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调研,对高职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进行梳理,从政策语境出发作了透彻分析,提出“产教融合、分类施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造样板”的建设路径,以打造样板建设路径和不同院情学校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旅游类专业 校内实训基地 困境 路径

课题:本文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教研课题“校企共建型校内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JYB04)、“基于PARTS战略的旅游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课题编号:2017JYB08)阶段性成果。

引 言

智慧旅游让旅游管理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持续惠及了旅游业,而旅游业高速发展使得业界对于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旅游类专业承担着培养旅游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破解人才结构性缺失供需矛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校内实训基地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决定和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成为多数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笔者借助“问卷星”对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抽样调查,并考虑了东西部地区院校的差异,主要调查了高职专科旅游院校和开设旅游类专业的普通高职院校,从是否参与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否为国家优质高校、是否为“双高计划”入选院校等因素进行调研和分析,力求反映高职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真实情况。

高职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困境

全国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依据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分为三类:A类是专科旅游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规模每年在300人以上,有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软硬件投入在300万元以上;B类是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至少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以上的旅游类专业,学生总量每年在150人左右,校内实训基地软硬件投入在100万元~300万元之间;C类也为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但仅有一两个旅游类相关专业,学生总量每年在100人左右,校内实训基地软硬件投入在100万元以内。

1.院校投入与发展需求不符

除专科旅游院校、东部发达地区院校外,多数普通高职院校的旅游类专业招生连年萎缩,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更新改造分档倾斜,注重给省级骨干、一流(培育)、“双高”专业投入,而旅游类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几乎停滞。

2.实训内容与行业发展不符

多数院校以单项模拟、仿真技能训练为主。智慧旅游的普及,使得旅游电商、线上营销、旅游产品策划与开发、会展布置等技能训练迫在眉睫,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智慧旅游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内容缺失,或还未改造到位。

3.企业投入与院校愿景不符

对于“共建”意愿,院校表现出的热情远大于企业。多数企业表示共建的前提是院校有充足且稳定的生源,企业多以技术、人力资源投入为主,对于合资、入股鲜有选择。近一半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运行中遇到了时间、人员、成本等多重问题,运行机制不够顺畅。

4.功能建设与实际服务不符

多数旅游类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仅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几乎不具备服务区域、行业的条件与能力,不能与政府制订的相关实训基地的规划相融合,资源建设分散,重复浪费,集聚能力低下,利用率不高。

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分析

1.符合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为了给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应遵循专业设置与区域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为了满足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要具有适应学生规模的实训场地、配备与当前行业发展相适应甚至适度超前的设施设备。

2.满足社会服务的综合功能

校内实训基地承载着专业实践教学、行业企业生产与技术服务、职业资格鉴定、区域技术培训“四位一体”的综合功能,这就要求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协同合作,学校应打破校内基地的封闭性,主动出击,创造条件寻求其他主体的介入,以实现共建、共用、共赢。

3.确定产教融合的根本途径

高职院校应视院情“引企入校”或在“企中设校”,实现校企共建,如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等都是旅游类专业探索产教融合的有力举措。

4.实现高水平的建设目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对此,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的育人水平。

不同院校的建设思路

为破解建设困境,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高职院校需遵循“产教融合、分类施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造样板”的建设路径,才能行稳致远。

1.A类院校建设思路

此类院校已构建旅游类专业群,基础好、起点高、资源状况好,可以举全院之力或主要优势谋专业发展。该类院校的专业建设思路应是整合优化、理顺机制,打造高水平、辐射区域的示范校内实训基地。

(1)盘点资源,整体优划。对现有的实训资源进行梳理,以建设示范校内实训基地为目标作出整体规划,将所有资源拆分再合并,进行升级改造,补齐短板;以服务专业群的要求对软硬件、职业环境进行设计,并适度兼顾先进性,尤其是智慧旅游的信息化建设与改造。校内实训基地应覆盖各旅游类专业的核心实践技能,通盘考虑使用效率,依据旅游行业产品生产、服务的各流程环节设计单项或综合的实训项目。

(2)多方参与,理顺机制。应密切政、企、行、校之间的联系,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贴近区域旅游发展,从急需的旅游人才培养角度进行设计,将计划纳入区域旅游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中,引入政府、行业的资金投资,设立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职能,助力行业破解发展瓶颈。要理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完善使用、开放、管理制度,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补贴,以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人力、技术、设备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共建形式,鼓励校企密切合作,使基地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多元化,并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

(3)健全功能,辐射区域。在多元共建的基础上,学校应尽快实现旅游类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与认证,主动承担区域旅游技能人才培训任务,开展旅游师资、课程的实训及技能大赛、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企业横向课题及行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健全校内实训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

2.B类院校建设思路

此类院校基础良好,较受重视,积聚了一定的旅游行业资源。该类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考虑院情,积极争取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支持,实现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的建设思路。

(1)争取建设投入。国家级、省级的教师、学生技能大赛获奖,以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立项、高质量的实习和就业成果都可助力旅游类专业跻身学院优先发展梯队。该类院校要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院级的重点项目,带动院校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除资金支持外,学校还应多向政府或合作企业争取政策、技术、人力等要素的组合投入或单项投入,建立“学校主导型”“混合所有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保障工学结合的需要。

(2)差异发展,打造特色。学校应分析区域旅游业发展重点,盘点区域内各院校发展情况,打造自己的特色。不同院校选择旅行社、景区或酒店、会展等都会不同,错位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不二之选,也为建设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奠定了可能。学校要提早规划,考虑专业群的建设,并使建设效益得以发挥。

3.C类院校建设思路

此类院校的旅游类专业不是学院专业建设的重点,招生规模持续萎缩,甚至面临旅游类专业即将停招的风险,基础薄弱,不受重视,争取资源支持困难。该类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长远规划、创新思路、保障发展、分步实施,先以挤进院级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序列为重点。

(1)长久规划,分步实施。旅游类专业设置都是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本着对接区域旅游发展需求的发展思路,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该类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需谋篇布局,长远规划,因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满足当前,还要给专业群建设留有发展空间,分步实施。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可先用仿真软件模拟真实工作任务。当前,合作企业还不愿为有限的生源投入过多,而校内实训基地又需升级改造,对此,学校可考虑引进企业师资,进行工学交替,或引校入企,校企共同投入,共建实训基地,以解决当下的建设困境。

(2)创新思路,保障发展。要想打通学校的共享通道,摸排哪些实训场地可以共用,应从实训管理层面解决资源紧张的窘境。如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室可为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实训使用,仅需投入仿真软件即可。

高职院校应坚定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道路。如果引进知名企业较困难,还可以发挥三创基地的效用。学校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而学生创建的企业就是鲜活的实体,高校既可以将其作为合作企业,也可以投入师资,建立相关机制,使其成为一个校内实训基地,使产、学、研得以实现。

各类院校的院情不同,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基本方向相同,都需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政策,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融入区域旅游发展之中,发挥政、校、行、企的多主体作用,以切实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瓶颈,提高旅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丽萍,刘克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

[2]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及教学质量标准化管理实用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王屹,方绪军.政策语境下职业教育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的定位与路向[J].当代职业教育,2019(4).

[4]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