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微习惯

微习惯,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习惯。微习惯的精髓就是放弃大刀阔斧的想法,去培养一些最基础的行为,争取每次都能超额完成,并长久地坚持下来。

二、如何培养微习惯

第一步,你需要选择一个行为习惯,并围绕它制订每天的计划,可以像我一样选择听书、写作、锻炼等,也可以是其他你渴望养成的习惯。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培养微习惯的同时,必须清楚认识到对于自身而言,它有什么好处,不论是外在或是内在,都可以成为其评定的标准。

第三步,把微习惯纳入到日程当中。

第四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这一点至关重要,每一个微习惯的任务量必须小,小到几分钟可以完成。

第五步,记录完成情况。可以用手机、笔记本、便签等进行记录。

第六步,建立奖励机制。每周、每月、半年或者一年,短时间小奖励,长时间大奖励。

第七步,留意习惯养成标志。某一天的你,没有刻意去看任务表,也没有刻意去思考今天的任务是什么,而与此同时已经完成任务,此刻也表明该习惯已养成。

三、如何运用微习惯成就幸福语文

研究表明,幼儿至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最强,这段时间正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于是我想,将微习惯和语文学习紧密结合,会不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2018年9月,我开始将这个设想逐步渗透到整个教学计划当中。其中涉及书写、课外知识延伸、经典国学。制订的计划分三个学期完成:第一学期,课前让孩子们将隔天要学习的生字用字典查其音序、部首、形近字两个、组词两个,并记录在书本中。同时,每个生字带拼音要认真地写一遍,隔天早上统一收,我亲自检查批阅,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要求他们改写或者重写十遍,还将书写优秀者做一个简单的记录。课堂中每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专讲生字,以学生发言的形式逐个讲解并板书,形近字和词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交流,最后做好笔记。第二课时,将作者的简介、课文的主题以及相关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巧妙地导入新课,并引导他们有选择地做笔记,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全方位地积累知识,还可以不同层面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后,完成每天作业的同时,凡是当天做笔记的知识点,或者背诵或者抄写。除此之外,每天背诵一段国学经典,如《论语》《孟子》《弟子规》等,并摘抄到固定的笔记本上,隔天早读逐个检查,先背诵课内文段,再背诵勾画文段。当然,制定的任务量也要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六年级时,预习生字要规范认真地书写两遍,当天做笔记的知识点也要增加3~5个,课后背诵的国学经典增至60字左右,同时再加入每单元与作文主题相应的美文背诵(段落和文章都可,最多不超过350字,每周一次,周末完成)。

在此基础之上,每两周统计一次完成情况,分为优秀、良好、进步三个等级,按照等级的高低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比如,给优秀的同学奖励笔记本,给良好的同学奖励签字笔,给进步的同学奖励橡皮擦。除此之外,还要将这三类人员的名单张贴在班级文化区,表扬这些同学的同时激励其他同学进步,一举两得。

实践结果,第一学期全班卷面分数基本全拿,尖子生初步显现,中等生占比较高,后进生全部及格;第二学期,尖子生成绩突出,中等生占比明显提高,部分中等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并已晋升尖子生的行列,后进生成绩进步明显;第三学期,尖子生成绩稳定且占比提高,中等生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部分中等生进入班干部行列,后进生成绩稳定,少数后进生晋升中等生行列,全班课外活动参与度显著增加,班级学风浓厚,班级凝聚力增强。

接手这个班时,语文成绩全级排名倒数第二(总共6个班,每班平均人数55人),第一学期名次没变,第二学期全级第三,第三学期全级第二(但与全级第一平均分仅差0.1分,而且全年级语文最高分数在我班,语文优秀率年级第一)。一年半的时间,我用微习惯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家长的肯定、学校的肯定。

“微习惯”于我而言,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种方法,更是成就幸福语文的一把钥匙。

作者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