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作文技巧 考场妙笔生花
——访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中优秀语文教师董问博老师
作者:谷新明 姚思雅 张亦弛
发布时间:2020-06-28 16:19:53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董问博: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中优秀语文教师,对现代文阅读、作文教学有深入研究,每年创作散文、写作指导类教学随笔200余篇,指导学生发表作文900余篇。
“得语文者得天下”逐渐成为共识,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中考高考,语文的地位都是第一重要的。而作文又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作文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那么临近中考考生作文能不能有所突破呢?我们特别采访了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中优秀语文教师董问博老师。她对现代文阅读、作文教学有深入研究,每年创作散文、写作指导类教学随笔200余篇,指导学生发表作文900余篇。希望董老师的解答在作文写法上给考生们一些启示。
记者:董老师,您好!您认为现在中考作文的现状是什么。
董问博:1.学生对作文的预估。作文的满分是50分,一般人认为作文得46分及以上就比较满意,而大部分人的作文实际得分是42分左右。现在,实际得分和事实得分有一个4~5分的差距。2.老师的改卷体会。大部分人的作文在选材立意方面都有太多的雷同,大部分作文都在平均分上下。一场考试批阅下来,很难看到几篇能从大众作文中脱颖而出的优质佳作。有些人的同选材作文的得分为什么能比别人高一些?是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行文中有一些闪光点。3.对于满分(高分)作文。中考绝大部分的满分(高分)作文,都不全是语文佼佼者在考场上灵感突现写出来的,而是平时做足了功课,考场上灵活变通得来的。像2015年的陕西副题作文《底气》和2016年陕西真题作文《为我心中的那片海》,这样的作文题,如果没有什么作文储备,看到它们可能会头脑发懵而影响语文科的答卷。我研究了2019年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作文,追踪了一些主要省市近年来的作文,发现从命题规律、结构内容到写法技巧都有章可循。
记者:请问考生考前在作文方面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董问博:考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简单操作且实用性强的策略:
1.把握命题内容。关照2019年全国各地的作文,再追踪主要城市近年来的作文,我们发现命题内容主要从“我”和“社会热点”这两个角度把握的。“我”中暗含着四种关系:我与生活的关系,需要我们关注生活现象;我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我们关注比喻意象;我与社会的关系,需要我们关注他人带来的启示;我与自我的关系,需要我们关注自我成长。“社会热点”主要有三点:热点事件、热点政策(思潮)、热点人物。热点人物的事迹有可能放在话题或者材料里面,很有可能是蜻蜓点水一语带过,需要我们对其人进行相对全面地了解,才能客观全面地把控人物的精神品质。热点政策(思潮)需要我们对当今的主流文化、主流政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不至于偏离出题人的意图太远。
2.平时练习多预设。平时的作文练习,一方面我们追求有感而发的写作思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考场作文的要求进行“定制”。
(1)打造几篇不同话题的样本作文。关注中考作文的主题热词,平时的作文训练会更有针对性。主题热词依次有“成长”“回忆”“追梦”“读书”“青春”“遇见”“家国”“英雄”“陪伴”等。我们在搜寻素材的时候,可以向这些热词的方向靠拢;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选取这些立意进行构思。还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热词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的外延有重合和交叠之处,这就告诉我们,写作过程中,可以进行多主题表达,即可以记写复杂的记叙文。
必须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打造多篇样本作文,样本作文其实就是考场上作文的底本。因为文题和文题之间总是有区别,一篇作文不经过修改想套用多个文题的情况基本不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平时的作文按照不同的话题进行区分,打造不同主题的样本作文,考场上,遇到具体的文题,对样本作文进行合乎要求的改写,这样既能避免考场上因为时间紧,构思出来的作文有纰漏,又能从容写作,写出质量较高的作文。
(2)运用活字印刷术思维拆分素材。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学生,一篇作文或者一些作文片段通过嫁接,运用到数次的作文考试中。其实,这也是平日里作文素材积累的一种方法,我称之为“活字印刷术思维”。也就是说,样本文写好以后,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横向拆分。比如,可以把样本文里面的环境描写汇集在一起,也可以把抒情哲理句汇集在一起。前者是按照表现手法分的,后者是按照表达方式分的。可以把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场景雕琢一下,放到我们的素材库里,在考场上,灵活组装。
(3)雕琢作文的开头结尾。因为考场阅卷受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作文批改那样细细看,慢慢改。老师关注开头和结尾的时间会相对多些,因此我们要格外关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作文开头、结尾,或唯美,或哲思,或简洁,或深情,带给改卷老师的是对小作者文思的赞赏和对全文的期待(或者回味),这样的开头结尾定会从一大堆平淡的开头结尾中脱颖而出,“秒杀”众人。
(4)借鉴名人大家智慧。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当才思“枯竭”的时候,我们不用一味地冥思苦想,可以借鉴名人大家的智慧,这里的“名人”指的是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大家”指的是满分作文集、周围同学的优秀作品。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文)一文中对紫藤萝的颜色和形态描绘得非常细致,一种紫色的花,作者却用了那么多丰富的词句对其颜色进行描绘,并采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式对花瀑、花穗、花朵进行细致的描摹,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写樱花、荷花时候不妨一用。
记者:考生在作文时,应掌握哪些临场应变技巧呢?
