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律翻译具备一定语言特殊性,对翻译人员要求相对较高,且存在译本地位举足轻重的特性,目前我国法律翻译教学依旧保留在初始发展环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因此,为保证高校法律教学效率与质量,应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合适的法律情境,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法律翻译人才。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法律翻译 教学模式

在国际经济贸易交流合作日趋强化的形势下,摩擦与矛盾逐渐突出,受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性主题影响,法律已演变为有效解决国际竞争争端的主要途径。因此,国内市场的法律翻译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这就需要作为主要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充分发挥作用,与时俱进,适应市场要求,全面优化法律翻译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国法律翻译教学已初获成效,但是总体上来讲,法律翻译教学依旧保留在初始阶段,其中教学大纲、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评价机制等相关规范还未得以明确,许多问题依旧有待深入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面向传统知识定义、教师作用、学生角色等明确指出了全新认知,此理论质疑了新理论中的知识确定性与客观性,提出知识只描述客观事实,而答案具有非确定性与非唯一性,至少不应该由教师强制学生吸收,而是应该让学生基于自身既有知识结构与经验深入感受、整合、建立的。以建构主义为载体的知识观,此理论否定了传统界定的教师作用,讲究教师并非教学传授者与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辅助者,教师帮助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情境氛围与资源,在学生需要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关键性意义是主张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出学习过程是一个“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的循环过程。建构主义指出,学习应面向学生,以其为核心,重视其主体性作用;有机结合学习情境与实际情境,由于实际情境具备生动性与形象性,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深层知识;重视协作学习,讲究学生间积极交互讨论;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生动的资源。

法律翻译特性与教学现状分析

1.特性

(1)法律翻译语言具备独特性

法律英语具备拉丁语与古英语的词汇特性;复杂长难句的句法特性;结构固定的篇章特性,这些特性在一般英语译本中并不常见。

(2)法律翻译译者水平要求较高

由于法律翻译包含两种语言与法律文本的有机转换,此转换并非单纯掌握法律术语,要求并非是形式对应,而是文本功能一致性。因此,法律翻译译者既要具有熟练的英语能力水平,又要熟练掌握英汉法律文本特性,具备成熟的法律知识体系,这是优秀法律翻译译者所必须全面具备的技能与素养。

(3)法律翻译译本地位突出,涉猎范围广

法律翻译主要面向律师、外资企业、政府部门等社会群体提供服务,覆盖范围广泛,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我国实现法制化与经济化建设,就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的法律翻译,这同时也是翻译的主要发展方向。

2.现状

现阶段我国尚未设置法律翻译专业,可部分高校政法学院与英语学院都相继开设了法律翻译课程。我国著名学者明确指出,我国法律翻译教学依旧保留在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教学大纲与目标并不明确,教学实践缺乏有效指导;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合理性严重匮乏,学生法律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不完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教学方式方法过于落后陈旧;缺失相关标准,评价机制不完善。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法律翻译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高校法律翻译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策略

1.创设合适的法律情境

为激发学生的法律翻译知识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可利用视频资料与统计数据信息等各种媒介,为学生传输中西方法律历史、法律语言学、法律英语等相关学科内在有机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法律翻译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机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在法律事务所兼职、在法庭旁听学习的机会,以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技巧的转变,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创设法律情境的方式为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2.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即教学活动指向标,缺乏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就会导致教学活动难以有序进行,从而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现阶段我国的法律翻译教学目标并未明确规定,这就导致法律翻译教学过程中缺乏关于教材选取、课程设置、教学资源、考核标准等的详细指导,由此导致了法律翻译教学各自为政的不良局面,造成教学水平存在严重偏差。法律翻译具备其自身独特性,即专业性强与严谨性高,法律翻译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具备良好专业技巧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基于市场多元化需求,法律翻译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在双语法律文化与知识背景下,可熟练掌握法律文本笔译技巧与法庭口译能力的优秀专业人才。

3.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为提升法律翻译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可就学生实际意愿划分小组。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应注意小组成员不能过多,避免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不良现象,从而影响会话进展,阻碍教学成果检验。教师还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可用网站、法律英语词典、参考文献资料等,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合作采集学习资料,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挥科学指导的作用,避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为促使学生发现翻译文版规律特性,熟练掌握法律文本文化背景,教师可着手三方面加以指导,即学生按照经典翻译文本思考与模仿;合理指出问题,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发现翻译规律与技巧;逐层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直到重新建构新知识。

