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教育目标、教育手段、教育师资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现存问题。围绕设置科学化教育目标、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建设高质量教育队伍三个方面,重点提出了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策略。

[关键词]隐性知识 学生人才 创业教育

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紧抓大学生能力培养这一关键环节,而隐性知识的转移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隐性知识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之下,创业教育已成为了各大院校的实践重点与发展方向。据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进行讨论探究,旨在为大学创业教育的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现存问题

所谓“隐性知识”,即不以书面文字、图标公式等直观表述形式为载体的知识类型。从本质上讲,隐性知识既是一种理解力,也是一种执行力,其服务于人的实践活动,推动人完成领会意图、把握经验、提取要素、控制理智等一系列的隐性行为。将隐性知识概念融入到大学创业教育领域当中,也可将隐性知识看作是大学生在获得教育、参与实践等活动中形成的非明确理论的内在素养,如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创业经验等。现阶段,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困境问题。

第一,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体系方面的问题。大学创业教育负面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教育体系尚未完善。现阶段多数学校在学生创业体系的设置上存在笼统性和模糊性的问题,不能根据具体情况构建出科学的教育体系,相关人员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也就趋于混乱,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包括隐性知识在内的综合创业知识的渗透质量。第二,大学创业教育手段方面的问题。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学创业教育人员更倾向于对学生进行单向化、统一化的知识传输,而并未重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将长期处在机械记忆、低效学习的被动状态中,仅能了解浅层化的理论内容,无法实现隐性知识的深入挖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强化。第三,各个院校在开展基于隐性知识的创业教育时,在获取隐性知识和传递隐性知识方面还存在路径受限和相对落后等问题。第四,大学创业教育师资方面的问题。目前,多数大学教师直接由优秀学生人才转型完成,并未真实接触或经历过校园以外的创业或就业过程。教师的知识能力与教育视野很容易被限定在相关教材当中,缺乏与社会现实、市场动态的有效衔接,不利于学生创业素养的当代化发展。

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可行策略

1.完善基于隐性知识的高校创业教育资源体系

(1)合理分配教学体系资源

隐性知识与大学创业教育的结合,需要教研人员从教学体系出发进行初步完善。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教研人员应分配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大一阶段应注重配置创业启蒙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大二阶段应注重配置创业基础知识方面的资源,使学生能够对创业有完整的概念。大三阶段应注重配置与学生职业规划相关的教学资源,并设置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大四阶段则要求教研人员配置好教学平台资源,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在上述不同阶段隐性知识的教学资源配置的支持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将朝着科学的目标迈进。

(2)科学完善教学体系层次

为了实现大学创业教育学生受益的最大化,学校还应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具体特点与发展需求,做好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的合理配置,以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层次。具体可将学生分为“创业启蒙与发展”“创业预启动”“创业成熟与实施”三个层次,并提供针对性的资源和手段支持。对于处在“创业启蒙与发展”阶段的学生,应将相关院系、学生会及团委等学校部门作为教育主体,带领全体学生进行就业、经济、励志、人际关系等方面基础课程的知识学习,并引导学生参与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和体验活动。对于处在“创业预启动”阶段的学生,应将创业指导中心、创业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大赛组委会等组织及人员作为教育主体,对保有创业兴趣或经过选拔的学生进行三创课程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大赛、兴趣小组及模拟活动。对于处在“创业成熟与实施”阶段的学生,应将创业指导中心、社会教育机构及相关企业单位作为教育主体,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典型创业案例,辅助学生深入市场环境、企业环境进行实践或实习,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不断进展。

2.构建基于隐性知识的多元化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1)健全三创结合的教育结构

所谓三创结合,即创新、创意与创业的有机结合。其中,创新倾向于文化和意识,创意倾向于知识和技能,创业倾向于人格和能力,这三个元素各有特点又相互交叉,并共同服务于创业人才的实践活动。学校及相关人员在构建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时,应将创新教育与创意教育融入到创业教育当中。例如,可开发出三创结合的课程体系:首先,将科学创意、艺术创作、创意与发明工程等科目纳入到创意类课程当中;其次,将发明与专利检索、高科技专利工程、研发项目管理、创新与产业发展等科目纳入到创新类课程当中;最后,将创业计划、创业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中小企业管理等科目纳入到创业类课程当中。基于此,将三创结合的课程体系与工程、人文、科学等专业课程体系结合起来,即可为学生制定出全面化的学习计划,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打下知识基础。

(2)基于SECI模型搭建隐性知识应用的创客空间

在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基于隐性知识开展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高校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开始逐步构建创客空间。而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针对隐性知识学习已经形成了学习规律方面的科学模型,即SECI,在该模型下进一步优化创客空间是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能够为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提供可靠媒介。

