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上教学成为近期大中小学的重要教学方式。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尤其是本科古代汉语课,因为课程特殊,所以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重新制定评价机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这一转变也为日后古代汉语的线上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

[关键词]疫情背景 古代汉语 完全线上教学 实践探究

基金项目:榆林市科技局产学研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16cxy-10-03)。

课题: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疫情防控专项研究课题《疫情防控背景下高等教育本科线上实践教学探索》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GH20264)。

引 言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举措应运而生,各类线上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地方高校本科生古代汉语线上实践教学进行思考,提出了线上教学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

古代汉语完全线上教学内容的实践探究

1.古代汉语线上教学已有成果

龙国富、彭瑛《基于MOOC+SPOC的语言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究》一文,以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专业本科课程为例,利用MOOC+SPOC平台对汉语言专业传统本科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研究。郜彦杰《“互联网+”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初探》、药丽霞《古代汉语课程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温伟清《翻转课堂应用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思考》提出,教学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形成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是实现学习效率有效提升和学习效果显著增强的途径。刘余力《唤醒历史记忆 传承优秀文化——让“古代汉语”变成有趣的“金课”》、张丽霞《古代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也提到翻转课堂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使用。这些成果均是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究。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线下教学无法实现,所以我们要重新探究完全线上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问题导向”意识。所谓问题导向,就是指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时刻关注社会、学科的发展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指导思想。对语言研究者来说,就是时刻关注和解决社会发展和语言学科的发展中提出的各种语言问题。当前全球疫情蔓延情势下,线上教学确实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每个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2.完全线上教学内容实践探究案例

线上教学是以融合互联网思维重塑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在面向在线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重构教学结构、再造教学流程和创新教学方法,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支持服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价值,进而构建智能时代新型教育生态。线上教学因为教学媒介、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因素的不同,其教学内容应与线下教学有所区别。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应该研判哪些知识点较难,哪些较为容易,从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以古书注解为例,笔者选择的教学平台是钉钉,授课的方式是教学直播。因为在古书注解之前已经对古文标点做了讲解,所以学生对古文的句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在讲课前两天通过钉钉云盘发送PPT和讲课提要,布置学生预习以及要完成的任务,明白传、注、笺、疏这些术语的定义和区别,知晓古书注解的发展历史,并要求学生以导学案的形式提交预习作业。讲课过程中,笔者用20分钟讲授如何阅读带有古注的文献。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之后在钉钉群发送十三经注疏图片,教师设置注疏内容作为问题,使学生通过发问、讨论的形式在钉钉直播互动栏互动,加强对注疏的认识。

再如学习诸子作品内容时,选用线上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如中国慕课、超星慕课等。龙国富、彭瑛《基于MOOC+SPOC的语言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究》一文中指出,MOOC平台中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属于应用性课程,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如南京大学的高小方老师,对“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中“浴”“风”的理解与我们所用郭锡良本《古代汉语》的解释不同。郭本释“风”为“这里用作动词。乘凉”。高小方认为,“浴乎沂”中的“浴”是沿着之义,并非洗澡之义。因为暮春时节,天气还较冷,在沂水里洗澡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之后的“风”也和“浴”意思相近,应当“到,至”讲。这样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对课本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查阅古注,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代汉语完全线上教学方法实践探究

王策三认为,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线上教学因为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如学生学习环境、学生自律能力、网络、教师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所以一定要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慎重选择教学平台

经过近期的完全线上教学实践经验摸索与探讨,我们认为,教师首先要选择自己能熟练操作的教学平台,如钉钉、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腾讯课堂等,甚至还有学校自己开发的教学平台,如榆林学院自己创建的智学堂平台,从功能上说大同小异,都可以满足教学需求,故而教师和学生应互通信息,选择一个师生都熟悉的教学平台,以便更好地互动与交流,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线上教学时间不宜过长

