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将立德树人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是以道德引导和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并且进行科学化管理,从而实现学生在学校管理环境下的个人道德发展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将学生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公共道德体系当中,能够使学生自己的行为和发展既具备道德性又具备社会性。立德树人理念是将道德作为引导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开展学生管理需要从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学生管理 改革 创新

将道德教育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文性,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管理的柔性发展,使得学生管理体系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当重视创新学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正确运用道德教育理念以及政治教育实践方式,促进学生在自身道德发展前提下认同学校的管理秩序,从而将个人发展与外界环境发展融为一体。

以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行为的偏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判断,同时对于自我行为和自我特质没有一个准确把握。学校以立德树人理念推进学生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道德层面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学生对于自我行为和道德发展水平上的认知不足,实际上是对社会认知的不足。社会认知领域理论认为,儿童和成人在道德问题上有着概念性的差异,同时道德选择也随着个人的偏好而有所不同。学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应当引导学生在自我发展的领域下,重视与他人之间的边界,而由不同个体组成的道德边界,即社会公共道德。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道德氛围和道德发展氛围,让学生在明确认知道德边界和公共道德标准的前提下,能够顺应自己的发展本性,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学校开展赏识教育是实现学生自我赏识和自我道德发现的开始,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行为特质、判断自己行为的道德合乎性,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道德认知体系,从而有效地促进个人道德的社会性发展。赏识教育涉及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在赏识教育主体方面,学校和教师应当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为学生建立赏识机制,帮助学生在道德发展中和个人发展中建立足够的自信,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品格特质,从而不断强化自己的性格优势。

学校需要将对学生行为的及时赏识落实到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符合学校管理要求和公共道德要求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校公共管理体系和社会道德体系下寻求自我的道德发展和个人发展。对于赏识教育客体而言,赏识教育不仅仅代表着对学生发展和道德实践的鼓励和奖励,同时也是对于学生人格和自我发展的肯定。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发展动力,推进学生以自我发展和道德发展获得外界的认可,这是学生在校园环境下社会价值实现的重要体现。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真实赏识的保护,以赏识奖励和惩罚真正作用于学生的个人行为和发展,保证赏识教育的原则性,强调学生只有通过努力、通过个人发展和道德发展才能获得他人和外界环境的肯定,同时面对赏识教育体系下的惩罚机制,要学会勇于承担和面对,学校开展以道德引导下的赏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并且不断摒弃消极品行和道德观念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促进个人人格的健康发展。学校开展赏识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赏识教育,从而获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引导学生在对于自我行为、性格、道德发展等全方位的了解下,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并且以个人道德发展适应于学校管理体系、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发展环境。

以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管理

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应当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实现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学校有效管理机制下实现道德发展,这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不断践行管理的合道德性,即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实现道德教育下的科学化的学生管理和学生发展引导。

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根本在于要确立和引导学生在学校的个人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学生要将塑造个人健康人格作为自身发展的第一要务,以符合社会道德的品行引导自己的发展。学校践行立德树人,这既是学校开展学生有效管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以良好行为推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必要。学校需要在思政教育课堂中不断向学生传授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实践的理论,引导学生以科学化的态度正确对待自身的道德建设,同时也需要以具体的道德实践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学生的行为和道德实践深化道德教育和道德发展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作用。道德教育的范围是广泛的,它既需要学生建立远大的道德目标和道德志向,也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推进学生个人与自身、与他人、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相处。

学校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强化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以个人能动的社会实践不断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学生在专业学科下的创新创业活动,既是学生能动创造、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探索、不断进取的过程。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需要不断思索专业学科理论和自身知识、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动因机制,创新创业实践的成功包含着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包含着学生对于自己人格的不断锻造。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思维和个人意志,而创新创业的结果和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现实、服务于现实,这本身也就包含了学生的社会价值创造和个人人格的现实投映,学校应当鼓励学生以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推进自己人格、道德实践水平、个人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学校以道德教育推进学生的有效管理,其中很重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在外界环境下的健康发展,学生应当学会在社会环境中对于社会规范、公共道德、公共秩序的有效遵守,并且以个人的社会适应力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以个人道德发展作为自身社会能力的重要提升条件,培养自身对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增强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关系的认同,从而不断完善个人的发展能力和人格能力。

