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及人们对服装消费诉求的改变,市场中具有创造力、设计独特、款式新颖的服装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大。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服装设计人才培育工作中出现的创意成果转换难的问题进行了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分析。首先针对我国部分高校目前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分析了创意服装设计课程中创意成果转化难的原因及重点、难点;最后基于创意成果转化思维对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该从介入市场化、聘用企业技术骨干及教学成果面向市场化检验等角度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关键词]创意成果转化 服装设计 教学模式 优化路径

国内外市场对创意型服装的需求,是促使服装设计领域不断进行创意设计从而提升自身在行业当中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保证高校服装设计专业领域人才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因此,国内外众多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高校在近些年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就目前国内众多相关高校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与成果的转化形成正比,高校培养出的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并未完全将自身的创造能力转化成受市场认可或高度认可的产品。因此,我国未来服装设计专业及领域在人才培养的模式及课程的设计上要遵循创意成果转化思维,帮助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将创意转化为成果的方法。

服装设计专业创业成果转化现状

1.创意转化成果教学重视程度较低

在现阶段我国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众多高校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开设专门的创意设计课程,然而针对创意成果转化问题却很少有高校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或教学工作[2]。尽管对服装设计领域而言,好的创意可以被视为服装设计的灵魂,也有设计师认为创意是决定服装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大学的教育阶段,由于缺乏创意转化成果的思维,会直接导致相关专业学生过度看重创意而轻视成果转化,最终造成服装设计的整体工作成为纸上谈兵,无法呈现出最终的设计成果。

2.课程开设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高校办校水平从985、211类院校到一般的高职院校均有,高校水平参差不齐,高校的资金和人才储备水平等差异比较大,造成我国部分高校无法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更多的创新和改变,大多仍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创意到成果的转化教育时,往往面临“不知道向什么方向转化”及“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转化”等问题[3],严重制约了学生服装设计创意的表达,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和能力也无法得到转化。

3.创意设计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

我国众多高校对服装设计领域人才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均比较类似,基本上是按照“学生设计作品→教师评分”的传统形式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进行考核。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教师的作用被无限放大,教师能够完全凭借自身的地位和能力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完全主导性的评价。这在一般的传统专业中被证明是较为高效且合理的评分标准[4]。然而服装设计尤其是创意设计是一项艺术性很高、主观性较强的专业,服装创意设计的好坏并不能通过一个人的评判而被定性。这种一言堂式的考核方式已经严重伤害了服装设计及类似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过于单一且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考核方式,是阻碍当前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意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创意成果转化思维下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意成果转化思维

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既要满足学生进行创意的表达,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创作出的作品符合创意的设计需求及尽量符合市场对服装产品的要求。以往的服装设计教学课程由于受到思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更多的是将学习的重点集中在眼前的服装创新设计方面或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等。在创意成果转化的思维模式下,学生的创意能够被再一次激活,学生能够从形式、色彩及空间结构等方面充分打破原有课程中对自身的束缚,创作出更多大胆的、个性化的、富有特色的作品。

2.设计与转化方法的培养

在创意成果转化思维下,设计方法、转化方法的培养是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设计与转化方法的培养,是系统地培养学生进行服装创新设计及成果转化的基本要素[5]。其中主要包括设计思路的把握、设计形式的创新、创意色彩的搭配、服装选材、销售渠道的分析、推广渠道的把控及如何应对市场检验等问题。这些内容需要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服装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市场动向、掌握创新设计的分寸,做到在充分发挥创新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作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款式、色彩、裁剪、使用场合、舒适程度等方面的要求。

创意成果转化思维下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方案

1.以市场化思维开展校企合作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展多见于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将会成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创意成果转化的关键。服装设计专业在进行大三或大四阶段的课程安排时,应尽量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探索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的可行性,带动企业的服装设计项目进入学校的相关课程,如将工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等思维与学生的创意设计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实践具备服装领域品牌化生产和运营的能力。促使学生的创意设计与厂家、市场、消费者之间对接,培养学生的企业设计师思维,从根本上改革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

2.聘用服装企业技术骨干任职教学工作岗位

在创意成果转化思维模式下,教师已经不再适合站在主导者的位置上进行教学工作,教师的价值应更多体现在对课程进行组织及关键时刻进行答疑解惑等方面。有资源和条件的高校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比如聘用服装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校的部分教学工作岗位或参与到服装设计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下向学生传授相关产业信息及进行服装设计、创意成果转化工作的技术要点等。此外,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教学工作能够从厂家角度直接对学生的创意成果转化进行指导,具有极强的市场指导教学价值。

3.考核方式向市场化检验转变

在创意成果转化思维模式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应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评价方式转变为由真实的教学成果接受市场化检验,从得到的市场反馈再结合教师的评价进行综合性评定。从而帮助服装设计领域的教学评价告别图纸优劣直接决定创意优劣的原始评价方法。市场化检验所得到的综合性评价标准将会更加客观、公平地对学生的创意及转化结果进行考核。此外,在考核方式向市场化检验转变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和学习工作的结束。学生的作品仍然在市场上进行运作,仍然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客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新的评判。因此,在市场化检验的考核方式下,学生的作品评价将会是一段持续性强、不断进行重新量定的科学性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会在阶段性评价中不断获得提升和走向成熟。

结 语

综上所述,文章基于创意成果转化思维对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优化后的教学课程方案。学生的创意成果转化思维是未来我国大部分服装业设计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最难具备的能力之一。在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设计工作时,既要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构建主义空间的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加强对学生个人设计风格的提炼、与客户对接能力的提升、营销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侃:《国外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研究及启示》,《上海工艺美术,》2016年第1期,第107-109页。

[2]段婷:《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以“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为基点》,《职教论坛》2013年第23期,第35-36页。

[3]宋懿:《首饰设计教学成果市场化探索》,《中国黄金珠宝》2010年第2期,第62-64页。

[4]金晨怡:《基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的服装设计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9卷第2期,第155-160页。

[5]唐济川:《设计成果产品化的运行机制分析》,《美与时代》2015年第4期,第114-115页。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