图1 基于隐性知识转移的创客空间模型

基于隐性知识的创业教育,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对隐性知识的转移,即对隐性知识的积累和创造。高校在创建和完善创客空间模型时,应参照图1,针对启蒙平台、教学平台、信息平台以及实践平台进行细节构建与调整,具体应遵从以下步骤。

一是启蒙平台构建与完善。在该平台模块的支持下,学生能够对相关的隐性知识内容进行观察、获取,并进一步实现应用,从而能够初步实现将理论隐性知识向创业隐性知识的理念转化。创客空间的搭建人员应注重创造兼容并蓄的背景环境,具体可从师徒传授制以及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优化隐性知识学习和应用氛围。

二是教学平台构建与完善。教学平台主要指向教学功能,基于此,创客空间的搭建人员应尽量完善教学平台内容,使其涵盖教学文本、教学图片以及教学语言等多方面信息,并在可视化教育器材的支持下实现对隐性知识的显性转化,从而更加易于学生理解。在教学平台中,教研人员应纳入案例教学法、实训教学法以及讲座研讨法等教育手段,为教师高效开展教学提供支持。

三是信息平台构建与完善。信息平台主要扮演的是“信息中转站”的角色,能够对校内外的隐性知识进行搜集和处理,具体包括语言、数字以及数字符号等资料,能够最终转化成显性知识系统。且信息平台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交互,并且能够将知识进行转移升级,提高知识系统的规范性。各个高校在具体执行信息平台的构建工作时,应善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和创业信息交流机制以丰富信息平台内容。

四是创业平台构建与完善。在创客空间中,最为关键的平台为创业平台。该平台需要对各种隐性知识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显性转化,使其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实践。通过创业实践平台,教师可以检验学生对隐性知识的掌握和利用程度,学生也可以在该平台将自身的创意转变为现实。基于此,各个高校应注重改善创业环境,帮助学生实现隐性知识的内化,提升隐性知识为创业实践服务的水平。

3.拓宽基于隐性知识的创业教育知识获取和传递路径

对于学习者而言,隐性知识更加侧重自身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及行业经验的大背景,在进行基于隐性知识的创业教育时需要顺应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采用现代化手段弥补学生自身经验的不足。作为高校,在开展基于隐性知识的创业教育工作时,可成立现代化隐性知识与创业创新教育科研小组,注重知识获取与传递,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以及不同高校间的相关经验都可以进行及时与深入的分享。各个高校应善于对新媒体手段进行应用,对先进的创业经验进行搜集并集合成互联网资源,供学生学习与研讨。此外,结合国外先进国家的隐性知识创业教育经验,国内高校应积极搭建隐性知识共享与创业实践学习沟通互联网平台,搭建校友创业者联合会以及天使投资基金会等,为高校基于隐性知识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全方位支持。在上述措施下,各个高校应始终秉持创业创新教育理念,在获取和传递隐性知识时,也要注重对创新知识与创新经验进行传播,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和重组经验,真正在创业实践中实现隐性知识的外显和共享。

4.建设基于隐性知识的高质量创业教育队伍

面对当前大学教师人员普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能力问题,学校应积极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战略。第一,在“走出去”方面,学校应与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区域创业中心达成合作,定期选派现有教育人员深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为人员提供接触创业市场、感受经济动态、学习企业实务的机会与平台,进而促进教育人员行业意识与创业知识的更新和补充;第二,在“引进来”方面,学校应通过外聘或邀请的方式,将企业单位、研究机构等校外领域的优秀创业人才、优秀管理人才引入到教育活动当中,从而进一步弥补传统教师在实践经验、创业素养等方面的缺陷,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化、灵活化的教育支持。

结 语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竞争激烈的创业环境,学校必须要全面强化创业教育的实施质量,致力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综合型、应用型的优秀创业人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及相关人员应明确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手段,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全面纳入到教育范畴当中,切实强化大学生的三创能力,为其创业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石庆庆.隐性知识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30-131.

[2]郭燕.革命历史档案对高校思政课教育创新实践[J].山西档案,2019(2):130-131.

[3]杨蕾,王秀彦.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6(2):69-73.

[4]刘蕴.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J].经贸实践,2016(2):307-308.

[5]武闯.古代书院制度文化德育思想研究[J].山西档案,2019(2):180-181.

[6]胡洪力.基于创业隐性知识转移视角的浙江工商大学创客空间建设策略研究[J].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6(00):235-239.

[7]吴勇锋.史料学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山西档案,2019(2):46-47.

作者单位: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