以榆林学院为例,学校教务处对70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6.85%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有压力,其中一部分原因来自授课时间过长导致视力困乏,学习吃力。很多老师将线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照搬到屏幕前,每节课进行50分钟的讲授。学生在屏幕前长时间地学习容易走神,产生视觉疲劳,从而产生对在线学习方式的厌恶。所以,重点讲解时间把握在20分钟左右是重要的一点。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特殊学习环境增加互动

总结起来,良好的教学必须遵循如下的流程,包含教师讲授、学生独学、同伴讨论和教师答疑四个核心要素。其中同伴讨论吸收了现代西方教育合作学习根本理念的精髓,其他三个元素对应这中国的传统教育智慧。线上教学中,每节课的学习要保证有三个过程,即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讨论。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如在讲古代汉语的词头、词尾时,利用方言中依然保留的词语进行分析。学生居家期间,与家庭其他成员交流时使用方言较多,故而利用方言学习一些古汉语中保留下来的词头词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还能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复数词尾“们”的演变,吕叔湘先生认为“们”是从古代汉语的“辈”发展为“弭”“弥”“伟”,再发展为“们”。江蓝生先生认为,“什么”的“么”与复数词尾“们”都源于古汉语表示类别的名词“物”。江蓝生先生认为这篇文章论证不够充分,故而她又写了补充文章《再论“们”的语源是“物”》,该文提出“唐代以来文献中的复数词尾标记‘弭、伟、每、懑、门、们’的语源都是‘物’。”由此可知“们”与“弭”“每”的语音有关系。而“弭”“每”二词恰好在榆林的佳县、清涧、绥德枣林坪、神木万镇、贺家川及吴堡等方言中有使用,其作用正是复数词尾的标记。故而教师可利用方言的使用在课堂中展开讨论,调动学生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古代汉语完全线上教学评价机制探究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环境有关,研究指出,教学环境是教学参与者与教学材料、后援系统之间进行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氛围,是教学开展的具体情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直观看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和环境,因此评价机制一定要灵活、丰富、多元,满足学生的各种讨论、互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如互动栏发言次数、积极连麦次数、作业提交次数、自觉阅读古注文献次数、练习古文标点次数、小组互评互帮次数等都可以成为评价要素,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也作为评价要素,如早晨八点的课,教师在课前5分钟和学生随机视频连麦,看其穿着是否整齐、是否在桌前、是否已经准备好上课用品,这些看似不重要的东西其实都影响着学习效果,故而成为教师的评价要素之一。

古代汉语完全线上教学实践探究意义

疫情防控背景下,对古代汉语完全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有其现实意义。首先,是对线上教学的进一步思考,为日后线上教学提供理论范式和实践经验分享。其次,可以为语言学课程的线上教学提供资源。语言类课程因为枯燥难懂成为很多学生的考试“必挂课”,在这次线上课程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建学校的古代汉语MOOC资源,再结合线下课程,这样线上线下相结合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次完全线上的课程教学,可以创新汉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主研讨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创新活力,体现高等教育改革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龙国富,彭瑛.基于MOOC+SPOC的语言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27-33.

[2]郜彦杰.“互联网+”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初探[J].文教资料,2017(19):36-38.

[3]药丽霞.古代汉语课程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122-124.

[4]温伟清.翻转课堂应用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9(32):131.

[5]刘余力.唤醒历史记忆传承优秀文化——让“古代汉语”变成有趣的“金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7):103-105.

[6]张丽霞.古代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J].文学教育,2019(3):92-93.

[7]邢向东.论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导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6.

[8]谢幼如.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3):21.

[9]郭锡良,等.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02.

[10]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47.

[11]吕叔湘,著.江蓝生,补.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12]江蓝生.说“麽”与“们”同源[J].中国语文,1995(3):185.

[13]江蓝生.再论“们”的语源是“物”[J].中国语文,2018(3):263.

[14]赵慧.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7):240.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教育学院  榆林学院文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