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整本书阅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展示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紧密联系。那么,教师如何精心设计,引领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的层次是值得教师们探讨的。本期独家策划,呈现了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贾玲以及她的研究团队在推进整本书阅读指导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为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启一扇窗!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所构建的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任务群,也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任务群。而学习任务群设计的目的就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培养爱读书、善思考的青少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各中小学校也愈来愈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们不仅需要理念的引领,更需要教学实施中的策略与方法指导。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不能是空洞的概念,而应该是具体的、可实施的,笔者曾指导老师们以“导读—批读—研读—测评—展示”这五大任务有效实施为主要推进方式,下设若干个子任务,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读懂了书籍内容,更通过教师对阅读过程、阅读任务、阅读方法等的指导,学会了阅读整本书。下面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为例,进行阐释。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写于距今半个多世纪前,是一部中国社会学学术论文集,收录先生早期在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的14篇学术论文。在书中,先生以他独特的学贯中西、汇通古今的学养,真实而客观地向我们展示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以“乡土”概念来概括广大基层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对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甄别和阐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从语文课程的意义上看,我们阅读《乡土中国》,不但要读懂这本书,还要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学会如何阅读学术著作,掌握研读学术著作的基本方法,建立阅读学术著作的基本规范。

一 “导读”任务重点在导入、引导

导读是在学生整本书阅读之前,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和怎样去读,也就是让学生了解整本书阅读的目的与方法。针对《乡土中国》而言,鉴于学术著作较强的理论性、内容的深刻性,及《乡土中国》内容与今天的时空差距、城乡差距、时代差距,“导读”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任务内部,要完成“介绍著作、介绍作者、介绍学术论著的阅读方法”等必要任务。

例如,我们在“导读”环节中可以向学生推荐:

子任务一:《以赤子之心 悟乡土之情》

子任务二:《走近“乡土中国” 探索“文化之根”》

子任务三:《巧用五步阅读 读懂〈乡土中国〉》

帮助学生在整体阅读之前,认识一个“乡土”中成长的中国,建构一个纵横交错相互比较的思维体系,结识一位民族根系文化的学者。从而引导学生透过费老的视线,一起来看中国“乡土社会”从“乡土”如何一点点走向“现代”,传统的乡土社会虽然已在逐渐解体,但这些让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乡土文化之“根”永远不会消散,“乡土中国”永远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中国。

二 “批读”任务要边读边批注

可以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努力读懂文本。“批读”任务可分为“文前导批—文中圈点勾画—文后思考研讨”三个专项任务。特别要提醒的是,“批读”部分所设计的问题一定是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又能为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内涵铺路搭桥的。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解答,并不一定要完全写出“答案”。

在《乡土中国》的“批读”环节,我们可以设计三个子任务:秘境探踪、含英咀华、回味探究。

篇章子任务一:秘境探踪。完成篇章内“批读”环节的任务,直击学生阅读此篇章将面临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乡土本色》篇章的“秘境探踪”示例: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

让学生在阅读中更领略了“土”在我们的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这时候再引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学生们认识到:乡土中的人们不一定会吟诵这样的诗歌,但他们对土地一定有着一样炽热的感情!

篇章子任务二:含英咀华。即在文中圈点勾画,或对篇章文段进行探究性的批注和问题式思考,对值得深入研讨的词句和问题做好标记,以问题为引领,推进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或对一些因时代久远或学术性过强等原因造成的不易理解的词语、观点,在每页书下进行注释。如《重刊序言》篇章中的“含英咀华”示例:

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

针对以上画线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咀嚼和思考:“从大学‘乡村社会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到《乡土中国》论文集的形成,你认为作者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从而让阅读更深入。

