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就地选取富有特色的先进文化素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对新时期培育“四有”学生有着独特的“滋补”作用。

一、把握内涵,为学生提神醒脑,补足精神之钙

在《弘扬民族精神》一课中,教材将延安精神作为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之一,与红船精神等6种精神并列提出,虽未解释其精神内涵,但却“有意”插入了延安宝塔山的老照片和油画《延安火炬》,并引用了贺敬之的《回延安》精彩段落,教材之所以如此丰富地“再现”延安场景,足见对延安精神的重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虽未直白,却早已跃然纸上。每每讲授此课时,我都要追问学生“延安精神是什么”。经过学情调研,绝大多数高中生对延安精神并不陌生,甚至不少学生到过延安,直接感受过革命圣地的红色文化气息。但是大多数学生支支吾吾,并没有真正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笔者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了相对权威的延安精神,其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二、理解渊源,为学生强筋壮骨,提升思维之要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种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有其特殊的条件和沉淀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延安精神形成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味”,还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基于此,笔者围绕如何理解延安精神内涵进行了课堂研讨,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讨论一个方面。经过交流,各组学生表现出色,其中不乏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成”。

A组学生认为延安精神之所以体现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因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时期撰写的,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中国革命指引了胜利的方向,这无疑是延安精神的第一要义。

B组学生很快列举了毛泽东同志的重要代表著作,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均形成于延安时期。这些杰作科学地总结了党在革命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党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中挽救了出来,开辟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河。

C组学生提出为追悼张思德同志,党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号召全党认真实践,建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作风十分民主,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应是延安精神的“内核”。

D组学生认为南泥湾大生产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最好写照。当时,延安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物质条件极其艰苦,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自救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从此成为党带领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传家宝”。

三、传承发扬,为学生补中益气,提高思想觉悟

新时代,思政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

延安精神的独特价值、丰富内涵对提升当代高中生的思想觉悟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黄金期,延安精神的内涵与高中思政课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素养高度契合,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很多学生对政治斗争性认识不足,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理解的十分肤浅,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历史背景、科学内涵都是很好的例证。又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当代高中生大多生活在“421”家庭,物质生活相对富足,铺张浪费、任性消费现象较为普遍,自理、自立能力相对薄弱,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髓要义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作为培根铸魂的高中思政课,让延安精神根植课堂,必将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而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单位 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宝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