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证书之一,对于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意义非凡。高职院校可从产教融合切入,将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育教学标准并轨,与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践行“三教”改革,探索一条基于1+X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与BIM相融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1+X证书 土建类专业 BIM 融合路径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GZ003)。

中图分类号:A

引 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高职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主要力量,应加强证书制度实施的背景、内涵、路径研究与实践,要以专业(群)为基本单元,对接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培训模式、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拓宽社会服务面向,全面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证书考核评价、培训引入、学分置换与学生毕业等关键环节,确保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双提升,进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首批启动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度低

BIM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方法,为土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对土建产业链的发展有着创新提升的深远意义。在职业院校人才储备与培养过程中,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合度低,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BIM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目前,职业院校BIM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要是以下几个实施路径。

1.成立学生社团协会,以点带面地提高人才技能培养

建筑信息化(BIM)教学与实训基地硬件设备要求比较前沿,建设成本高,部分院校前期建设BIM技术工作室,成立学生社团,主要以参加国家、行业协会举办的建筑信息化(BIM)技能比赛为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点带面地提升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技能水平。但该模式仅局限于针对少数精英学生的技能训练,达不到培养土建行业紧缺BIM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2.单独开设专业或专业方向,培养行业紧缺的BIM技术岗位人才

为了满足行业BIM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需求,部分院校开设建筑信息管理、建筑信息化表现等专业或方向。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土建专业基础知识与BIM建模、渲染、动画制作等软件知识。该模式培养的人才仅面向BIM建模员岗位,主要对接初级的BIM职业技能,工作内容就是将每个专业的设计图纸进行翻模,或者做一部分设备构件模型库。因为缺乏土建类专业背景知识与技能,BIM建模员的待遇较低,很多公司按照打杂属性对待这一类员工,职业路径单一,专业成长空间有限。

3.增加开设BIM相关课程,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在原有人才培养基础上调整增设BIM概论、BIM建模、BIM施工管理综合应用等相关课程。该模式仅是按照企业对BIM技术要求的技能而简单增设课程,忽视了职业人才培养规律,岗位技能要求的BIM职业技能与原有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不足,相应课程模块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深化。例如:部分院校合作企业反馈,该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达不到进入企业直接上岗的要求,仍然需要开展岗前培训。

1+X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融合建筑信息化(BIM)的实施路径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育教学标准并轨

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专业特色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将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育教学标准相融合,形成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既能体现企业岗位对BIM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又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普适性特点,使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无缝衔接。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通过企业认知、专家讲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工程项目实践锻炼等多环节、多渠道地开展基础学习,以及文化感染、专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形成从专业公共素养到专业专项能力,再到专业综合能力的阶梯化串联递进式“理实一体、学训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图

2.设计模块化专业课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

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色,融合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可新增BIM概论,将BIM建模、BIM施工管理等BIM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融于专业课程,形成“德育模块”“基础素质课程模块”“融合BIM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及“融合BIM技术的专业能力课程模块”的1+X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将BIM技术渗入原有课程体系,如将建筑工程制图、识图与建筑建模融合为工程识图与建模,将施工组织设计与BIM技术应用结合为BIM施工组织设计等。将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已有课程内容相衔接,可避免课程技能点重复设置,使专业核心课程既能体现普适性,又与X证书标准的要求吻合。

3.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践行“三教”改革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活力

“三教”改革要从产教融合切入,教学团队培养可采用校企师资互兼互聘、双向融通的方式。学校应紧跟土建行业发展趋势,着重强化教师建筑教学信息化,以及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应用技术服务能力。例如,严格执行“五年一周期,每年至少一个月”的教师全员企业实践锻炼轮训制度,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2)更新内容,开发新形态教材

对于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师可更新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体系、完善课程标准,开发工具式、活页式教材,突出技术技能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例如,融入BIM技术应用的《BIM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制图与建模》等,如图2(西安曲江观山悦项目场布及模型教学资源)所示。同时,还可以结合BIM三维仿真教学系统、VR、AR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形成“纸质教材+融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图2 西安曲江观山悦项目场布及模型教学资源

(3)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促进“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在校内课堂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案例分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情景模拟突破课程重难点,以BIM沙盘演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图3所示;实行在线开放课程共享机制,增加学生学习的多元渠道;利用VR、AR虚拟技术进行实训教学仿真模拟,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土建类实训资源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实际、工艺流程及工程管理过程,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脱节等问题。总之,在真实环境或虚拟仿真环境中都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全面推进课堂改革,提升课堂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图3 BIM沙盘演练模拟教学

4.加强校企合作,优化产教融合模式

高职院校要以生产性和社会服务性为校企合作重点,大力建设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应以科研平台建设为载体,重点打造实训信息库、技能培养平台和行业产业联盟。例如,成立学生BIM社团,积极参加国家、行业举办的建筑信息化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精英式BIM技能人才;设立BIM技术工作室,遵循企业标准,由教师带队,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驱动,以建筑全生命周期BIM专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为重点,引领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土建类专业BIM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持续增强支撑地方土建行业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结 语

在我国产业升级转型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背景下,土建类专业BIM技术融合的人才培养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自身教学模式和学生培养模式的需求,也是信息化背景下建设类企业转型与用工需要融合后的创新与实践。为了让1+X证书制度、“学分银行”等政策进一步试点落地,学校应加强与社会评价组织、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与交流,持续加大软硬件投入,加强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名师培养,充分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融合建筑信息化的实施路径,培养更多精BIM技术、通土建类专业的高质量复合应用型人才,以解决行业、企业对BIM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徐凤,李进.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及试行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9-12.

[3]吴昆.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13-16.

[4]何克祥.浅析以项目为纽带的校企合作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9(4):57-60.

[5]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