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近三年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探讨转型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发展的困境及成因,提出推动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发展的策略:集中学校优势资源,搭建高层次科研平台;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增加科研带头人;构建二级管理机制,关注科研绩效考核;优势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成果产出及转化;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投入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促进科研跨越式发展,以期为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发展提供数据支持,进而促进院校科学研究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转型 民办本科院校 科学研究 策略

基金项目:西安欧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民办高校应用型科研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XJSK31)。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这一指导意见为民办本科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快速准确地调整科研工作重点,对应用型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已有显著提升,但与公办院校相比,整体科研实力仍十分薄弱。

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发展的困境

1.学科建设受制约,缺少高层次科研平台

民办院校建设前期,普遍更关注生存及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资源投入多聚焦于学校建设。学校有限的资源制约了学科建设发展,也制约了优势资源及自身特色的凝练,直接导致大多数民办院校科研平台建设较薄弱,缺少省级及以上高层次科研平台。因此,与同区域内公办综合性高校以同样的标准同台竞争申报省级及以上平台,这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以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例,建设基本要求中对资金、场地、学科建设、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等五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且要求基于省级重点学科,这些均极大地限制了民办院校的申报积极性(详见表一)。

数据来源: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2.高层次科研成果产出不足

根据王一涛、高飞、汤建民等人关于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得知,在学术论文方面,以民办院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的论文大多为普通期刊,SCI、CSSCI、CSCD三个数据库中的年发文总量不超10篇;在科研课题总数方面,省部级及以上的高层次科研项目较少,只有极少数学校获得。大多数教师在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没有确定性,没有循序渐进的研究,很难累积形成高层次的科研成果。

3.缺少科研带头人,科研团队发展受到局限

科研带头人可为科研团队引领方向、带来共享资源,能带动团队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从科研团队中的高职称人员及博士人才占比就能看出科研团队的整体科研能力。当前,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师以年轻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居多;学历多为硕士,博士较少;专职教师中绝大多数为助教和讲师,缺乏高职称的科研带头人,对组建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造成了障碍。

此外,民办本科高校人才流动较大,科研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频繁更换核心成员和团队负责人的现象。高水平博士或副教授以上教师,大多把民办院校当成跳板,无法成为推动学校科研发展的中坚力量。缺乏科研带头人、人才流动性大,致使民办院校无法组建能持续发力的科研团队。

4.教师科研投入度不足

2019年9月,课题组对西安民办本科高校463名教学及科研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科研工作量、科研绩效、科研发展、科研成果、科研激励、学术活动等方面。

调查发现,将近60%的教师每天在科研上花费的时间小于1个小时;对于目前科研工作面临的困扰,59.96%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任务较重,会将更多关注投于教学工作中;而从个人科研发展的制约因素来看,45.02%的教师认为由于没有带头人领路,个人经验不足,难以支撑科研能力快速发展。

5.二级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高校现行的管理架构是“校—院”二级管理架构。学校科研处或科技处作为校级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全校整体科研发展规划及科研管理制度制订。二级分院的科研管理机构大多由学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科研秘书及各科研中心主任组成,负责分院日常科研相关事务。虽然二级科研管理架构一直存在,但分院的管理人员大多是身兼数职,致使科研管理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性。在科研过程管理方面,学院没有结合实际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科研管理制度,缺乏过程管理,无有效的监管机制,长期处于校级管理部门直接面向全体教师的状态,缺少二级分院管理的有效环节,降低了科研管理的效率。

推动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发展的策略

1.关注学科建设,集中优势资源搭建高层次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是学科发展和培育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也是体现学校学术意志、贯彻大学管理理念的有效组织形式,可引导科研方向,为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提供条件,是高校研究人员的归属地,能为高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办学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关注学科建设,搭建科研平台是支撑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也是实现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民办本科院校应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基本导向,整合优势学科和优秀师资,形成学校特色专业群和团队。学校要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现状,凝聚力量,依托校级科研平台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逐步培育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省级科研平台。学校可基于平台吸引、培育、激励人才,实现平台培育人才、人才推动平台建设的良好循环。

2.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增加科研带头人

民办本科院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整体科研水平方面均较为薄弱,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最有效的措施是外部人才引进与内部骨干培养相结合。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科研经验丰富、符合学校专业发展领域及方向需求,且认同学校办学理念的科研带头人;二是总结分析学校近几年的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等相关数据,重点培养对科研有热情、愿付出的骨干教师,鼓励他们提升自身学历、外出培训访学、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活动和会议等,使其成为科研中坚力量。依托科研带头人的高层次科研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分享与项目相关的最新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以此带动青年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的迅速提升。同时,学校还可激励科研带头人启动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申报、研究和结题,展开团队合作及协同创新,使得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从围观者切换为参与者,开拓学术成长空间,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景象。

3.构建二级管理机制,关注科研绩效考核

二级学院作为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和全体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构建二级科研管理机制有利于调整二级学院与学校之间管理重复的问题,方便校级管理部门统筹分配二级学院所需资源,提升科研管理效率,将管理的主体从校级科研管理部门转移至二级学院。校级管理部门不再直接面对全体教师,仅负责校级科研整体规划,推动和监督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二级学院可结合实际情况分解科研绩效至各科研团队、教研室或教师个人,以支持学院和学校科研目标的完成。

执行二级科研管理机制后,二级学院在科研管理方面有绝对的管理自由权,每个学院可以根据学院自身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分院教师的科研绩效考核指标,将其加入教师的科研工作评定中,以引起教师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使其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丰富科研水平。学校要对科研业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激发每位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促使科研管理工作稳步前进。

4.优势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成果产出及转化

一是积极借助国家政策,紧跟地方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等方法,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高校的协作,发挥协同创新的优势,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及转化。二是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并依托项目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应用,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学校科研影响力,凸显学科特色与优势。

5.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投入度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是民办高校向应用型科研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科研实力的基础。学校应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在培养骨干人才、凝结创新成果、培育重点学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有助于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积累创新研究的运行机制和宽松、开放、和谐的创新文化环境,鼓励校内各部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学校还可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国内外科研专项培训,提倡各科研团队将科研资源及渠道共享,营造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以提升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度。

6.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促进科研跨越式发展

科研制度是科研工作的有效保障机制,学校应结合民办院校自身特性,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制订各种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措施。一是在项目申报、立项、中期和结项过程中完善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的申报率、立项率、按时结项率和减少项目中止率;二是建立和完善科研激励与保障机制,加大对高层次项目、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可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快速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同时,也能推动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结 语

科研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积累过程。对于民办院校来说,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优化条件,逐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为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王一涛,高飞,邱昆树,王磊.2017年中国民办本科高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18(1):28-32+46.

[3]汤建民.2019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1):47-52+91.

[4]汤建民.2018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35(1):24-28.

[5]蒋方园.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改革与实践[J].湖北农机化,2019(1):25-26.

[6]杨莉.浅议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转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20(5):108-112.

[7]褚鹏,贾少博,章磊,刘勇.国家科技政策转变形势下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跨越发展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19,32(3):1-3.

[8]司马玉洲,刘硕.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科研转型的方向与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9):70-71.

[9]李霞.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工作的转型[J].中外企业家,2016(16):225-226.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科研处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