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民西安高新一中政治正高级教师,教研中心主任。陕西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考文综阅卷中心组成员,陕西师大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西安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所带学生近百人考入北大、清华。

记者:高考前,家长怎样疏导孩子的焦躁慌乱情绪,以平稳顺利度过考前几天?

李育民:第一,接纳孩子情绪,倾听比说教更有效。

父母通过倾听表达的理解和共情,是抚慰孩子情绪的好办法。跟孩子说“别胡思乱想、没那么严重、别紧张”等看似安慰的话语,其实都可能是“毒鸡汤”,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表达是不被支持的,甚至自己的感受都是不对的。

去年高考前10天,一个男生忧心忡忡、脸色苍白,向我校老师表达的都是自己如何担心、忐忑、焦虑:“老师,我是不是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不然怎么会这么紧张?”我校老师说,这时候紧张是每个人都可能有的感受,只是你勇敢地说出来了。当我校老师说到自己当年高考也紧张的时候,他的神情不紧绷了——原来大人也这样。当我校老师再问他春考和等级考紧张是怎么应对的,他想了一下脸上终于有了微笑:“对哦,其实高考好像也没那么吓人呢。”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对孩子表现出的敏感情绪保持适度的宽容,运用同理心建立共感,也是给孩子提供的一种有效的外部支持。

第二,生活起居规律,细节有助于平常心。

考前一日三餐吃什么,这是家长们很操心的一件事。正常、略丰富的家常饮食,保证孩子足够的营养即可;熟悉的校服、日常的学习用品,熟悉的生活内容,都在营造一种平和的氛围和软环境,让孩子保持平常心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这时候忌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也忌生冷杂乱毫无章法。考前作息不需要大调整,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建议中午适当午休。考前忌用力过猛式的早起和熬夜,也忌彻底放松休整。

第三,温馨家庭氛围,饭桌上不谈论考试。

饭桌上放松身心尽量聊些轻松愉悦的话题,不要在这个场合批评教育孩子,或者给出一些家长认为有用的建议,都会让孩子产生压力和沟通阻碍。一些家长会说孩子不愿意沟通,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时间、场合和话题切入点不对,影响了亲子沟通的效果。

第四,家长学会情绪管理,不要把焦虑带回家。

面对复习备考的孩子,需要父母首先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并且学会做孩子的情绪引导师。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识别情绪,进而跟孩子一起面对问题,不是面对面谈心、说教,而是传递给孩子一种大手牵小手的信念,我们跟你一起面对。

第五,顺畅家校沟通,专业支持更有力量。

家长和孩子们还是要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的资源,获得专业支持很重要。每年送考的时候,家长们都会感慨,老师们拥抱孩子鼓励一下,让人感受到温暖与振奋。老师不仅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业情况,更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这是多年师生相处的宝贵财富,在这样特殊的日子,弥足珍贵。

记者:家长需做好哪些后勤保障工作,科学助力考生顺利高考?

李育民:家长在考前的角色定位是后勤部长,榜样力量,坚强后盾。

做好后勤工作的第一件事,是如何预防高考迟到。

一是提前踩点,熟悉考场线路。二是定闹钟或家长提醒,双保险别睡过头。三是出门检查,是否带齐证件。1.证件类。高考当天必须带好证件,身份证还有准考证。2.文具类。签字笔两支、2B铅笔最好带两支、橡皮、尺子、圆规、三角板、刀子。作图工具带全有备无患。3.水。考试时可带一瓶矿泉水,透明的瓶子可以带进考场。如果考试中途感到口渴可以喝。四是早出门,交通堵塞找警察。五是父母陪考,不排斥不拒绝。

做好后勤工作的第二件事,就是不刻意安排孩子的生活。吃他爱吃的,如一个考生考前要吃拌汤饭,家长做了,孩子满意就是最好的食谱,当然不要太腻太甜即可。住家或学校看孩子习惯,但要注意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防止感冒。

记者:家长怎样做才不会给考生压力?

李育民:一是家长不要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家长要把期望和要求降下来,实事求是地甚至降低设定目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与孩子谈话,坦然面对高考,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与临场发挥。

二是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作为家长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如果真爱你的孩子,就别太拿孩子的考试结果当回事,对孩子的高考来点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所以,你该上班上班,该做什么做什么,便是最好。

三是家长不要管得过严。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不管怎么说,孩子才是考试的主角,家长只能当配角。我们要相信,面对大考,作为主角的孩子对于该怎么学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何况还有学校老师详尽的指导。家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对孩子的考前复习不要多管,不要多操心。

四是家长不要唠叨过多。在孩子大考前几天,家长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打死也不唠叨。即便是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有些必要的嘱咐,最好“说一不二”,不重复第二遍。考前和孩子相处时,家长不妨抽空带孩子散散步,和孩子聊聊天。

五是家长不要保护过分。过度关爱和保护,会弄得家里的空气都紧张起来。这种过度紧张的家庭气氛,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帮倒忙。关于睡眠,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这样做:困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翻书。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结果呢?入睡反倒容易得多。

记者:请您考前鼓励一下考生。

李育民:高三的考生们,你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人人都有所长,但也必有短板,过往的挫折与磨难不应成为你自我否定的借口,哪怕深陷低谷,也请相信“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准备就绪,迎向高考,赛出水平!

记者:谢谢您给考生家长答疑解惑!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