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方向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普遍存在缺少规范系统的教学体系情况,本文对研究生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研究生导师主干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管理、育人及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导师学术水平及专业能力提升,更需要管理者制定相应的教学体系和机制,形成教育文化系统。

[关键词] 中国画 研究生 培养

高等艺术院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艺术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艺术创新的重要使命,要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目前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方向研究生普遍的学习情况是半导师负责制,优点是给研究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缺点是学生容易没有方向、无所适从。关于研究生教育不仅需要思考教学体系的内容,还应该在教学质量和育人等方面进行思考,要立足学术为先,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的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学术研究为首要任务

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把握住教育质量、学术水平,打造特色体系。高校的教育目标应以学术研究为首要任务,要明确高校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就业,而是为了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与志向,坚持学为先、术为上的原则。艺术类院校作为美之真谛、探究学理、弘美厚德之地,学术研究与艺术创新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任务,需要培养研究生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在论文撰写中有自己的原创成果。

1.阅读明理与论文撰写

艺术学习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一定要把研究生一年级的基础课内容学透,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课程学习,学习的过程就如同一棵树的成长,根扎得越深,树方能长得更高。绘画之前一定要明理,能把握方向。研究生论文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是在明确艺术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的论文撰写,如若对艺术规律与艺术审美认识不清或审美高度不够,那么论文撰写过程中容易走弯路,或出现方向性错误。

研究生一年级有专门的硕士论文撰写课,有相关论文规范指导,无论绘画还是论文撰写都有明确规定,要求研究生在写开题报告之际就认真按照论文规范撰写。然而懂得规范不证明学生有艺术观点,学生要认真思考所写内容及选题,导师负责具体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选题、怎样循序渐进,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撰写出有价值、有意义、有创新的硕士研究生论文。导师应制定三年研究生课程表,课程需体系化、系统化、个性化,课程设置要凸显导师教学特色和专业特色。

2.传承、写生到创作

(1)传承

传承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本科教学多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传承,通过临摹进行学习,研究生教学应拓展教学内容,比如从对传统的对临拓展到变临或创作练习。此外,也可以对西方优秀传统作品进行笔墨转换,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并吸收西方艺术有价值的绘画语言、形式、构成、构图及艺术观念。

(2)写生

①课堂写生。教学首先要强化基础,研究生培养容易忽略基础,高等艺术院校与外校学生基础不一,特别在研究生一年级阶段更需要强化造型基础、笔墨基础、创作基础、审美基础等,通过人物写生训练理解认识造型规律,培养绘画的趣味性、表现性,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笔墨审美方面,培养学生由传统笔墨向现代水墨审美转型,使学生学会掌握对笔墨本体语言艺术审美的追求和表现,另要注重创作、审美规律的认识,注重传统、鼓励创新、传授规律、培养个性。

②外出写生。用外出写生的方式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人文精神和对文化艺术体验有实际意义。走出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今后的艺术之路发展打好基础。外出写生要特别注重场景写生训练,培养学生的对生活场景的构图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

(3)创作

创作包括艺术思维、艺术技巧、艺术创造能力,它有助于学生构思、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等诸要素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创作训练,使学生可以掌握创作的步骤、方法及创作规律,把所学形式美因素及相关艺术规律应用到画面中,探索更多、更新、更丰富的表现技法。教学过程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绘画语言的探索。合格的研究生是在创作中看到自己,而不是导师,研究生毕业创作的重要要求是具有艺术语言的创新性,具有自身的独特绘画语言。与此同时,并非新的语言就是好的,语言还需要有学术传承与艺术品位。

(4)拓展教学及实践

拓展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升高等艺术院校学术水平、打造特色品牌的关键。

①笔墨拓展。笔墨拓展意在引导学生领悟构成内涵和逻辑关系并运用到绘画实践中,使学生可以运用水墨语言自由表现美的意境,另外要加强跨学科交流,拓展学生视野,拓展专业限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②参与实践。参与导师绘画课题及导师项目,在实践中淬炼绘画及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协作能力及综合能力。研究生在给导师当助教的过程中参与导师的教学课题,教学相长、获益良多,对自身的艺术创作及自身实践都大有益处。

③提升国内、国际影响力。举办全国、国际研究生展及论坛,打造研究生双年展览论坛品牌,开放合作,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交流访学等活动。