董问博:我给考生提供一些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技巧,以供参考。
1.给作文预留足够的时间。在150分钟的语文考试中,写作文时间至少50分钟,这种相对宽裕的时间是考生充分审题、全面思考、从容书写的一个基本条件。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出现审题不严、立意不明、书写潦草甚至不知所云纯粹凑字数的现象。这些都是作文的硬伤,会直接导致作文降级。
2.平常心对待,保证平均分。有些考生,总想试图在考场作文上取得高分而刻意追求立意的新、写法的独特,最后成了偏题跑题作文,其实这更多的是考场心态在作祟。在考试过程中,求稳是最重要的,先保证自己的文章能取得平均分,然后再力争多得。保证平均分的前提是内容符合文题要求,符合初中生作文基本的条条框框。然后想力求高分,可以在语言雕琢上下工夫。所以心态放好,在考场上千万别剑走偏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巧切题巧构思。切题是写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是高分作文的第一个关键点,也是最重要的关键点。我们拿到文题,先得细细审读一下题目内涵。主要关照题目或者导语(材料)的核心词和关键词。这些词语告诉我们写作的方向。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圈画出来,然后分析它们想表达的主题立意,然后再根据平时的素材积累,进行筛选整合。先分析题目,再找平日练习的素材,再动手写才是正确的切题思路。我们需要把重点词语写在草稿纸上,然后通过补充内容的方式将词语具体化。
4.列提纲能够快速构思且不易跑题。用列提纲的方法能够迅速构思。遇见作文题头脑一片空白时,应该把能写的都罗列到草稿纸上,然后像排兵布阵一样将材料最科学地组织起来。考试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字数一够立刻收尾”的现象是非常不可取的,会直接导致作文偏题或者材料组织不科学。
5.揣摩阅卷老师心理,设法增加亮点。中考作文属于“万人唱同一首歌”的情况,作文分数恐怕是分歧最大的,每个老师对于同一篇文章,所给分数不尽相同。那么,如何能从万人中脱颖而出,考生就应该设法揣摩阅卷老师的心理,设法增加亮点。对于开头和结尾的打造就是亮点构思,此外,多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也能美化作文的语言,精准地还原故事的场景,当你的作文内容逃不掉大众化的套路时,语言雕琢就显得尤为重要。
6.借现代文阅读妙用技巧。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观点,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是互为逆向思维的,现代文阅读是给你一篇好的文章,设置题目,让你用一些既定的技巧手法去分析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作文是给你一个题目,其实默认用一些现代文阅读中学到的技巧手法,写一篇文质兼美的美文。
我们知道,细节描写能很好地还原场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修辞手法或能够让语言生动形象,或能够让内容丰富,或增强语势,这些修辞,能够大大增加作文的可读性。如果再高深一点,可以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如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象征、对比、衬托等,加入这些表现手法,作文会变得精巧又耐读。
记者:考生写作文时应该注意哪些书写规范与技巧?
董问博:格子纸的写法思路:1.字的大小要一致,不能一会儿小一会儿大,试想,忽小忽大,阅卷老师一会儿要贴近屏幕看,一会儿要远离屏幕看,脖子扭来扭去,他们能高兴吗?2.字不要写得太大,太大的字有一种压迫感,让人莫名烦躁。齐白石画虾没有水,但是满纸都是水,这里追求的是一种“留白”艺术。3.字不要写得太小,太小让人看着很费劲。作文的字数也不少了,让老师们看着这么费劲,你还想得高分?4.在格子里写字,建议大家注意几点技巧。(1)每个字的笔画不要出格子。(2)每个字的大小写在格子正中间,上下左右留一个“单人旁”那么宽。(3)每个字的笔画尽量不要连(中考要求写正楷字。)如果想当然地胡连笔,这样的话,很多字往往难以辨认。(4)用下水流畅的中性笔,并且写时要有力度,不要让笔尖在纸上浮光掠影,否则电脑上扫描的根本看不清。
记者:考前您对考生还有什么要提醒的?请给考生打打气吧!
董问博:在此我给考生们特别提个醒儿:一是一定记住,题目中、第一段,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否则作文会有很大危机,也不能将一个字重复写错。二是作文写完之后,如果没有大的失误或别的值得润色的地方,尽量别再修改,以免破坏文面或者画蛇添足。可能你的闪光点没有被老师看见,但你涂抹的地方却被老师一眼发现,就太得不偿失了。
我讲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小问题,但有时候决定了很多大事,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中考这个人生阶段性考试中,我们只有每一步都考虑到位,每一种能力都尽量具备,才能在这样的大浪淘沙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获得更多胜算的筹码。祝愿广大考生考试正常发挥!考上心中理想的高中!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