己得出与权威观点相一致的结论,即人工智能将取代低技术含量的职业,而需要创意和社交技能的职业则不易被取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既要提升专业技能,又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3.引入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亟待青年一代的传承与弘扬,而对外传播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因此,英语课堂要承担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大学英语口语课堂要帮助学生克服新型“哑巴英语”——“跨文化交流中母语文化的缺失”。

首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应该一味引入西方文化,而应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一般可分为“物质文化”“规制文化”和“思想文化”三大类,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可引入这三类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笔者在进行“Unit 3 Fashion”教学时,加入了旗袍的图片和有关音频,让学生感受传统服饰之美,体会我国的物质文明。在“Unit 7 Psychology”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教材关于星座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介绍属相的视频和“天干地支”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风俗和历史文化。在进行“Unit 2 Relationships”教学时,笔者选择了体现中国亲子关系的“孝”及社会关系的“和”的音频和文本,以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思想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其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对外交流中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脚手架”,让学生掌握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进而激发其传播母语文化的热情和潜能。笔者在“Unit 5 Leisure Time”的教学内容中专门设置了“西安之旅”的教学内容,先引导学生掌握西安各个景点及各种美食的英文表达,再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角色扮演。A学生扮演计划来西安三日游的外国友人,向B学生咨询旅行建议,B学生扮演西安本地人,向A学生提供游玩指南。情景模拟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与价值。

教学方法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应切忌落入说教的窠臼,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同时还应避免平铺直叙,否则难以引起情感共鸣,达不到育人的目的。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思政育人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事实上,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笔者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着重介绍如何运用任务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

1.任务式教学法

任务式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提倡“在做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并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去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则扮演观察者、引导者、聆听者和反馈者的角色。笔者以“Unit 4 Food and Health”的教学实践为例。课前,教师发布“家乡特产猜一猜”的游戏任务,让每位学生准备三条有关某样家乡特产的英文介绍信息并在课堂进行描述,以供其他同学竞猜。在此之前,由教师先做示范,提供三条英文信息,分别是面食、酸辣口味、岐山特产,学生通过不断讨论竞猜,最终猜出教师的家乡特产为岐山臊子面。这样的教学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英文表达欲。此外,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鼓励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掌握相关表达,还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加深学生对祖国各地不同饮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无形中达到了思政育人的目的。除了游戏竞赛,教师还可以设计问卷调查、采访、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丰富多彩的教学任务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母语文化传播的意识和能力。

2.合作式教学法

合作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思维碰撞、合作互助,完成教学任务,以实现教学目的。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避免观点的片面化和偏激化。此外,合作式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结对活动、小组讨论、项目报告等多种合作形式开展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地融入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使课堂既具思想性又具趣味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相反,竞争激励下的合作才会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以便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笔者选定“食品安全”“社交网络成瘾”“生态脚印”三个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选题,让学生进行自行组队,每六人一组,每两组备战同一话题。在上课前,学生进行组内合作调研;在课堂上,两组分别展示调研成果,然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获胜组,获胜组全体成员都可得到较高的分数。在这样的竞争机制激励下,学生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战,更是为团队而战,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学生积极参与相关话题的调研、探讨,能够对话题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当他们将调研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时,同伴间的教育和启发效果也显然优于教师的直接“说教”。

3.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开启学生思维之门,使其通过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尤其适用于思政教育,要想让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就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答案的能力。以“幸福观”的教育为例,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何为“幸福”,要想让学生对此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启发。笔者采用了“三步走”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查找三种不同的幸福观及其相应论据,接着让学生对幸福的画面进行想象,形成感性认识,然后进行全班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不同同学描绘出的画面各不相同,有些关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些关乎个人价值的实现。此时,教师要及时认可这种多元的幸福观,鼓励并祝福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过上自己眼中而不是世俗界定的幸福生活。最后,教师创设“学校有意开设一门有关幸福的课程,对此征询学生意见”情境,针对“幸福课是否有必要”这一话题让学生发表各自观点并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幸福的理性思考。

结 语

思政教育过程中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就要加强系统设计,让思政教育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地融入课堂教学。因此,笔者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取三个方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开展思政教育。基于当前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大学英语口语课堂要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提升学生的母语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为了真正发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协同育人功能,教师还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式、合作式、启发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水芳.协同育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7-70.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余芬蕾.后殖民语境下大学英语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的调研[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3):71-73.

[4]朱飞.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澄明与进路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9(8):67-72.

[5]陈冰玲.母语文化传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基于大学生母语文化身份构建的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6):20-24.

[6]李建军,李贵苍.跨文化交际[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67.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