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有位王老师,五十多岁了,是音乐教师。每周一早晨升国旗时间,唱国歌、唱校歌这样的常规活动,王老师总是神采奕奕地跑上主席台,打着节拍,指挥全校学生歌唱。

教师无私奉献了额外的精力,全校师生升国旗时的整体风貌也有提升,本该是值得赞扬的事,我却有不同看法。

教师太敬业太勤恳,这正是我隐约担心的地方。很多本应该由学生去做、去学的事情,都被教师代劳了。教师都做了,学生学什么呢?而且,每所学校几乎都有这样的教师。

王老师工作认真,同学们的表现也非常好,大家都认为这件事没什么不妥。只是,作为校长,我认为这种方式并不能最好地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成就每一个人”。

在传统定义里,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因此,教师教、学生学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教师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比比皆是。

可今天的教育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授和控制,面对一个个学生,不能再想着从思想和精神上去“驾驭”学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选择,给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素养也是当下和今后教育的核心地带,统一要求与教师“霸权”式的教育已经过时了,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重新建构。

某个周一升完国旗,碰到王老师后,我说:“王老师,能不能以后让学生在台上指挥合唱?您退居幕后进行指导。”

王老师说:“当然可以啊,但怎么操作呢?”

我出了一个主意:“组织个指挥社团,每个班选一名学生,轮流上台指挥。”

第二天,教学楼大厅里就张贴出指挥社团招募的海报。同学们响应积极,指挥社团很快就完成了报名,共24名团员。

令人感动的是,退居幕后的王老师依然勤恳,每天牺牲午休,抓紧时间训练大家的指挥技巧。

又到了周一升国旗时间,唱国歌环节,一名初一女生自信地走上了主席台。尽管动作略显生硬,她还是牵动了全校同学,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一直忙碌的王老师,终于“闲”下来,在台下满意地笑着。

我过去与王老师搭讪:“怎么样,王老师,这是您的成果啊!”王老师说:“您这招好。”

上主席台指挥的同学,我也问过他们的感受。“我喜欢为同学们指挥,在台下腿还哆嗦,但到了台上就忘记紧张了。”孩子们都挺喜欢这个事。

你看,把指挥权交给学生,王老师不用再那么忙碌,孩子们得到锻炼,学校理念也进一步落实,一举三得。“好教师”好,“好理念”更好。

升国旗改由学生指挥唱国歌后,学校的各项活动,老师们都开始注意把权利交给学生。家长会由学生策划并主持,主题课程展示由学生策划并主持,颁奖大会由学生策划并主持……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中,都活跃着学生的影子,教师悄悄地退到幕后,或扮起观众。

有一天,我正和一名专家喝茶聊天,突然他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后,他说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打电话邀请他参加一个活动。原来,那一年毕业班组织中考前的冲刺动员大会,年级主任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同学们。打电话的同学正在联系合适的嘉宾。

于是,我顺水推舟向他解释了活动的情况,告诉他“让学生独立操办这类活动,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

回校后我听年级主任说,这次负责联系专家的同学是第一次接手这样的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有些人听说是初中生邀请就不太重视,都快急哭了。其实,让学生主动走进成年人的世界,与成年人沟通,不过是他们将来健康从容地走进社会的前奏之一。今天他们不怕被拒绝,敢与他人沟通,以后在社会上他们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下面是两个学生与我之间的故事,也是在此理念氛围中自然发生的,是理念转化为行为的经典案例。

上午大课间,我正与几个媒体朋友商讨“身边的好学校”的拍摄事宜,一名女同学站在会议室门口,怯生生地说:“校长,我叫刘佳卉,现在你有时间吗?我有件事与你商量。”

我连忙走过去,她双手递给我一张小而美的明信片,是一张邀请函。原来她组织了一个自主社团,叫“声临其境”,准备中午1:00举行开幕式。

邀请函是用英文写的,我准时到了现场,发现有二十几个学生在场。我知道了该社团分为中文部和英文部,每次活动分三个主题:童年回忆、魅声达人和自定义。她邀请我发表讲话,我向他们的活动表示了祝贺,并且表态学校要大力支持,包括指导老师与经费。

下午放学时,我碰到刘佳卉同学的妈妈。她妈妈说:“孩子邀请你了吗?她说,校长是教英语的,她得用英语写邀请函,怕出错,还让我认真检查了一遍。”

你看,当学生想邀请你做一件事,尤其是他们极想做的事,不管这件事是多么的小,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都是最大的事,最重要的事。

他们是多么期盼你的鼓励的话语,多么期待你的主动的关注。第二天,当我又遇到刘佳卉同学时,我笑着对她说:“要坚持啊,我支持你!”她立即回答:“行,校长。”

鼓励学生自主组织社团与活动,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刘佳卉的家长问:“会不会影响学习?”我告诉她:“不会的,这不也是一种学习吗?”

在初一年级走廊里,一名初一学生跑过来:“校长,我认为现在的学生自主能力不强,我想组织一个社团,锻炼一下自己的自主能力。”我说:“好啊!”该生转身跑回了教室,我听到她兴奋地喊:“校长支持我办社团了!”

当你把学生自主做事的权利还给他们时,他们会迸发出令人想不到的热情,许多创意会层出不尽,他们的勇气与担当精神自然会迸发。

随之,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邀请你参加他们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化学习,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沟通、合作、表达、协调等多种能力。

作为校长,则千万注意,要十分重视学生的邀请,务必准时参加他们的活动,这是对同学的尊重,更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是校长领导力课程的一部分。

除了各种活动或课程,学校还把更多、更大的权利交给了同学们:学校成立学代会,征集同学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公示并努力实现;同学们共同协商制定《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学生惩戒条例》,把惩戒的权利交给了同学们;在2017年学校年会上,第一个发言作报告的不是校领导、教师或专家,而是一名初三男生,他的报告《我是如何学习的》引起了在场老师们的热议……

(摘自《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李志欣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