育人为重

高等教育不只是技能的培养,还有修养的提升,提升修养的全面性是对心智的训练,与实用性教育有所差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最忌目光短浅和功利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注意短期效果,每个阶段的单元课都应该为学生今后长远发展考虑。“传道”,首先是传授做人之道,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导,将全心育人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是本科入学期间培养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研究生阶段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二是进行“非功利”教育,培养学生开阔的胸怀,大学必须有能力提供非功利教育和研究,这是高等教育的社会和文化责任。教育不应只看眼前具体的分数、奖项、奖学金等,而是应该把个人的修养和专业提升作为首要任务。三是本科生阶段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培养学生,辅导员在日常生活及思想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班主任由专业教师负责,从专业方面引导学生,到了研究生阶段,导师既是专业上的引路人,又是生活上的指引者。四是学校党委、研究生处、学生处、教务处及二级学院要形成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立德树人”系统,这种机制可以配合“思政”建设,从做人开始“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处世之道”。五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奉献精神。人格存在的地方,才有真正的自由精神,自己成为自己行动的决断力,不追随世俗的流行。人格不是自私自利的,而是奉献、健全、独立的,寻找、发现自我人格,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绘画的语言。六是由“真”入“善”,由“善”入“美”。唯有善良的灵魂才能触碰到打动人的瞬间,而这种善是源自内在的“真”。从事艺术的工作者需要有仁心,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才能触及万物生命之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

第一,保证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注重长远规划。教育不是简单的分数与短效教学效果评价,而是需要长期规划,对学生的教育成果也绝非一两年便可以呈现,要不断强调教学的规律性,拓展艺术视野,提升其未来发展的可期性。加强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不要受短期的作业要求及教学效果影响,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设置研究生学术委员会。建立、完善教学检查、新增导师、研究生中期考核、年度考核、论文审查及毕业创作等制度,具体制度及检查工作由学术委员会负责。成员除资深导师学者外,还应增加有责任担当、有学术性的年轻学者参与学术委员会。

第三,保障研究生教育经费,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研究生培养。完善资助制度,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奖学金激励作用。

第四,完善、细化研究生课程建设,鼓励研究生交叉学科培养及跨界拓展,加强外出写生课程及导师参与项目,建立系统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第五,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是简单的上课时间管理或表面教学管理,是落到实处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究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注重教师水平、个人学术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创新。

第六,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不是少数老师的事情,是需要所有管理者制定相应的机制及教学系统,教师配合机制形成一个教育文化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自身也需要有学习的主动性,使整个环节环环相扣。

导师队伍建设

1.加强新增研究生导师科研成果的把关及审核

规范导师考核与评价体系,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梯队建设,特别是增加45岁以下研究生导师,鼓励提拔有水平的年轻学者早日申请研究生导师。

2.落实研究生导师负责制

提升导师学术水平,提高责任意识,将学生成果与导师评价体系挂钩。目前,部分研究生导师没有完全做到导师负责制,在时间上,研究生一年级基本为文化课,没有给导师一整段辅导专业课的时间。另外,教学空间上要配备独立的教室,增加研究生教室及研究生导师工作室空间,每位导师所带的研究生应有独立的教学空间,即研究生专业课教室,研究生导师应配备专业的创作画室。

3.提升导师业务及学术水平

(1)沉下去

研究生导师需要沉下去进行绘画探索及自身知识体系更新,紧跟时代步伐,自身创作及学术水平提升才能带动好教学。

(2)活起来

一是研究生处、学校可推动、支持研究生导师新作展、个人学术展或师生作品展。二是给导师创造访学、留学机会,创造外出交流环境。三是学校宣传导师、导师宣传学校,校内校外要进行系统性、组合式的学术性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打造、树立名师名校品牌。

(3)加大研究生导师经费扶持及投入

设置研究生导师学术、教材基金,鼓励、扶持导师出版学术论文、教材、专著等。

4.完善师生互选机制

完善导师与研究生的互选机制,学生要清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要知道学生现有的基本条件在研究生阶段是否能顺利、有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人,对研究生的论文撰写及专业创作都有直接责任,所以有学术抄袭等不端行为的导师要承担相应责任。此外,导师还有责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要发展教育、发展美育,特别是注重高端美术人才的培养,坚定“文化自信”。目前中国不仅是从人口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更重要的是向艺术强国迈进,这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美育教育的系统性、健康性,所以高等艺术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王凌皓.中国教育史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余家菊.孟子教育学说[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英)安东尼·史密斯.侯定凯,译.后现代大学来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姜琦.现代西洋教育史[M].福州:建教育出版社,2010.

[6]钱颖一.大学的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