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学生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原住民”,几乎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手机APP为我们在各个方面提供了便捷。但是将手机APP用于音乐这门学科的人却少之又少,如何调动中学生充分利用手机APP来辅助音乐教学,这将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现笔者就手机APP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展开探讨。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近几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如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音乐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平台,在线上让学生自主预习教学视频和音频,在预习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自己所提的问题他们会及时寻找答案;线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能够引发思维的碰撞,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有不受束缚、崇尚自由等明显特征。针对这些特征,笔者将教学方法设计为语言节奏和游戏闯关,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语言节奏

西安的中学生一般都会说陕西方言,故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生活中的语言节奏积累。

节奏:

四分音符 咱

八分音符 咱 们

十六分音符 高 高 兴 兴

前十六后八 中国 队

前八后十六 小 白 兔

前八后十六和前十六后八合到一起所呈现出来的节奏:

女 神 和 女 汉 子

例如:我们平日上体育课整队时,一般呈现出来的节奏:

齐 步 走 向 前 看 齐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模仿朗读方言版的儿歌或者童谣,这样的语言节奏训练,学生既感到轻松,又能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西安童谣:

《福蛋》

罗罗面面,油馍串串,我娃是个福蛋蛋!

福里生,福里长,从小就能把福享。

儿歌:

《夸西安》

说西安,道西安,西安的名胜说不完。

明城墙,方又方,钟楼就在城中央。

从小努力来学习,长大再建新西安。

通过将西安童谣或儿歌以音频或视频的方式发送到微信群或QQ群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跟着朗读并打节拍,通过语言节奏的训练,将较复杂的节奏教学转化为贴近生活的童谣和儿歌,从而使节奏教学简单化。学生通过用西安童谣或儿歌进行节奏的学习,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节奏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记住了本土的民族文化。

2.游戏闯关

笔者借助手机APP设计益智类闯关型游戏进行音乐教学。例如,《军民大生产》这节课,笔者就采用了游戏闯关的方式进行教学。

笔者将整堂课设计成游戏闯关的形式,共分为四关。第一关感受美,用探索游戏的方式引出劳动号子来导入本课,让学生在听、看、问、答中感悟本课;第二关品味美,要求学生用声势来解决难点节奏,也可以用手机APP“节奏大师”来解决;用柯达伊手势来解决模唱旋律中的音准问题,也可以用手机APP“完美钢琴”来解决;第三关创造美,学生从手机APP“随身乐队”中挑选一种能为这部作品伴奏的乐器,主要体现“一领众和”这一特点;第四关表现美,各小组展示成果。通过以上四关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竞赛,相互打分,每通过一关就举手表决,举手通过方能进入下一关,在课堂的最后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和“最佳演唱者”。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

目前我校采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制的教材,其中涉及陕西地方音乐元素的歌曲较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手机APP“QQ音乐”等软件,从中挑选出学生喜欢的音乐作为切入点,同时还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共同参与教学。例如,《青春舞曲》这一课,笔者针对新疆维吾尔族相关资料等方面的解读,邀请其他老师分别录制视频和音频发布在群里。当然,也可以开展课后“本土音乐采风”活动,让学生寻找本土音乐,如西安“鼓乐”、华阴“老腔”等。让学生通过手机APP“抖音”“爱剪辑”等软件录制上传并分享,将本土音乐渗透到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欢上本土音乐文化。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介,更要借助新媒介(手机APP)的移动性、互动性等优势来展开教学。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摒弃传统媒介,而是要利用新旧媒介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庆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