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学生的社会认知、思想意识、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开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样的变化逐渐暴露出思政教育在教学质量上的弱化状态,对学生的成长较为不利。为了让思政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学校要较为全面地对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进行研究,寻找切入点与思政教育完美结合,引入“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并做到相应的创新,同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契合,通过实践教学将思政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 思政教育 模式创新 实践策略

新时期下,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多个方面带来了便利和新颖的体验,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人们通过手机、电脑获取诸多的信息资源,容易被其中的不良信息所影响,这凸显出了互联网的双面性。学校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下迎来了新的前行机遇,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所以需要学校在教育模式上进行改变。学校一直是对人才进行全面培养的主阵地,在互联网时代下及时转变理念,运用“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模式,对授课方式进行创新,借助多样化手段展现思政内容的魅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将思政教育由以往的平面教学方式转换为丰富且立体的新模式,提升教育成效。

抢占网络阵地,延伸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与学校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当下学校改进的新方向,即采用网络的思政教育方式,以此来抢占网络阵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将思政教育进行延伸,通过多种实践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使之规范自身的行为。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对手机有着一定的依赖性,这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载体,同时也要求学校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做出转变。运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在满足学生对自我个性展现的同时又能将思政内容渗透其中,将教育视为服务,迎合“微时代”趋势。学校凭借先进的理念,紧抓网络这一载体,对思政教育做到共享和开放,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递思政内容,在实践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明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信息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可以通过网络言论伤害他人。学校对当下学生的生活情况较为关注,掌握其碎片化的时间与互联网的便利性结合,在校园网中增设相应的教育平台,同时鼓励教师建立相应的班级群等,借助崭新的传递观念和多样化角度在平台分享我国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受到思政内容的感染,继而通过网络缩短学生与思政教育间的距离,使每一位学生都近距离地感受思想政治教育,也看到其独有的价值,产生一定的凝聚力。为了更好地贴近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可在“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模式下进行创新,开设红歌传唱、著作阅读、校园实事等多个平台窗口,让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随时观看,使之了解到真实且有着教育意味的内容,对社会关注的时事动态进行及时了解,同时也满足了对理论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生活行为,清楚辨析社会现象和世界趋势,不再盲目崇拜和追求,看到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明确作为一名学生目前应该做什么,又该如何去做。学校要对网络窗口的各个栏目进行及时更新,可以邀请优秀的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将自身的理念和事迹进行传递,凭借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在网络窗口留言,随时表达看法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也可将这些有着个人特点的言论用文案的方式融入日常的授课中,用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内容来对其进行教育,加强“互联网+思政教育”的作用。

搭建新平台,创新思政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交流方式开始改变,网络可以将拥有共同爱好的人群进行聚合,形成一个网络性的群体,产生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链。当该群体中形成共同的群体意识,进行密切地互动、协作与配合,有着统一的情感和行为时,便称之为社群。社群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新内容,也与“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模式相契合,所以学校开始搭建出新的平台,为思政教育带来新的途径,也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及喜好,使之更好地参与进来,释放出自身的潜能,构建出高效课堂。学校凭借社群的优势,在全校开始构建多个不同年级和层次的社群,由相关教师牵头对学生进行组织并传递思政内容,鼓励成员们共同维护社群,面对共同目标产生相互依赖性,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继而形成归属感,激发出维护社群的奉献精神。基于此,学校可以邀请校外专家、革命前辈和专业学者等加入社群,使辅导员和学生接触不同行业和年龄段的社会人士,听取相关的经验和模范事迹,感受传承精神。让学生结合当下自身的任务,产生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师生间的整体凝聚力,凸显出新社群平台的实效性。学校通过不同的社群配以互联网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在社群中沟通,形成正确的认识,纠正自身有偏差的观念,树立起统一且正确的信仰,以社群为纽带传递思政教育的内容,逐渐邀请更多不同领域的优秀人士参与进来,使社群的整体结构愈发多元化,凸显出新平台下的互补性,也是对“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创新,彰显新时期下教育的不同风格。

构建虚拟网络,巧用虚拟教学

“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依托于网络技术,学校应审视以往的教育模式并找到其中不足,认识到网络教育已趋于常态化,对虚拟网络进行相应的构建,巧用虚拟式教学,给学生带来新颖的体验,借助其喜爱的方式去传递思政教育内容。

