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黄金期,也是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建立期,因此数学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五点策略,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主动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应用数学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让学生从开始学习数字时,就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在一年级学习数字的时候,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一道用数字介绍自己家庭的口述题,内容自选。有的学生介绍家里有几个人,多少岁,几个男的,几个女的;有的介绍自己家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多少本书,住在几楼几户;还有的在介绍的时候,突然发现家人身份证号用的都是数字,并问我是不是这些数字有特定的含义。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数学信息介绍着自己的家庭,并有新的发现,让我很惊喜,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随着学生升入中高年级,笔者会结合国家的一些大工程来介绍其中的数学信息。如,在学习完四年级上册线段相关内容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经过6年的前期准备、9年的艰苦建设,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自此,绕行一圈仅需30分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内地的文化、经济交流。学生们在为国家大工程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体会到学好数学、建设好国家的重要性。经过长时间类似的引导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主动发现和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信息,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树立学习数学也需要阅读的意识

谈到阅读,我们普遍认为是和语文学科有关系,其实学好数学也是需要有广阔的知识面的。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数学也是需要阅读的。这需要教师自己先阅读,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数学读物。我们数学组向学生推荐的数学读物有《走进奇妙的几何世界》《三车同到之谜》《故事堆里长出数学啦》等。学生在阅读中对数学知识加深了理解,也拓展了相关的知识,提升了数学学习兴趣。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数学的应用性体现在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一些复杂的问题在处理的时候,需要用数学符号或者语言做相关的图形或者模型给出解决方案,因此需要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绘图、剪拼、搭建等操作能力要加强训练。人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的数学课本上都有“动手做一做”的学习环节,比如七巧板的拼接、华容道的变化、图形的剪接等,在动手的过程中抽象的数学信息就具体化了,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了。笔者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或者剪一剪、拼一拼,也会在相关的章节复习巩固中布置一些手工实践类的数学作业,帮助学生形成动手操作学好数学的好习惯。

四、注重每日积累,收集整理错题

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学习过程,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学会收集错题、难题,这一习惯是一代又一代数学教育工作者传授给学生的“法宝”。笔者认为先要提高计算能力,如果说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是要识字,那么学习数学最基本的就是计算,每日做好口算能力的训练,日积月累定然会使数学水平提高。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做5分钟的口算,刚开始5分钟内只能做10道或20道,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口算、心算速度会越来越快,正确率也会越来越高。而在错题、难题的收集上,一开始就需要教师手把手的引导,用规范的方式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写出改错的过程,或者记录好解题的思路,并引导学生定期查阅翻看,复习巩固。学生学会做详细的错题、难题集,并掌握使用的方法,那就等于握住了打开数学学习大门的钥匙。

五、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思维拓展

“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还是各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想法,我也有一个想法,我们相互交换就意味着彼此有了两种想法。”这句话生动地体现了学习中相互交流的重要性,而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便是最便捷高效的交流方式。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对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问题,会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记录不同的解法,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交流。这样开放式的分享交流,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开动脑筋不断思考。小组合作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提升了学习自信心,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养成了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有效经验。笔者认为,只要教师用心,就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帮助、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