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堂即时性讨论的实践运用,是践行“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教学理念、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法。开展随堂即时性讨论时,教师可以围绕某一知识点“顺其自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参与讨论;可以针对教学重点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启发学生“针锋相对”参与讨论;可以抓住社会热点,引出讨论话题,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参与讨论;可以把握学生关切点,“设身处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参与讨论。

[关键词]随堂即时性讨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创新 实践运用

课题:本文为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高职思政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ZJYB19—33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于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其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强调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进行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凸显在灌输性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启发性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不断启发中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因此,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重要任务。

随堂即时性讨论作为课堂讨论教学法的类型之一,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学重点或难点、社会热点、学生关切点,即时安排的、穿插进行的、有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互动,具有开放性、思考性、综合性、容易理论联系实际等特点。由于是随堂进行的即时性讨论,因此每次讨论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持续10~20分钟左右,通常是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有意设问,无需学生事先准备,稍作思考就可自由发言讨论;或者由教师指定个别学生发言,继而引起更多学生讨论,使课堂由教师一人讲课的“独唱”,转变为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合唱”。开展随堂即时性讨论对于实现“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教学理念,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亲和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随堂即时性讨论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实践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随堂即时性讨论主题的不同,可以设计以下几种随堂讨论。

1.围绕重要知识点,任课教师“顺其自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参与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实现学教相辅

这种看似“不知不觉”的讨论,有利于为师生营造一种轻松、发散、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授“科学发展观”时,教师可以在介绍2003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事迹后,顺其自然地提出“‘非典’的暴发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战胜‘非典’靠的是什么”等问题。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内涵。同样,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回顾全国上下坚决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有力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战“疫”经历,让学生讲述各类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感受国家治理体系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体会中国力量的巨大、中国精神的伟岸、中国效率的显著。通过这种看似“不知不觉”的讨论,既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激励学生见贤思齐、锐意进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有力手段。

2.针对教学重点或难点,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任课教师“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启发学生“针锋相对”参与讨论,在不断启发中帮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当代学生思维灵活发散、观点丰富多维、知识涉及面广、想象力丰富,善于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当今国内国际大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能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目前是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科学的分析总结。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财富总体上都呈现增长的态势,只是有的增长快、有的增长慢,这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出现了较大的收入差距。正是这种收入差距过大,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而这种不平衡又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消除这种不平衡现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以切实保证“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这种“针锋相对”的讨论,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共同探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学生的理论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抓住社会热点,结合教学内容,任课教师“挑起”讨论话题,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社会热点问题容易引起学生关注,但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层面,同时由于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较难以上升到理论层面,甚至可能出现认知偏差,因此,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分析,同时用理论加以阐释,进而达到价值引领的目的。例,针对新冠肺炎国内疫情得到控制而国外疫情快速蔓延的情况,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摒弃冷战思维、同舟共济包容共赢、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等理念,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世界各国抗击疫情的努力,加深学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通过讨论,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激发了学生对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研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再例如,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认为我国改革开放导致道德滑坡,并企图借此否定改革开放的错误观点。针对此观点,任课教师可以“挑起”讨论话题“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道德现状——到底是滑坡还是爬坡?”。通过讨论,教师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观点,并通过分析、总结,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其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展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美德。其二,从近年来我国所举办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如奥运会、世界博览会、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来看,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讲文明、讲礼仪的道德风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其三,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总能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是有道德、讲道德的民族,这是我们中国人民道德的基本面貌,并且坚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践行,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4.把握学生关切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任课教师“设身处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参与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可以设置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问题创设出恰当的情景,触及学生心灵与关切,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例如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辉煌成就有目共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普遍熟知的影视作品开展讨论,从电影《战狼2》到《红海行动》再到《厉害了,我的国》,既可以联系到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也可以联系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让学生在“无论身在何方,身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深切感受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教师也可以结合“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学生们普遍关注的国家政策和学生的专业或职业需求特点开展讨论,让学生感受社会大的时代背景与每一个人的自身发展息息相关。通过讨论,不断激励学生认同行业、热爱专业,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将在校的学习和青春奋斗融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征程中。

组织随堂即时性讨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应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创新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重新认识教和学的关系,高度重视随堂即时性讨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呈现出高质量的课堂讨论,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保讨论有效开展,科学设计讨论主题

教师要在开展讨论前科学、周密地设计讨论话题。为确保随堂即时性讨论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并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围绕教学大纲确定讨论主题,既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随心所欲背离要求。其次,任课教师可以随相应章节的课前备课一起设计讨论内容,明确讨论问题是根据讲授内容中的哪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或难点、社会热点或学生关切点设计的,清楚通过学生讨论能够实现什么目的。同时,对于拟开展随堂即时性讨论,教师要统筹控制讨论时间。

2.重视讨论组织实施,有效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要驾驭整个讨论过程,“穿针引线”将讨论引向深入。组织随堂即时性讨论其目的就是通过“畅所欲言”实现“有效争辩”,通过“思想碰撞”形成“有效共识”。因此,任课教师要在讨论开局、讨论秩序、讨论主题调控等环节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适时引导,做好衔接与过渡工作,保证讨论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进行并取得最佳效果。例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既要认真倾听学生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传递的信息,也要观察学生隐藏的情感和思维特点。既要解释和分析论题本身需要回答的问题,也要依托讨论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宏观把握和综述。既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的态度和效果,也要指出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注意事项。既要提高学生兴趣,也要进行主题调控。既要关注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也要调动沉默寡言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必要的引导和鼓励。

3.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随堂即时性讨论作为课堂讨论教学法的类型之一,虽有其独到之处,但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亲和力的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升,离不开诸多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专题讨论、理论讲授、视频教学、对比分析、社会调研、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都各有所长。思政课教师既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还要不断拓宽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夯实知识积累,从根本上保障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的通知[EB/OL].(2018-4-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4]吴默闻.课堂讨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

[5]张君,欧梦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法研究评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6]祝志男.如何加强“概论”课讨论式教学[J].思想教育研究,2015(3).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