4.提升师资队伍综合水平

一是强化教师法律知识体系更新培训。高校与相关部门应为教师创设基础条件,鼓励教师在校期间攻读关于法律的课程与学位,以积累更加充实的法律知识。二是督促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法律专业教师进入法律翻译教学队伍,以强化其外语习得知识培训。法律专业教师具备完善的法学知识储备体系,而外语能力较强的法律专业教师在通过系统语言能力培训之后,发展成为极具优势的法律翻译教学师资力量。三是强化对外交流,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形势下,高校交流逐渐频繁。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都开发了对外交流项目,其中主要包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参与交流项目的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非母语语言环境下学习法律知识,所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是有效提高法律翻译教学整体水平的主要途径。四是鼓励法律翻译教师切实参与法律翻译岗位实践工作。法律翻译与社会现实密切相联,这就需要法律翻译教师明确市场需求与相关标准。教师以参与社会法律翻译岗位实践工作的方式,可实时了解社会市场实际需求与动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安排教学项目。五是有效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作用。高校可邀请法律翻译著名学者与从业者到校参与法律翻译教学工作,或者举办演讲和经验交流会,为学生提供更多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识动态,从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翻译学习目标,开展相关科研项目。

5.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生通过深层探索可熟练掌握译本性质与翻译规律、技巧,可进一步发现其与相关知识的内在关联机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并非学生再现教师思维,而是学生重新建构新知识,因而教师在评估学生意义建构的时候,需要发挥一定的弥补、纠正与升华作用,有效增强建构效果,即各小组通过自主方式向同学展示所建构的新知识和思考,而教师则需全过程观察各个小组内部成员的知识掌握水平、理解程度及思考状态等。教师还需实时评估各小组具体表现,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讲解法律专业知识、文化异同点、英美法系判决书翻译理论等,督促学生对照分析,引发建构新思考。

高校法律翻译教学模式实践

面向法律英语综合教程中的某判决书,对美国判决书的翻译理论与技巧进行详细分析。GEARINGV.KELLY.Court of Appeals of NewYork,1962.11N.Y.2d.201,227N.YS.2d897,182N.E.2d 391.

1.灵活引进新课程,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英文影片或者播放一些国外模拟法庭视频,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唤醒学生关于英美公司法律、美国法院体系、中国民事判决书等背景知识的深层记忆,在既有图式中融合新型知识,切实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积极性、主动性。在此环节教师应帮助学生提前设置问题,以正向引导学生联想、思考、建构,这些问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与探索性。教师可以在PPT上呈现一些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如美国公司管理体制,美国法律体系,美国判决书,中国判决书与美国判决书差异。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如布莱克法律词典、法律翻译教程、www.Legal tranz.com等。

2.合理划分小组分工验证

三人一组,小组成员自主分工,划分具体职责,在查阅参考资料时,安排小组成员内交互讨论,以形成完整认知,在班级内部展示各小组具体成果,所有成员都必须发言,其他小组可根据实际内容提出问题,以发现并解决问题。其中新疑问则安排小组成员继续查阅资料加以补充,以此形式,确保小组成员对以上问题建构明确认知,建构新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适度给予有效指导。

3.展示与反思

各小组以自主方式展现其建构的新知识或思考,以全方位考查小组成员对美国法庭判决书特性的深入理解,对中西判决书差异性的明确认知,对英美法判决书翻译技巧的深层思考。同时交由教师对各小组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并详细阐释英美法判决书翻译知识与技能等,激发学生思考。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趋势下,法律翻译复合型人才培养逐渐演变成了市场急需,而优秀的法律翻译人才也存在明显缺口。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反思优化既有法律翻译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基于为社会市场提供合格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备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可充分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创新思维,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符。事实表明,法律翻译并非翻译人员单纯掌握单词与译本模板便可,还需要熟练掌握文本驾驭能力与创新优化能力,其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目的相符。因此,高校法律翻译教学可灵活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方式方法提升法律翻译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曲艳红.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法律翻译教学模式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4(9):238-239.

[2]王莹.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1):138-140.

[3]王骞.概念隐喻视角下的法律英语翻译教学[J].上海翻译,2018(6).

[4]黄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法律翻译教学模式改革[J].考试周刊,2015(84):5.

[5]余蕾.法律翻译实践教学新探索:实习基地模式下的法律翻译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3):90-95.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