篇章子任务三:回味探究。即结合原文,思考篇后探究题目,力求做出自己的解答,对全文进行反思性总结,也可以适当联系自己的阅读积淀,丰富阅读内涵。

例如,可以借鉴陈忠实先生《白鹿原》中的相关“乡土文化”内容,陕西蓝田《吕氏乡约》在历史上具有“中国历史上最早成文乡约”之称,与《乡土中国》中《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礼治秩序》等篇目相比较进行学习,“蓝田四吕”集纳儒家礼教精华,以自己的体悟、实践,诠释“关学”,制定了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四大宗旨的《吕氏乡约》,从礼仪道德标准入手,对民众进行约束和教育,扬善抑恶,规正民风,正是对《乡土中国》中不少观点的充分论证。

在学习《血缘和地缘》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中亚陕西村”“台湾陕西村”等相关资料,从感知层面让学生能真正感知“地缘”与“血缘”对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费先生“乡土社会是一步步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这一学术概念,领悟到“地缘”与“血缘”像是我们人生的坐标轴,联合标识了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让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迷失自己。

三 “研读”任务重点在研究、探讨

研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值得研讨的不同“任务”进行深入的探究,可以是就《乡土中国》中的某个专题进行研讨,也可以是结合本地区具有乡土文化内涵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研讨,教学中应设计多个可供学生研讨的专题任务。不同的研读任务可供学生参考和选择,旨在有层次、分步骤地引导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不同任务,更鼓励学生自己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读书的过程中,自我明确研讨主题并进行研讨。然后,再结合整本书进行自主或小组合作的深入探究。例如,

子任务一:走近费孝通,开启乡土文化之旅

——【走近费孝通】

——【大家眼中的费孝通】

——【我心目中的费孝通】

子任务二:走进《乡土中国》,探寻乡土文化之根

——【推荐阅读】为什么说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值得反复阅读?

——【梳理《乡土中国》】

子任务三:链接乡土文字,探秘乡土文化内涵

子任务四:根植“我”的乡土,抒发“我”的乡土之情

——【作家心中的“乡土”】

推荐阅读:陈忠实《原下的日子》、贾平凹《秦腔》、朱鸿《长安古会》等。

——【我的家乡情怀】

研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阅读了我们身边的作家笔下及心中的陕西家乡,你心中的家乡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呢?拿起你的笔,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每一个独特的家乡情怀吧!

四 “测评”重在体现评价过程

测评的目的是要评价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实际收获,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教师寄语”等多个任务栏目,也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测试样题考查学生,但是对学生的测评还是应更加注重过程。例如,用“《乡土中国》阅读报告单”“我心中的‘乡土’味”等形式,注重个性化阅读经验的构建与分享,更提倡师生共同创设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活动来“测评”学生阅读的实际收获。

五 “展示”要精心设计好展示交流

这是五个任务环节中最具有自主性,也最具创新性的任务平台,既是学生们自主展现个性化阅读成果并进行交流展示、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收获、成果总结与心得分享的展示交流机会,一定要设计好、利用好、开展好。

例如,可以设计两类成果展示——“学生自主阅读成果展示”和“教师整本书指导成效展示”,不同的展示平台,充分的展示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可对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主题中的“记录家乡的人和事”“家乡文化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三项活动,先有选择地开展,再与个性化阅读《乡土中国》的成果进行有效整合,最后进行交流展示等。

《乡土中国》和那些穿越时空,依然闪烁着思想与艺术光芒的论著一样,是我们必读的“经典”,更是我们积极有效指导学生们必读的“经典”。在“导读—批读—研读—测评—展示”的任务驱动下,阅读学术经典,不仅让我们走进《乡土中国》、领悟乡土文化,也为我们阅读其他学术论著、其他经典读物提供了有序、有效的方法。

阅读点亮人生!一部《乡土中国》让我们更关注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内省我们的灵魂,而读更多的经典一定会更加开阔我们的视野,丰盈我们的精神世界,滋润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整本书阅读吧,沿着作家成长的足迹,巧妙构建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空间,我们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都会迈向一个更为广阔、更为美好的世界!

作者单位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