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X双证书教育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阶段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的重点举措之一。文章重点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的可能性和具体举措进行了分析。首先针对1+X双证书教育制度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分析了1+X双证书教育制度的含义和意义;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中处理好各环节关系的方法进行了解读和设想;最后重点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的措施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物流管理 1+X 双证书 开展举措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人文科学(教改)研究基金项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GJ19084)。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提升及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对物流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1]。然而在物流行业进入急速变革时期,我国相当比例的高校物流专业培养出的学生由于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和意识,导致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或高职教育阶段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无法与日渐提高的物流行业要求相匹配,两者之间的矛盾逐渐呈现无法调和的状况。

1+X双证书教育制度是国家为提高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传统教育体系、逐渐实现高职教育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所启动的教育改革方案。在与其他专业结合的过程当中,1+X双证书教育制度被认为能够帮助相关专业学生培养注重实践、注重技能学习及严于律己的学习态度,能够满足高职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人才培养需求[2]。因此,本研究将1+X双证书教育制度与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进行了融合,以探究在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的具体措施。

1+X双证书概念解读

1.基本含义

1+X双证书教育制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由国务院六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最早提出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在2019年开始正式启动的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之一[3]。1+X双证书教育制度要求我国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如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信息与通信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五大专业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融入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学工作。对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培训评价机构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实施意义

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的意义主要有:响应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教学制度深化改革工作及高职人才评价机制建设的号召;促进大物流专业特色群建设的发展;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学习成果的评价体系[4];为国家物流行业提供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促进行业发展;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扩大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

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中存在的问题

1.双证书制度尚未进入良性运作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传统高职专业中的一种,存在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问题,目前不论从学校角度还是学生角度分析,对类似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毕业证书考试等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职业资格证书。

2.双证书制度无法与传统课程实现有效融合

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存在双证书教育制度与学历证书教育制度互相分离的现状。证书教育制度归职业资格考核体系,学历证书制度归课程考试体系,两者之间融合困难的问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和学生的学习成本[5]。同时,双证书目前尚无法在就业市场与学历证书之间进行互换和融合也是导致学校及学生对1+X双证书教育制度热情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3.证书与能力背离

双证书的考核制度是希望通过证书考核来衡量证书持有者的职业能力。然而,以我国目前的证书考核体系分析,考试的内容较为笼统、陈旧,对考证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无法进行有深度、有创新的考核,导致部分人员即便获得了某些证书也并不具备其获得的证书所要求的行业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不认可某些证书的原因之一。

4.证书管理和发放体系混乱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具备颁发本行业资质证书的单位有:国家劳动和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及英国皇家ILT物流职业资质认证、美国注册CTL认证等共计约十余家[6]。混乱和缺乏权威认证的证书资格考核体系直接导致了证书实用性低、社会认可度低的问题。

5.院校对物流行业宏观发展形势把握不准确

高校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逐渐使我国部分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无法完全掌握物流行业的宏观发展情况,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往往无法令学生掌握新颖、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高校对物流行业的就业情况把控不到位,培养学生时目标不清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为应对急剧变化的物流行业发展准备充分的硬件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这些都是我国部分院校对物流行业宏观发展形势把握不准确的表现。

6.资格证书考试利益驱使带来的负面影响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资格证书考试时并没有对学习和考核有清楚的认知,通常存在为考证而考证的情况,无法学到真正有实用价值的技能[7]。同时,开办资格证书认证的考试单位也存在唯利是图的现象,对学生的培训工作不负责、不重视,一味看重生源带来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学生在资格证考试过程中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培训和创新能力培训。

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的设想

1.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

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的前提之一是协调好物流管理专业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体系之间的关系。学历教育是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基础和宏观框架,在人才培养方面学习教育和证书培训体系均以产学研合作培养综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证书培训制度更加强调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从教育过程和发展方面来看,两者之间能够互相融合、共生是促进学历教育综合型人才培养及证书培训体系切实发挥作用的前提。处理好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工作,能够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学习内容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及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评价体系的融合。

2.1+X框架与证书培训

在1+X框架下,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常选择报考的相关证书有:准入型职业资格证书、水平类职业资格证书、行业或企业组织开发的权威性行业评价证书及其他有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证书。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实施1+X教育制度时需要综合考量证书在物流行业及市场竞争中的价值及学生的具体需求,从而搭建完善、合理、实用性强的双证书教育体系。

3.高校与各协会关系的处理

正确处理与我国物流行业各种协会之间的关系是高校顺利开展1+X双证书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例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该协会是我国唯一制定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单位,负责进行考核并发放各类型物流管理技能等级证书。高校及物流管理专业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够保证高校作为1+X双证书教育政策中的主体地位,参与相关培训教材和课程的开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双证书专业教学的标准制定,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培训等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此外,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积极协调合作,还能帮助学校开展证书培训试点工作,实现1+X双证书教育成果的积累及其与专业课程的学分转换。

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具体措施

1.完善证书管理机制

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院校需要积极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进行对接,吸取该单位的相关意见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证书培训和管理的基础。同时可在该单位的建议下,搭建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综合运行机制。此外,还应积极与其他证书管理单位进行联系,完善物流管理专业1+X制度框架。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应主动将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体系融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将两者考核标准进行对接,认真调研院校自身的生源质量、学生需求及主要就业方向、就业单位类型等,通过融合与对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重构课程体系

在1+X双证书教育制度的要求下,物流管理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整合升级,部分考核压力较小的课程如职业道德与修养、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及现代物流概论等需要充分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内容进行融合。

4.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是物流工作的第一线,也是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工作岗位的主要部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从而不断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开发更多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的实训资源。

5.拓展双师型人才队伍

双师型教师人才是强化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缺乏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对物流管理专业1+X双证书教育制度的实施有较大的阻碍。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理论之外的物流管理专业必备技能,如安排教师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引进双证书教育工作开展效果较好的高校教师进校培训等;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发各物流管理企业具备相当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兼职讲师等进入学校参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实践能力,为在校生提供企业需求信息,提高1+X双证书教育制度在学生群体中的认可度。

结 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双证书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1+X双证书教育制度是解决我国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前提下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的关键。通过1+X双证书教育制度能够显著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校企联合制度,增强了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证书的认可程度,降低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成本,提升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敬、柴风兰:《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高职教育水平》,《当代经济》2012年第2期,第90-91页。

[2]潘文军:《我国创新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年第2期,第95-97页。

[3]李松庆:《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探讨》,《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14期,第55-57页。

[4]刘阳:《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2期,第30-36页。

[5]张思颖、左志平、张晨:《应用技术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物流科技》2015年第11期,第23-25页。

[6]蒋伟:《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模式研究》,《物流科技》2012年第9期,第35-37页。

[7]张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公司与地产》2014年第19期,第285页。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