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办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加快,民办本科高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考生和家长开始追求优质的高等教育,其观念已由“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在民办本科高校发展中,招生是关键,培养是核心,就业是出路,而直接影响招生和就业的命门就是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搭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升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后大众化 “三位一体” 机制构建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民办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9BZ063)。

我国民办本科高校面临的挑战

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直辖市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0%,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总体上已经由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2017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五分之一。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也实现了“三分天下,已近其一”的规模。目前,全国共有民办普通高校749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数的28.13%。民办本科高校已从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的“拾遗补充”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逼近,民办本科高校所处的教育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后大众化需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从最初“有学上”的机会需求,已转变为“上好学”的质量需求,但民办本科高校自身无论是从办学历史、办学条件,还是从师资队伍、文化积淀上而言都存在短板。二是“双一流”建设需要培养一流人才。目前,我国民办本科高校仍然存在“学科专业设置同质化,办学思路功利化,管理家族与行政化,人才培养空心化,政府宏观管理弱化”等问题,甚至深陷于选择“公益性”还是“营利性”的困惑之中,严重影响了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三是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智慧化需要不断加大投入。高等教育信息化、智慧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教学的物理空间越来越少,但对网络空间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线上线下教学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都需要智慧校园的建立、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以及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民办本科高校对数字校园基础建设、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等加大投入。四是新冠疫情引发民办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产生了新变化。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各高校都开展了线上教学,也证明了智慧校园建设、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虽然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依然影响了老百姓的收入,这对靠收费“以学养学”的民办本科高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本就捉襟见肘的学费收入难以应对费用不断增加的智慧校园建设和质量层次提升需要。五是民办本科高校的国际化趋势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符合国情、国际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应用技术教育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推动一批中外院校和企业结对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当前,无论是对本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对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不可能完全由重点大学完成,需要全国各级各类大学齐抓共管共同完成。对此,民办本科高校应紧抓机遇,从条件、资源、视野及策略等方面加大努力。

民办本科高校的应对策略

1.坚定转型发展的办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是总书记对包括了民办本科高校在内的所有大学发展的战略研判。民办本科高校不应该不顾条件,去追赶超越全国或者地方重点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而要按照《教育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办学路径,积极创办应用技术型大学。铜仁学院侯长林认为,地方本科高校要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争创应用型高校的一流,就应该扎根地方,服务地方,从地方的特色自然资源、特色历史传统、特色民风民俗中汲取养料,促进其特色成长。

2.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招生、培养、就业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周期的三个基本环节。民办本科高校有质量才有生命,有就业才能实现发展。招生信息反映了学生和家长的职业倾向、公众对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期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办学声誉;就业信息反馈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和行业人才需求量的变化。这些信息对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优化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等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引导。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实现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动态平衡已成为民办本科高校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推进专业认证、合格评估与审核性评估,全面衡量人才培养和办学声誉的重要指标。

3.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任务。影响民办本科高校招生因素的重要一项就是人才培养质量,即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状况,以及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师资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合作能力等的发展情况;影响民办本科高校就业的因素主要是毕业生的质量,即毕业生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学校的专业与产业是否适应、课程体系与岗位是否对接、综合素质和社会影响、学校办学声誉等。由此可见,民办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三位一体”交集元素中所占范围最广,并始终处于中心地位,直接影响着招生与就业,而其他因素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这也是建立和践行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关键所在。

搭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1.以服务市场为导向,搭建“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民办本科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实施《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贯彻落实《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市场是前提,招生是重点,培养是核心,就业是关键”的路径,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民办本科高校应以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促就业,以就业质量反推招生结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顺利适应社会需要。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内部联动:招生部门、负责人才培养的校院两级教务和学生管理部门,以及负责就业的学生工作部门之间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以便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及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等具体措施的实施,全面落实“四个回归”,克服“四个不足”,提高学业难度、深度和挑战度,让学生忙起来、教师的教学活起来、毕业难起来。二是内外联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学校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实现招生与人才培养联动;以学生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发展方向,克服“五化现象”,同时,还要完善内外联动的牵头人、负责机构、明确职责等体制建设,不能把内外联动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

2.建立“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重点与难点

在“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建立中,其重点是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紧抓人才培养质量不放松,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一心一意促进一流专业、一流学院建设,全力以赴培养一流人才。在这一项工作中,难点是解决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存在的“独立作战”各自为政的问题。

(1)沟通不畅,招生、专业设置跟风。民办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分属不同主管领导与部门,部门之间处于权限分离的状态,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1个或几个专业独大,而多数专业招生人数又不足。另外,因民办本科高校资金来源较匮乏,会存在招生功利化的倾向。在专业设置上片面追求社会热门,申报新增专业时,社会调研不充分,因人设专业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新增专业招生、就业不理想,甚至会存在有的专业“今年设、明年撤”的现象。

(2)信息采集不全,分析不全面,缺乏反馈。民办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之间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其中,新生的高考成绩、招生相关数据分析,学生在校的成绩档案、培养质量报告、教学管理意见及建议的反馈信息、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及用人单位的入职条件、用人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学校人才培养意见的反馈等均存在诸多不足。

(3)“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缺乏保障。民办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建立需要得到学校相关领导特别是董事会和党委的鼎力支持;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更需要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包括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软硬件条件保障及监督与评价机制保障。

显然,构建“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中枢是建立完整的信息反馈系统及相关数据模型。信息反馈系统是以校外的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等信息为基础,通过分析,将处理后的信息提供给校内招生就业处、学生处与教务处,瞄准应用技术性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政合作、国际合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冠名班、订单班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敢于进行3+1、在校学习+创新创业、专业+外语和外语+专业及辅修专业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使学校的招生、培养、就业工作更适应社会变化及企业的需求。

总之,“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建立是推动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实施“五个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国家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相关文件精神的有效举措;是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双循环”,满足学生和家长“上好学”需要的有效途径;更是民办本科高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实现良性循环,争创一流民办本科高校,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

[2]侯长林.习近平高等教育观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启示[J].铜仁学院学报2018(1):7.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