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无论从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上,还是从情感内涵上都是学生学习的经典范本,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努力抓住其中蕴含的情感点,将语文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知其所起,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情感能力养成。

一、在情与景的“焊接点”流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了很多描写景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都不是单纯地写景,其中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具有各自的美感与诗意;社会生活中的普通景观在特定的场景下,也同样能够体现作者独特、细腻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情与景之间的“焊接点”,通过多媒体,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为学生展示相关景物,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从中感受、体会景到深处情更浓的意境。

例如,讲授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花的学校》一课时,文中“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等语句,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配以若干卡通画面,让学生展开丰富而细腻的想象,如上学的孩子们、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的孩子们……这些“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情感自然就荡漾在学生的心头了。

二、在情与情的“变换点”徜徉

“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的这番话告诉我们,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需奇势迭出,最忌平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细细研读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与起伏。同时,教师还要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为学生的情感教育作好铺垫,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能够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情感教育更加生动、鲜活。

例如,讲授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我不能失信》一课时,教师应该紧紧抓住以下两出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小宋庆龄情感。“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这一处表明了小宋庆龄自己的态度,此时她已经不再犹豫了;“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这部分内容是前一部分的递进,让学生从小宋庆龄犹豫到坚决、从“不好”到“不能失信”的情感变化中,对小宋庆龄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学生以后做人做事有一定的启示。

三、在情与文的“爆发点”瞭望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受年龄、经验和智力水平的影响,他们对文本中的情感认识不够深刻,不能使情感与灵魂产生共鸣。教师在挖掘文本情感时,要关注情与文的“爆发点”,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达,用声音传递,通过多种形式感受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课文开篇气势磅礴,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篇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文末更是振奋人心:“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学生畅想了21世纪科技发展的愿景,表达了自己的各种奇思妙想,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他们的情感在此处得到尽情抒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成为新世纪的主人等这些情感充斥着他们的心胸。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点的把握和运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市角斜镇老坝港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