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人文基础学科,在育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当充分挖掘高中政治教材中的育人因子,在政治课堂中融入德育,在完成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形成完整人格、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由于时间紧迫,课业繁重,高中生大部分时间用于钻研学习而较少接受思想教育,且存在一定心理压力,较大概率会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基于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德育被提上日程。笔者将从挖掘教材、创设情境以及言传身教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融入德育。

一、就地取材,利用课本

1.提取教材中的审美精神

审美教育是德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于语文课文中蕴含“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因素,高中政治教材所体现的审美总体偏理性化、思辨化,展现出一种逻辑美、哲思美和理性美。

就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编排来看,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大部分,内容明确,专题性强,且每一板块内容都是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的,学习完后仅看目录便能回忆起相关知识点。因此,教师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并鼓励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从而使其从逻辑思维角度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高中政治中的哲学部分集中体现高中政治的逻辑美、哲思美与理性美,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晦涩难懂且容易发生概念混淆。尤其是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单元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难以区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与区分相关知识点。例如,在讲解“矛盾的主次方面”时,教师这样举例:“无论多么优秀的一名歌手,唱歌也是会有瑕疵的。其中‘优秀’是主要方面,‘瑕疵’则是次要方面。”又如,在讲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教师这样举例:“反腐要‘老虎’‘苍蝇’一把抓,其中‘老虎’是主要矛盾,‘苍蝇’则是次要矛盾。”两个例子举完以后,教师再对“矛盾的主次方面”“主次矛盾”的区别进行论述,并鼓励学生进行举例说明。

如此一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举例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能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另外,向学生展示高中政治教材的理性美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冷静分析问题、理性处理问题。

2.提取教材中的正能量精神

高中政治课本中所包括的正能量精神有包容之心、家国责任、乐观精神以及奋斗精神等。这些蕴含正能量的课本内容恰是教师实施人格教育、完成育人使命的优秀素材。

例如,在讲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海纳百川”时,教师如是引导学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包容性。同理,一个人想要博闻强识、学富五车,就要不耻下问、虚怀若谷,既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也成就自己。”又如,在讲到“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这一课时,教师如是设疑:“同学们,为国家尽公民义务是我们分内之事,但还有一些人能够超越自我,踏入一种更为宽阔的格局境界中,不仅把热爱祖国、维护祖国作为自己的义务,更把它当成一种热爱、一种理想,同学们能举些例子出来吗?”于是,古人之例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今人之例有袁隆平呕心沥血研究杂交水稻解决世界温饱问题、屠呦呦一丝不苟研制青蒿素挽救数百万人生命等。在讲到“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一原理时,教师鼓励学生乐观向上、合理安排时间、制订学习计划、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付诸实践,便很有希望进入自己梦想中的大学。以“量变引起质变”这一理论举例时,教师激励学生:“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便能‘三千越甲可吞吴’!”

正义即美,且是不同于感官刺激的精神大美,这种美是可以传递与发扬的,是人人都可以创造的。当学生于课文之中体悟正能量精神时,很有可能会下意识督促自己成为同样优秀的人,形成热爱祖国、积极向上、持之以恒、乐于助人等优良精神品质。教师可借课堂将学生心中的这份情感激发出来,实现育人目标。

二、创设情境,身临其境

高中政治教学尤其需要创设情境。因为高中政治涉及诸多抽象概念,创设情境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理论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创设情境可通过直观演示、生动讲述、设疑启智、营造氛围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途径拓宽教学空间。

1.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启德

创设问题情境即通过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探索知识内涵。高中政治尤其需要设置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性内容。教师可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以融入德育。

例如,在学习“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课时,教师可如是询问班上学生:“同学们,我们班上有满十八岁的同学吗?”此时,少部分学生举手,教师于是说道:“看来你们已经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了,假如让你们推选一名人大代表,你们会选择具有什么样品质的人呢?”“廉洁奉公”“乐于助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兼听则明”等答案从学生口中说出,教师则进一步引导道:“既然你们在选举他人时会有此类要求,那么当你成为一名人大代表时,别人也会对你有同样的要求。不要觉得自己不可能成为一名人大代表,每一位同学都有无限可能。”又如,在讲述“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内容时,教师首先询问是否有会推豆腐、包粽子、剪窗花、编竹篮等技艺的学生。一般而言,会这些传统技艺的当代青年比较少,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技艺,更是后继无人。于是教师继续问道:“你们想过未来由谁来负责继承这些技艺吗?老艺人吗?”学生或许感到遗憾与愧疚:“老艺人也是由小艺人而来的,而我们当代中国青年若不继承,谁来继承呢?”

2.利用现代科技,还原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创造了新的契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视听感受中理解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同时创设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神奇的货币”一课为例,为让学生感受到货币文化,教师在PPT上为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各式各样货币的图片,整个展示过程或许不足一分钟,但是足以为课业繁重的高中学子带来一丝趣味。又如,在讲述“系统优化的方法”时,教师甚至可以自己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短板木桶”来,这样一幅图画往往具有浓厚的教师个人特色,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在回忆相关知识点时,学生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教师画的那个木桶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短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这一课前,教师如此激励学生:“同学们,如果这节课大家表现得不错,能够提前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就奖励大家一个观看小视频的机会。”于是学生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当本课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后,教师为学生播放一集《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视频,让学生在视听刺激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树立起文化自信。

由此,学生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政治学科的喜爱程度增加,师生情谊得以强化,也能借此机会缓解高中快节奏学习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一举多得。

三、言传身教,以德服人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曾说:“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如同学生应当先学会做人而后学会读书一样,教师也应当先学会做人而后学会教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展现积极向上的风貌,传达爱岗敬业、刻苦学习的精神,从而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

“德”体现在细节处。在正式上课前,教师面容整洁、着装得体地走进教室,并且面带微笑,学生也会受到一定感染,以更为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当天气骤然变化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人工播报天气,提醒学生添衣带伞等;当发现有学生身体不适时,教师应主动询问情况,必要时护送学生去医务室,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确实是另一个温暖的“家”,而教师则是这个“家”里的家长。

言传身教的作用在于以德服人,当一名教师的品格得到学生认可后,那么学生便会更乐于接受教师所教授的这门课程。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意识到,崇高的师德并不是加分项,而是必需项。

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前提是教师本身便拥有高尚品德。因此,教师有必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而言,只有经过德育,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而学校正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与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