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聚焦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对传统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系统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学生—家庭—社区”“四维一体”的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协同、联管联育,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 四维一体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49

基金项目: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学业领航”辅导员精准帮扶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而高校作为青年学生学习求知、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具有规模大、人数多、人员密集等方面的特点,高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传统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不足

1.管理理念落后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是将学生作为管理对象,以“管住”“管严”学生为原则,以安全稳定为工作底线。“严管”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将学生作为客体,置于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中,学生所接受的是统一的行为规范。这种管理是高校行政化管理的沿袭,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和监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意识,遏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中,管理主体单一,学校是最主要的管理主体,负有主要管理责任,而家庭和社区的管理退居次要位置,且时常存在缺位或不到位现象。学校管理范畴覆盖课堂和校园内外,学生管理贯穿校园生活的全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管理的状态,这导致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个人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等。

3.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学生管理部门是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部门,由辅导员、班主任、党务团务工作者等组成。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学生工作系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校纪校规约束等方式完成,这种单向度的以垂直管理为主要结构特征的管理机制过于简单,在系统性、扁平化和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着不足,学生、家庭、社会等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管理的实效性不高。

4.管理手段陈旧

传统高校管理体制机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主要通过“面对面”的谈心谈话、批评教育和奖励惩处等手段开展,这些管理方式方法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理念,通过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要求使学生服从和顺应学校的安排。因此,学生的社会实践不足,体验式学习欠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内驱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没有落实到位。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1.遵循系统论的观点

系统论观点认为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是各种要素组织起来的有特定功能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应将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等多种要素纳入管理系统中,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依据整体性、联系性、综合化、动态性、最优化等原则,系统地整合发挥各要素的功能,明确高校在学生管理体系中的逻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家庭这一客观主体的教育管理作用,实现逻辑主体学校和客观主体家庭的有机联动。同时要广泛发挥社会主体的作用,积极统筹社会各领域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外在社会主体与内在学生主体的紧密结合。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和潜能的发挥,关心学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在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外在教育管理和内在自我教育管理的共同作用下,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面对各种危机的人,能够愉快而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我们应积极促进学生管理模式从刚性垂直管理模式逐渐转向扁平化柔性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应从命令、监督和控制转为启发、引导和支持;管理功能应围绕学生而优化服务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形式与制度保障方式,最终实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目标。

3.树立“放管服”的理念

疫情防控对传统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带来的最大挑战在于学校和管理对象之间的空间距离,传统高校管理手段和方法受到极大的限制,此时学生内在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成为关键。因此,要树立“放管服”的理念,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放”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内在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回归管理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管”是科学化管理,管理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终极目的,而是指支持学生成长与发展这一核心目标的组织方式和手段;“服”是高校管理体制机制要增强学生服务功能,为学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成长成才提供全面的服务。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应以“放”为基础逻辑,“管”为操作逻辑,“服”为发展逻辑,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精准、持续、全面的服务,最终建立起适应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的“服务支持”模式。

4.遵循宏观、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在宏观层面,高校管理者应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管理环境的变化、条件的变化和学生内在需求的变化,及时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探索并建立系统化、立体式的多元主体协同管理体制机制。要破除学生管理的空间壁垒,管理范畴由学校内部延伸至家庭、社区、社会等外部系统;要充分发挥组织职能,整合各种管理要素和资源,明确多元管理主体的各自职责、目标和任务,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在中观层面,针对疫情防控带来的学生离散式分布状态,高校要加大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聚集式管理模式,做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管理能相融相通;在微观层面,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和差异,高校应充分发挥多元管理主体的特点和优势,创新管理平台和管理方法,在疫情防控和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把疫情危机转变为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改革新机。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四维一体”

学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实现路径

1.“以人为本”,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是高水平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不仅是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也是学生思想走向成熟、人格走向独立、生活走向自立的内在需要,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和青年社会化的规律,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此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育人新平台、新载体,探索育人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同时要充分发挥“战疫”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据国家防疫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有效约束、科学辨识与正确选择,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及社会的关系。

2.“服务支持”,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就要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挖掘每一门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并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高校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保障部门要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坚持动态灵活的应对方针,强化防控措施的落实,同时要做好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精准服务工作,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3.“家校联动”,加强效能聚集联通

注重发挥家庭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学校和家庭无论是在教育管理的物理空间上,还是在教育管理内容上都有明确分工,教育资源也是相互分割的。但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要 “实化”“强化”家庭教育功能,逐步促进家庭教育从自发的、朴素的、碎片化的教育转向系统化的、专业化的、高质量的教育,实现家校教育的融合。而且家庭要培育自家良好的家风,注重教育的方法,培育子女的家国情怀,同时要配合学校、社区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高校要保持与学生家庭的密切联系,积极建立家校共育共管新机制,共享教育资源,构建家校融合教育管理新生态,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4.“社会参与”,承担起社会教育责任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应充分依托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方式和依法管理职能,将社区管理有机地融入高校管理体制机制中,通过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沟通等制度,加强与社区和地方群团组织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及社会资源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同时要逐步建立“大社区教育”,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并懂得努力回馈社会,从而促进高校与社区在管理体制机制中的有机联动,最终形成协同育人和管理合力。

5.“信息技术”,赋能管理手段变革

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全区域、全覆盖、全方位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了在线教学,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深刻地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和教学的形态。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也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赋能,促进学生管理从“面对面”“大水漫灌”转变为“背靠背”“精准滴灌”。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技术、两微一端、QQ、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媒介平台打造新媒体矩阵,及时发布和收集教育管理信息,对反馈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研判,从而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生管理工作。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将成为近百年来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同样也必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这也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化危为机”的契机,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促进了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永山.中英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8(8):61-63.

[2]周倩,石耀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内涵演变与本土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1):61-74.

[3]王小青.高等教育国际借鉴与本土阐释的文化逻辑——以“中国大学模式命题”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1):69-80,115.

[4]宋传盛,谢守成.新时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逻辑定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63-65.

[5]钱程.基于“三体双通道”模式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探索[J].江苏高教,2020(1):72-75.

[6]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N].光明日报,2020-2-25(6).

作者单位:陈莉 周辉 武凌芸 陕西理工大学

何怡婧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