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为了人民的解放,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教育理论正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一个核心。直到今天,生活教育思想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实际上是环环相扣的。如果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劳动,结果是可怕且可悲的。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一群毫无独立思想的、传说中的“小书虫”。当前,面对中西文化差异,我们急需更加经世致用的教育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量教学内容是被“填进”学生脑海中的,而且这种教学方法还在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压力。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更贴近生活呢?


一、立足课堂主阵地,始终关注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语文现象,笔者一直尝试着把这些鲜活的教材搬进课堂。例如利用晨会开设“东方时空”活动,鼓励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好人好事,或者看到的新闻讲给其他同学听。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就能养成关注生活的好习惯,他们的视野、格局也一定会比别的孩子大,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能超过同龄人很多。每周一节的辅导课,笔者将其定位为阅读欣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挑战权威和既定秩序,人们折服于他的勇气;《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集智慧、勇敢、仁慈于一身,令人敬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享受了美的熏陶,还获得了向上的动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当然乐学、好学了。

笔者发现在近几年的试卷中,大幅度地增加了综合实践考查方面的内容,这既符合课程标准,又符合新课改的方向。比如南通市的中考试卷一直以守正、创新、圆融著称,但2020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第14题至第16题就明显加大了语文综合实践的考查力度,共占16分。它围绕“00后看南通”的情境设计了多种题型,例如给消息补一个标题、写出南通地铁标志的内容和寓意以及如何践行南通精神等。这些题目都紧贴生活,紧贴南通蓬勃发展的社会面貌,正是对生活化语文的完美诠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座架在语文和生活之间的桥,能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现在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作为教师,应该将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适时引导学生,为其将来拥有更好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紧扣课外活动,全面渗透语文生活化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讲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课时,学生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很多辛弃疾的资料,了解了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在此基础上,笔者还组织了“我与名人对话”活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选择了一个名人故事进行诵读。通过诵读,使学生从中了解这些名人的成长经历,感受他们的格局和情怀,这些名人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加立体和形象了。此次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在紧张的课业学习之余,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海贝”文学社活动,编写了文学社刊《文海拾贝》,该刊物获得了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领导、学校领导较高的评价和鼓励。这些文章基本都是学生的参赛作品,其中一大半还是学生的获奖作文,有的是学生平时的作文,还有的是在教室作文角展览后被编辑进《文海拾贝》的。我们挑选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该文能关注生活、评论生活、憧憬生活、引领生活,对于有料、有思想的文章,哪怕只有一点点文字,我们都会优先考虑;对于无病呻吟、空洞无物的文章,哪怕文采再好,我们也会“放一放”。正如笔者在《文海拾贝》发刊词中所写的:不为彼岸只为海。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以课外活动为抓手,紧贴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课外活动不能仅仅体现在读有字的书上,还应体现在读无字的书上。例如笔者在所带班级曾组织过“小小图书管理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为同学推荐课外名著。通过该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比如让学生观看电影《天下无贼》《深夜食堂》等,然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如果没有这些实实在在的课外活动,学生的作文语言一定是苍白而肤浅的,作文能力也是难以快速提高的。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由于家长的宠溺,他们实际生活经验并不多,但他们与网络接触较多,思想比较开放,间接经验十分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与科学、社会和环境等紧密结合起来,绝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只记忆和接受书本上的知识。

学校和社会天然地存在着互济作用。南通市的五金工具厂非常多,其中有一家“国强”电动工具厂,它的广告词是“国强工具,工具强国”。笔者就曾将这条广告带进课堂,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妙处。笔者认为,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无论是军营、政府、市场、工厂,只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就该让它走进语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元素,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有效、有意义的教学。

无数教学案例证明,现在很多孩子在父母的过度宠溺下,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极为不利。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探索,比如组织第二课堂、墙角习作展览、文学社等活动的同时,鼓励学生集体编辑《文海拾贝》,并坚持参与每堂课的“三分钟故事”活动。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目标

如果语文教师只是为学生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只是为了教而教,为了考而教,那么语文教学模式就是机械灌输,学生像机器人一样,只能听从教师的指挥,他们不再有思想,不再有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正是抓住了这一切入点,使教育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像一缕春风,在学生心中吹起一片绿意,让他们收获了快乐与成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教学技巧的多样性,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化 “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积极与他人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陶行知提倡的创造性教育,呼吁教学方法要有创造性,应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样的理念更为重要了。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使其产生创造的内生动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今,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格局更为激烈,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彼此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时局也在呼唤着语文教学应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要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是教师素养的提升

一直以来,教师都会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思考、积累。这样的积淀,让大多数教师认识到:教育如果离开生活,就是死水一潭;学校如果离开生活,就不能成为一个学校;书本如果脱离生活,就变成了刻板的教条。将生活融入教育,正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只为教语文而上语文课,不会用教育的初心反思语文教学,没有厚重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直面生活,不能以教师应有的高尚人格魅力熏陶学生,那么,他必定会走入歧途。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一本活的《辞海》,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拥有一桶水。为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位、有智慧、有情怀的教师。身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如学习专著、研究教学规律、研习教学方法等。另外,还要特别珍惜各种能够提升自己的机会。近年来,不管生活工作多么忙碌,只要有机会参加学习,笔者都会积极争取参加,如参加启东市“最美”课堂评选活动、通州市公开课评比活动、江苏省“教海探航”活动以及2018年江苏省中考作文专题活动等。亲近大师,聆听大师,可让自己脱离生活的舒适区,给自己加压,这也是语文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的时候,一直坚持听教师上课,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中国教育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吸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还要重视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二者不可偏颇。在实际教学中应将两者完美地结合,既要保留那个时代的特点,又要关注当下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这对于教育的发展一定是大有帮助的。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学会用生活的方式教语文,最大限度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教学流程,使学生能通过语文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鹤城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