首先,学校对以往的校园网进行相应的调整,构建多功能平台,对自主学习方面融入多种思政理论,在板块中添加修养提升、毛泽东思想等内容,适当地选择与思政内容相关的经典文献在理论园地中进行展示。与此同时,学校将多种不同形式的模拟题型应用于虚拟教学,对网络资源进行共享,或者上传党史博览,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更多的正能量,免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抵触不良思想的侵入,使虚拟教学成效凸显,让“互联网+思政教育”无处不在。

其次,教师要纵览全局,借助网络游戏的特点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打破以往思维的禁锢,将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入虚拟教学,这种积极且大胆的创新也符合当代学生不喜欢灌输式教学的需求。该方式下,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将阳光向上的健康游戏内容和游戏技巧等与思政教学进行恰到好处的结合,让学生在玩游戏时体会到思政内容的真实性,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的感受并且愿意紧跟授课的节奏探究更多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开始有节制地参与游戏,不再沉迷,甚至开始畅想未来步入社会后的生活,对目前的行为进行规范。

最后,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设一些特有的校园APP,在实践中不断对功能进行改进,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对思政内容根据年级和时间进行精准化地推送,保证传递的信息与思政内容和当前实时热点相结合,更与学生的周围生活有所联系,让其通过手机在闲暇时间进行选择性观看,对理论知识巩固的同时也了解了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事件,在虚拟教学或APP软件中表达出自己对于事件的观点并注重语言的规范化,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虚拟网络下的教学在实践中虽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学校会通过收集师生的反馈对平台和设备等进行更新,使思政教学更加科学有序地扩大影响效果。

提升教师水平,符合时代节拍

“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学校要开展对教师的相关培训,其中涉及软件使用、设备使用、课件制作等以跟上时代进步潮流。教师在使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感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缺陷,增强自身的思政知识,巧妙地运用互联网把思政内容转换为多种不同形式,凸显出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价值,彰显新授课模式的效用。教师在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选择时,应既与时俱进,迎合时代的节拍,又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不断地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创新并转换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吸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思政课程“活”起来。

健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下的配套机制

目前,“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还趋于初级阶段,学校虽建立起相应的教师团队,但在健全管理和整体机制方面仍然有待改进,而且部分参与思政教育的教师还处于兼职状态,对于“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模式缺少更为深入的研究,所以在实践教学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足。在该模式的应用下,学校应对“微话语”资源进行发掘,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关教育机制。

首先,领导层应对其职能做到强化。学校以党政领导作为指导小组,对网络思政教育进行全局规划,改善校园的整体气氛,加强网络平台管理,带领全体学生通过互联网来传递红色理念,增加更多的正能量。“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下需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极为细致的划分,涉及网络文明、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使教师在实践中能够有序地进行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让各项机制更加合理和完善。

其次,注重线上和线下教育的统筹,做到现实与虚拟的互动。学校应鼓励教师创新授课手段,并对其给予一定的支持,使教师能够大胆地在实践中按照学生的需求,顺利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到学生心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件实例或故事讲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启发,使之从中汲取到人生哲理,感受思政内容的魅力,继而萌生表达欲望。教师随之通过网络模式下的互动,以非面对面的方式来收集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对网络舆论做到监督和引导。

最后,对教师及相关的社群成员进行考核,增设多种不同的荣誉奖章对优秀学生进行嘉奖,也对相关的教师给予奖励,通过榜样的力量构建出“比学”的思政教育氛围,使师生得以共同的成长。

结 语

互联网时代下,必须以学生为本,凸显教师的服务性,使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等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继而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新时期下,学校应科学看待未来思政教育发展趋势,对“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引起重视的同时要审视以往的教育模式并作出改进。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对网络的授课方式进行创新,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实践中,学校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开设不同的沟通平台,让学生在虚拟与真实这两种模式下接受思政方面的教育,教师可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准确地将书本内容传递给他们,使之对新颖的教育模式有所青睐,继而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应积极自愿地向党组织靠拢,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并付诸实践行动努力去实现,凸显出“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使网络教育在新时期下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闫瑞琪.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方式探索[J].山西青年,2019(17).

[2]朱锦华.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6).

[3]傅钢.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J].智库时代,2019(7).

[4]杨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微思政”优势研究[J].才智,2019(32).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