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早晨6点20分会在食堂门口集合整队,按班级站好后,开始晨读。作为跟岗教师,我要求自己6点10分到场,有时也会晚些,但不能迟到。

2020年7月23日,我照常起床。今天很怪,教师公寓楼里人很少。往常,我从宿舍出来,总能看到好几位班主任。我住五层,许多班主任住在十几层。有时大家赶在一起,人多,我如果没乘上,就得在电梯前苦等。看着红色箭头朝下,数字一点点变小。终于,当听到响动、听到电梯里熟悉的电子乐,我知道电梯到了。于是进电梯,电梯里往往至少有四五位班主任;于是,寒暄。出电梯后,大家各自朝食堂走去。今天,我没碰着一位。

今天很怪,从宿舍到食堂的路上人极少。往常,走到男生宿舍门口时,总可以瞧见学生们不断地往出走。有时他们人多,又赶时间,我便稍稍靠路边些,让那些小跑着的学生早点向前,免得耽搁。今天路上人稀,我心想难道是自己迟到了?站在路边往食堂前眺望,发现那儿的人也很少。我有些疑惑,但依旧往前走着。

我照旧手提白色帆布袋,站在自西向东第四棵香樟树下。渐渐地,有几个别班的学生来了。我向左手望去,一班、二班的学生方块似的排着,人数很多,想必来全了。看上去他们与往常无异,队伍肃整。我站在这树下只听得见嗡嗡的读书声,几乎没什么杂音。十八班的同学站在我右手侧,他们班来了近一半学生,也是齐齐地站着。

等了几分钟,我再看时间,已将近六点半。我朝前望去,十三班只来了四五位同学。这时候,十八班的学生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有些同学聊了起来。我掏出手机,打电话向班务指导老师问讯。电话还未通,十八班一位同学在远处问道:“胡老师,今天上早读吗?”差不多就在同时,一位学生推开了食堂的玻璃门。于是学生们登时变成两股水流,向那两扇门涌去。

电话那头,指导老师告诉我晨读取消了。我于是坦然地随他们一同进去。门口站着位女同学,仿佛不知所措。我说道:“晨读取消了,进去吃早餐吧。”抱在怀里的书本被松了下来,她单手拿着它,走进食堂。食堂外,空无一人了。

这件事似乎只是个小小意外,讲到这里,该当结束。然而,后面发生的事情却给了我些许启示。

走到教学楼前银杏树下,我听到这样的对话。一位女同学对身旁的女伴说:“我告诉你一件更瓜的事。今天晨读的时候,一班、二班、十八班的人还站在那儿呢。”说完,她与她的女伴笑了起来。我在后面听着,并不多说什么。

我依旧站在十三班门口守班。指导老师劝我:“你们跟岗,前两周要一直跟着。两周过了,现在不用每天来这么早。”我不是不知道,只觉得既来跟班,便好好跟班。我回话说:“反正起床了,还是来吧。如果下学期我要当班主任的话,这些事总归逃不掉。现在没有养成好习惯,下学期咋办?那时候所有的活儿还不都是自己的。没必要偷这些懒,耍这些小滑头。”他只说,也好。我又回了他一句话,且按下不表。

如果一群人一大早起来,跑到一处集合好,开始读书。然而,他们的早读其实早被通知取消,于是一应人只得散场。这听起来确像一件很“瓜”的事。如果一名跟岗教师不知情,愣头愣脑地跑到每日晨读的地方,看着这样一群孩子读书,并随他们一同进食堂早餐。这听起来似乎也是一件很“瓜”的事。但其实,这样的人古已有之,这样的故事不乏践者。

拿古人来举例子。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很“瓜”,左宗棠评他“才亦太缺”“于兵事终鲜悟处”“乡曲气太重”。梁启超称他“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即便如此推崇,他也承认“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成事,使的全是“瓜”功夫、笨功夫。他记忆力不好,理解能力也不出众,仅考个秀才便考了七次。然而遂后,中进士、入翰林、迁内阁学士、擢礼部侍郎,重振清朝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成为散文名家。原因何在?关于读书,他没有“一目十行”,反告诫子弟:“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不读。”比如他喜欢韩愈的散文,所以读《昌黎集》时便“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言》中提到“铢积寸累”一词,我以为肖极,以为这便是原因。

拿今人来举例子。今年七月上旬,杭州快递小哥李庆恒被评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大赛准备期间,他每天早起背诵邮政编码、电话区号、航空代码,下班后抽出两个小时来练习实际操作。记者采访时考他:“江北区在哪个省(市)?”李庆恒答:“江北区在重庆市。电话区号是023,邮政编码是401400,机场代码是CKG。”有时在马路上看到汽车车牌,他也会把相关城市的所有信息在脑子里面过一遍。浙A是杭州,那么邮政编码则是31000,电话区号是0571,机场代码是HGH。

讲完这两个例子,上面提到的那句话可以说了。我是这么回复我的指导老师的,“其实许多事都是给自己干的,为的是自己,最终受益的也是自己。”天天“死记硬背”,日日准时出操,或许会被“聪明人”嘲为蛮干、蠢笨;或许会被旁观者贴上“瓜”的标签。然而“瓜”又如何?教育家张伯苓说过:“欲成事者,须带三分傻气。”聪明人何其之多,既难望项背,不妨做一脚踏实地的“蠢笨人”。孜孜不倦,终有所得。

况且人家的闲言碎语,一定对吗?“瓜”与“不瓜”这事,个人心中当持一定见。

作者单位:安康中学高新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