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面对西安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的十九大学习汇报信,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提笔:“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并殷殷寄语:“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18年新年贺词,习近平总书记又说:“2017年,又收到了很多来信,其中有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西安交通大学视察,看望西迁老教授,参观西迁博物馆,听取西迁历史、西迁以来的发展情况汇报。

国之大,事之繁,日理万机,可以想见。那“西迁精神”为什么能如此牵动总书记的心,继而能带动总书记的脚步亲来参观、视察?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是西交大“西迁精神”简约概括、高度浓缩的文字表述。

这十六个字是一串脚印,从繁华之地上海一直延伸到黄土高原陕西。这脚印中有风雨中跋涉的泥水,这泥水落在西交大副校长苏庄的衣襟上,这泥水落在教务长张鸿的脚背上。这脚印中有黄沙中选址、测量的汗水,这汗水由数学教授严峻的额头滑落,这汗水由“决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的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的脸颊滑落。这脚印中也有远离故土亲人的泪水,这泪水中是“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执着,这泪水中是“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 的坚定。这脚印中更有振兴共和国工业的心血,这心血中流淌出“多次冲击抗力理论”,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孕育出“中国西部创新科技港”……这脚印绵延60余载,步步铿锵,步步向西,向西,还是向西!

这十六个字是一辆专列,从祖国的大江南北一次次开往西部贫瘠的高原。它的上面载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西交大第一任校长彭康,我国热力工程学界先驱陈大燮,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制造者钟兆琳,我国金属材料学家周惠久,还有年轻的史维祥后来著名的液压传动及控制专家,年轻的屈梁生后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中途上车的机械学设计及理论、摩擦学专家谢友柏,蒸汽工程专家林宗虎,材料科学家李鹤林,还有近些年才登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侯洵、姚熹,等等。这列车1955年4月开动时,“1400多名教工,特别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近3000名学生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西行列车”。60多年来,这专列一次次穿行祖国的大江南北,运送一批批建设西部的赤子,一直行驶到今日,还将风驰电掣地驶向未来……

这十六个字是一支交响乐,从“马路不平,路灯不明,电话不灵”的老西安一直演奏到“科教兴,传统扬,最中国”的大西安。西交大铸造教研室主任吴志凤携妻带子演奏的是悠扬的小提琴;电磁场理论与技术专家黄席椿以坚定的立场演奏的是沉谨的中提琴;我国自动控制与电子工程领域的奠基者沈尚贤舍小家为大家演奏的是浑厚的大提琴;中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创始人史维祥演奏的是激昂的铜管乐;西迁时物理教研室年仅22岁的助教胡奈赛演奏的是精巧的木管乐;当时最年轻的教授、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创建者陈学俊演奏的是打击乐;以66岁高龄来到西安新校小诊所为师生服务的沪上名医沈云扉演奏的是优雅的钢琴曲……从风华正茂到耄耋鲐背,他们出身望族却背井离乡,他们才华横溢却埋首西北,他们奉献一生却无怨无悔,“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这首满怀挚情的《忆江南》道出了无数西迁交大人的心声!

一串“无私奉献”的脚印,一辆“胸怀大局”的专列,一支“艰苦创业”的交响乐,行在西部,走在中国,响彻寰宇!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西迁人扎根西北20年后,我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暖风中,我汲取知识的雨露甘霖,我知道马兰大漠的奇迹,我知道大庆油田的胆气,我知道南海春天的神气,但我不知道西北高原的勇气!20年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我的热血澎湃,我渴望承华夏祖脉,我钦慕汉唐荣光,我向往开拓进取,于是我来到西北学习、工作、生活……这里春季的沙尘暴曾让我懊悔,夏季的酷暑曾让我怯懦,但是黄土的厚重扎实、红色革命的赤胆忠诚、五千年的文化根脉也令我敬慕非凡、流连不已,更何况这里高校云集、机遇似春雨,每一个青春的梦想都可以在大西北飒爽的空气中激情四射、恣意飞扬!

我曾行走在西交大校园的梧桐大道,正名 “彭康路”。这里的梧桐,与交大西迁人随行来陕,落土生根。据说当年手腕粗细,而如今已成合抱之木。用双手抚摸粗壮的树干,眼前浮现的是毛竹搭成的草棚大礼堂,昏黄的煤油灯,埋首精研苦读的教授、学者和年轻的学子;耳边回荡的是“我们为西北奉献了一个‘双一流’重点大学,你说亏不亏?一点都不亏!你说后悔吗?这有啥后悔,这正是我们的骄傲”;身边走过的是步履匆匆热烈研讨的理工骄子、文史精英……满目苍翠的梧桐叶下,何人能止步不前?老一辈人“带头西迁,义无反顾”,用青春、才华、热血与激情开发了西部,建设了西部,温暖了西部,如今的西交大已是人才库、智力库、科教地标,更是爱国、奋斗的精神高地,让一代代的西部建设者时时仰望又紧紧追随。

新冠来袭,除夕夜到元宵节,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二附院半个月时间,派出302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湖北抗疫一线。西交大荣命哲、孔刚玉教授领导团队研发了等离子体活化水消毒设备,肖燕妮教授带领生物数学团队建立疫情传播模型,管理学院教授刘跃文利用大数据技术为云南省开发新冠病毒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系统……“党需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着行李去哪里”的西交大人又一次急祖国之所急,冲在了防疫抗疫科技第一线。

“西迁精神”,薪火相传。我是仰望者亦是追随者之一。仅以疫情期间教育教学工作为例。响应教育厅“停课不停学”号召,从普通教师变成线上主播,我们没有迟疑,没有抱怨,攻坚克难,全校一心,只为上好网络直播课;我们年级一心,做好课程设置、课前课中课后讲辅;我们全班一心,肩责担任,做好学习,管好健康,理好生活;我们全员一心,聚焦大热点,熔铸真语文,引导学生无限贴合时代,贴近生活,淬炼民族同心偕志的卓越血脉。何以如此?我的行为远谈不上“艰苦创业”,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的精神因子已经熔铸我们的血脉。我们知行合一,以“疫情之下,我看网播课”为话题,激起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懂得自己与民族一体,心向民族,那么做好自己的学习就是给疫区减压,为民族献礼。我们以“疫情之下,人性侧写”为话题,让学生仰视一心为国为民的英才俊杰,让他们侧视私欲损人害己的稗谷莠草,强健他们“无私奉献”的根骨。我们还以“疫情之下,写给……”为信,以“春风二月细叶声……”作诗,以“战疫”为题填词,做书签,用纸笺、诗情、画意互诉心曲,礼赞英雄,融入时代,体味生活。温情的文字在心间酝酿,在笔底成型,在师友间传阅,为防疫筑坝,为祖国围堤,为民族成城,这其中的每一言每一行又何尝不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之当代涌动?

西迁老教授胡奈赛深情地说:“爱国,奋斗,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这个时代。”是啊,60年前的年轻人写着青春与梦想的诗篇,唱着“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的赞歌,踏上西部列车;今天,我们踏着西迁精神恢弘壮阔的旋律,扎根西部,贡献西部,为盛世中华献礼,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举。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阐述。“西迁精神”“听党指挥跟党走”爱国的挚情牵动着总书记的心,“西迁精神”“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奋斗的力量带动总书记的脚步来到西交大,来到大西安,来到新西北!

西交大的梧桐来自黄埔江畔,却扎根黄土60余年,根深叶茂,郁郁葱葱,这是奋斗的力量;“西迁精神”,来自以国为重的红色血脉,精纯博大,也必将世代相沿,这是爱国的壮举!

梧桐合抱,盛世永吉!

作者单位:西安市西航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