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柔性化

将立德树人理念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实际上是推进一种柔性管理式的学生管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人性化理念通过改变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来实现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学生柔性管理,突出对于传统学生管理方式改变,将以人为落实到学生管理和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柔性管理方式下,学校是以感性教育出发,重视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学校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学生生活问题的调解者和建议者,而不是传统学生管理体制下的主导者。传统式的学生管理工作容易将学生与校方、教师对立起来,尤其在面对有学生管理而产生的问题时,校方和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问题的深层次缘由,也就不可能真正地保障学生的利益。立德树人下的学生柔性管理,需要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管理工作问题下学生个人动因的深入考察,需要考虑学生性格、行为判断、道德水平等因素,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学生管理工作强调的学校环境下的纪律性,但是在学校公共道德下,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并不是天然对立的,而学生管理问题的出现,需要校方和教师找到学生个体与他人、与学校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学校需要根据各个不同学生性格特质有效地统一于学校的管理机制当中,既保证学生发展的个性,又很好地维护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从而维护学校的整体发展利益。立德树人理念需要学校重视对于学生在学校管理环境和公共道德环境中的自我道德价值挖掘,引导学生尊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性格差异、能力差异,学校也需要成为学生不同差异个体之间的黏合剂,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校管理环境下获得自主的发展权利。学生对于学校管理环境和公共道德环境秩序的有效遵守,需要来自学校管理环境和公共道德环境对于自身权益的保障、对于自身价值的认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以个人发展带动学校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会将学校管理环境和公共道德环境的整体利益作为自身发展权利和发展利益的保障。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学生柔性管理,要求学校以道德教育建立起健康的校园文化,重视文化氛围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被积极文化的传播所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积极的文化促进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发展。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自我道德管理体系

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来自具体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但得以科学化、效率化运行保障的机制来源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学校要将管理秩序和环境发展置于学生自身发展当中,并且成为学生自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立德树人强调的是道德对于个人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在良好的道德引导下,学生必然会不断调节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差异关系。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己在外界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学校需要以学生管理体系保障学生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意志,而不是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学校环境良性发展的推动条件。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道德建设是符合学生的教育发展规律的,因为学生作为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对象具有可塑性,学生接收到来自学校环境所传递的道德教育内容,能够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发展养分,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的有效相处。同时,学生也具有主体能动性,有着实践的愿望,并且学生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发挥教育和个人的主体价值。学校和教师向学生传授一些道德教育内涵,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消化来实现对于道德的扩散,从而以个人的道德实践促进学校管理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发展。学生对于自己道德行为的选择、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这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提供保障机制,同时也要以道德教育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动需求,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获得道德实践上的成就感,从而不断推进自身的积极的能动实践。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道德建设内因来自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既是学生对于外在学校环境的诉求,也需要得到外在环境的机制保障。学校应当将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利,倾听学生对于学校管理的不同声音,同时也要根据学校建设目标和教育育人目标,以公共环境道德建设和学生个人道德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以正确姿态和方式实现个人在学校环境下的良好发展,以个人道德发展促进学校管理秩序的有效运行,同时学校也要维系好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平等关系,保障学生在学校管理体系下的权利的正当性,对于学生的发展效果予以认同。

参考文献:

[1]王雅坤、吴昊鹏:《高校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理念的运用实践微探》,《汉字文化》2018年第3期。

[2]郑心慰:《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学生行为管理教育》,《教育观察》 2019年第17期。

[3]姚天强、陈登宇、陈志鹏、杨一帆:《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路径研究》,《黑河学刊》2019年第4期,第22-23页。

[4]张昊:《“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文教资料》 2019年第12期,第137-138页。

作者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