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为地方中小学培养了大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近些年教师资格国考、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之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也应当从师德、教学、育人、发展四个方面明确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调整实践课时占比、设置专项实践类学分、健全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科学有序开展,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师范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为严格教师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建设,2013年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参加教师资格的全国统一考试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必须参加相应类别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师范专业,在旧有人才培养体系中设置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内容拓宽、科目增多,难度明显加大,尤其是增加了选拔师范生教育教学综合素质以及具体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除笔试外,将面试作为重要考核环节。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面试表现,更是选拔教师、检验高校师范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瓶颈

1.实践教学定位存在偏差,处于弱势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文科专业,仍然受到旧有人才培养理念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绝大多数高校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只体现在高年级,低年级积淀理论才会为高年级实习实践打下良好基础。理论课程即使设有实践环节也多被挤占。高年级专业见习与教育实习时长与强度不足,部分高校还以分散为主,指导教师不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导致学生与教师在思想行动上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远远满足不了师范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实践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无法应对理论课堂革命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培养的实践课程中,大多涉及师范生基本技能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力,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教师口语、书法(素质拓展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如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结束,新教材预计将于2022年前正式投入使用。在新的课程育人方案、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鼓励与支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在培养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对于师范生从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在实践课程设置与执行上有所突破,满足中学课堂革命与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

3.实践教学体系缺乏连续性,忽视过程性培养

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实践环节中,一、二年级缺失,形同虚设;三年级薄弱;四年级直接进入到毕业阶段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而大多学校将实践环节开设在第七或第八学期,该模式没有遵循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规律,缺乏连续性,也未能体现出人才的过程性培养。

4.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影响师生积极性与主动性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两大评价环节为毕业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如今高校毕业论文撰写评价体系相对健全,如论文外审、抄袭率检测等。而教育实习实践性强,学生临近毕业、工作头绪多、实习基地是否配合等都影响着实习效果的监督和评价,也影响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更影响着学生与指导教师实习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依照最新的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当在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符合毕业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1.直面认证要求,直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培养的要求包括师德、教学、育人、发展四个方面,包含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人文综合素养。

(1)通识类课程实践教学

通常低年级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与要求相对模糊,虽然身为师范类专业,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生追寻的事业,此阶段实践教学任务是进行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教育,同时积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学生基础素养,如听、说、读、写能力。

(2)专业类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文科师范类专业,在培养中学政治教师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尤其是培养教学改革的态度与精神,善于在工作、生活与学习中发现问题,具备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应开展不同领域的主题实践调研,如专业认知实践、专业社会实践、专业校园实践,锤炼实践能力,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第五个学期进入到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阶段,专业类实践教学应着力为学生顺利应考铺垫道路,通过三学期的专业见习,进入中小学开展听课、评课、备课、说课、讲课等实践活动。

(3)综合性实践教学

合格的师范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技能、专业功底,同时还需要积淀深厚的人文综合素养。年级越高,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考量要求越高,如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毕业实习、双创教育、学科竞赛能力等。

毕业论文撰写能够检验学生的四年学习效果,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应在低年级开设学术诚信与学生规范教育实践课程,通过社科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与每学期专业课程论文,四年递进式培养,能够有效解决时间紧、人数多、任务重等多方面现实问题。

毕业实习开展由原来的第七学期提前至第五学期,通过前四学期对教师职业、社会生活以及校园现状了解与把握,在第五学期开始让学生走进课堂,掌握教材和课程,有助于顺利通过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形成“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学习模式,完成实习任务,锤炼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尤其是师范类教学竞赛评价学习成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可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开设通识类双创教育课程。第二是将双创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中,如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开展教材建设、专业课实践等。第三是在课外素质拓展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训练孵化实践,以论文专利、专业技能证书、各类竞赛等课外实践成果兑换相应学分。

2.凸显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技能与专业使命

2019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讲好中小学思政课,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八个学期实践环节一直围绕教师、学生、学校展开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切实增强师范人才培养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除教师的教育基本能力素质培养之外,还应当要求学生具备阅读经典、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判信息、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专业认知实践、专业社会实践到专业校园实践等环节充分支撑起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3.遵循培养规律,尊重个体差异与群体发展

一是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青年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在低年级确立正确的从业道德价值观念,即师德教育。在高年级逐步形成教学、育人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形成长期学习与发展的渐进式规律。

二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学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通过三个层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尤其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学校、院系、教师及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将课外素质拓展环节作为检验学校个体化教育、评价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力手段。通过参加各类学习竞赛,在各级各类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发明专利,参加各级各类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获取创新创业教育认定学分。在群体发展基础上凸显个性化培养。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在师德、教学、育人、发展四个方面支撑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教育主体所肩负的特殊使命应当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期望。未来的路任重道远,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保证人才培育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薛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才智,2017:25.

[2]戴芊卉.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文学教育,2018(12).

[3]侯宏皎.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7).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政法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