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性时期,语文看似只与“文”相关,其实无处不体现着实践精神。在语文课程中融入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好的学习莫过于先行而后知,先知而后行次之,只知而不行最次。对于时间紧迫、课业繁重的高中生而言,先行而后知略显奢侈,那便退而求其次。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去检验已有理论。本文中,笔者从课堂实践、作业实践、生活实践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可实施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课堂实践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对于学生而言,更像是一种快捷的真理传送方式,教师如水壶一般给学生浇水,有的学生没接到“水”,有的学生洒了些“水”,还有的学生接得满满当当。但这些终究是平淡无味的“水”,学生更像是一台盲目接水的机器,只不过是有人接得多、有人接得少罢了。

(一)实践教学促实践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程中融入实践教学。以《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讲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时,教师问道:“毛泽东怎敢说出这般狂傲不羁的话?他到底有什么底气呢?”这种发问方式或许会使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时教师可以换个问法:“毛泽东关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实践有哪些?”指点江山——秋收起义、四渡赤水、万里长征、三大战役皆离不开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新中国的建立离不开毛泽东的指点江山和呕心沥血。激扬文字——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创作了很多不朽作品,如《沁园春·雪》《诉衷肠(赠周恩来)》《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等。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至贱,而万户侯至贵,将万户侯比作粪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廉洁奉公、不慕荣华的高尚品质。事实上,他也正是那样做的:井冈山治贪、中央苏区惩贪、处决左祥云、延安斩贪、新中国成立后杀贪不留情……一系列答案从学生口中接连而出。之后,教师再对相关历史进行补充说明,从情感上引导学生:“看来毛泽东敢于说的底气在于他敢于行或者已经有所行,这种实践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建立新中国要求国人必须实践,而新中国的成立则给国人带来了实践之成就感。”其次,教师还可以就地取材,用课文事例向学生传达实践精神,让学生感受实践的必然性及趣味性。

以上事例是振奋人心的,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树立实现理想的信心,并能鼓励学生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实践活动长精神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本、课堂及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甚至被教师的主导地位所取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的多为理论知识,即便有事例,也是他人的实践,而非本人之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某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苏轼如何“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时,一个人演“独角戏”,学生或昏昏欲睡——春日催人眠,读书使人困;或神思游离——窗外桃花始盛开,食堂今日何饭菜?或归心似箭——回家还有几多时?教师发现学生有些不在状态时,可以将计就计道:“看来这春天虽会让人犯困,但却令人向往,既然大家这么想出去,我就满足一下大家的愿望,带上书本,咱们去操场上课。”学生一听要去操场,瞬间就提起了精神,他们甚至有些难以置信,真的能出教室去操场上课吗?这时,教师首先提议:“春日正是读书时,咱们就先读一读这《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预备起。”于是乎,琅琅读书声响起,飘荡于校园。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校园里的哪些景色最令你神往呢?”学生答:“学校的玉兰花已开,看了李子柒的视频后我才知道玉兰花又叫‘辛夷花’,我又搜索了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中的意境与李子柒骑白马入辛夷花林的情景十分符合,天地悠悠,古今之情境竟有如此相似之处,叫人产生了一种穿越时空之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玩“飞花令”,以“花”字为应景令: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走出教室,让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教师认为走出教室会浪费教学时间,事实上这是一个认知误区,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引导,不仅能够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作业实践

传统的语文作业以习题、试卷、抄写等形式为主,但随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的使用为教师提供新的作业布置方式。反反复复的文字抄写不仅为学生带来了负担,还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实践作业则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例如,讲授“修辞无处不在”这一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作业:大家都说修辞手法无处不在,是因为除文学以外,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应用了修辞手法,请大家尝试收集五到十个生活中的修辞实例。于是,“我好饿,饿得能吞下一座山”是夸张、“白衣天使”是比喻、步步“糕”升是双关、“微风吹乱她的发却吹走了她的烦忧”是顺拈等被接连提出。又如,讲授“写景要亲近自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份假期作业:请大家将要写的景色拍成图片或视频,若无实景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图片与影视作品,再进行文章创作,提交作业时要同时提交图片、视频及文字。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课程、将不可携带的作业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交给教师。再如,讲授“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这部分内容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整理,还可以让学生将资料带到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电子版的作业可借助网络提交,返校后教师将趣味性强、有意义、有价值的作业展示给学生,并对该作业进行评价,如内容详实、真实可信、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代表性强等。此外,为传播、弘扬我国优秀乡土文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家乡特有的农作物或者生活工具等带到课堂上,开展实物教学,使学生切实地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由此可见,实践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生活实践

生活是实践的最大舞台,人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工作。同时,生活也是人生最大的课堂,人们能够从中探索生活与人生的奥秘,这种自我体会是言传身教难以比拟的,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启发性。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教师所育之人,皆为生活之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还要鼓励学生从实践中探究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一次“阅读主题课”为例,这是一节包括阅读、评论及创作等环节在内的开放性课堂,不限阅读材料(正统范围内),不限作品形式,通过“阅读主题课”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在课堂上,教师提示学生:生活就是最丰富的写作素材,当你们缺乏创作灵感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例如离我们最近的校园生活——“冲饭”(即跑着去吃饭)存在哪些风险?如何提升学校门卫及保洁阿姨的素质?你是否赞同学校不允许自带饭菜进入食堂的做法?学校有哪些触动你审美点的花草树木或者风景呢?你支持发布“光荣榜”的做法吗?每日夜跑的意义何在?……然后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具有可议论性,即“世事洞明皆学问”。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书中的诗意带到现实生活中,日复一日的高中学习生活正需要诗意来增添一份不一样的色彩:食堂的素面条白绿相配,颜色可人;今晚的月色真美,夜跑时可抬头看看天空;校园的桂花开了,食堂卖的桂花糕或许是就地取材;窗外雷雨阵阵,曹禺《雷雨》中的情景是否也与今日一样……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告知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制订近期学习目标,如早上背完《蜀道难》;或者是远期学习目标,如下一次语文考试成绩超过同桌;又或者是更远期的学习目标,如考上北京大学等。目标越小,就越容易实现,而大目标的实现正是以数个小目标的完成为前提的。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于课业繁重的高中生而言,实践是一味调和剂,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为学生提供动力。

总之,实践出真知,学习与实践是息息相关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让实践教学走入课堂。实践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