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在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大多数都凭兴趣做事,对不感兴趣而又必须学习的功课缺乏认识,而且持久性不强,因此导致课业成绩不高。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体验。

一、奉送“见面礼”,加强师生的心理相融

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会在新环境中努力寻找自己最容易接近的学习目标。因此组织好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设问切入。如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语言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你相信吗?教师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

2.故事导入。采用故事的形式阐述语文的趣味无穷。如有一个财主想让因下雨没有离开的书生快点离开,写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都没有的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位书生笑了笑,用笔在纸条上加上了标点符号,使它变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学生一听哈哈大笑。这样的故事导入,使得学生知道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3.智力扩散。试分析:一个桌子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回答后,并说出原因。

4.教会方法。告知学生字要规矩写,话要清楚说,课文要仔细读,练习要踏实做,作文要认真写,笔记要详细记。

5.思考问题。一到十这十个数字中,谁最勤快?谁最懒?同学们绞尽脑汁,相互讨论,查阅资料,最终得出“一最懒惰,二最勤劳”。原因是出自成语“一不做二不休”。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说多问,敢于讨论,这样的课堂是变被动为主动参与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还要发扬民主,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每节课授完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要注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一次给课文分段讨论时,一个学生的意见和其他同学的分法不同,我就让学生一起参与商量探讨,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共同的讨论中学生们找到了正确答案。

三、用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是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用教材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进入文章意境,如此他们就会品尝到学习语文和钻研语文的乐趣。

1.设计合理导语。用导语调控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心理,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2.运用读的技巧。对文中优美的句段,可采用听读、有感情朗读、细读、品读、精读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做好情感铺垫。通过品读、分析文章中感人的情节或场面,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以达到情感共鸣。

四、选择不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中根据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每一节课都感到新鲜,百学不厌,有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渴望。

1.讲读课文要从多角度入手。可从重点段入手,直奔重点;可从结尾入手,先果后因;可从标题入手,破题入文;可从疑点入手,质疑求解等。

2.阅读教学方法要常变换。可采取摘记型、列提纲型、讨论型、比较型、竞赛型、小老师授课型等。

3.课堂小结多样式。根据内容可采用:归纳式、评议式、理序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抒情式、扩展迁移式等。优美的小结板书,既是对整个课堂内容的归纳,也是重点内容的记载。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中产生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让教材内容可通过优美的旋律、生动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等形式予以呈现,从而将学生的视听感觉与学习过程充分融合起来,如此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会产生强大动力和热情,把语文学习变为不自觉的潜意识活动,不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也轻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春天便真的来临了。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