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所有知识都来自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许多实验的开展都是围绕大自然进行的。其中探究性实验最为重要,它是提高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导致生物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近而自主探索相应的生物知识。

一、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自主展开探究的必要手段。动手能力的培养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让学生学会质疑,他才会一探究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探索的欲望。如切开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果肉的颜色会改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有很多学生产生过疑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的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要引导学生质疑,最后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二、把握动手操作的过程

实践证明,学生对已知现象的实验投入往往低于自主探究实验。因此,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基础,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

1.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的全程就应该由学生来进行,但在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信心不足,不敢动手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例如在讲授“真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霉菌培养,让学生体验培养霉菌的过程。其实,培养霉菌的过程并不困难,但却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动手的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跳跃性极强,对未知事物十分好奇,许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对实验进程充满了好奇心。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绝不能一味地斥责学生,而应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正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展开实验教学。例如,在讲授“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时,会运用到显微镜等器械,学生对于这些设备十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前必须对学生耐心说明,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保证学生不会浪费实验材料,在说明过程中教师语气应该平缓,只有这样才不会伤害到学生,还能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3.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开展实验教学前,教师必须做足准备,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实验,无论是看教材还是上网查阅资料均可,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实验操作步骤及器材有一定的认识,在后续教学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学生明确实验相关步骤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总的来说,课前准备非常重要,无论是教师或学生都应该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在后续实验中的动手能力。

三、多种形式进行动手能力培养

1.利用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工具的使用情况

观察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会用到各种实验工具和器材。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这一实验中,会涉及显微镜、镊子等工具的使用。如此一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就应该让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有明确的认识。

2.利用简单的探究实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会出现大量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这些实验对学生而言非常有意义。例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实验,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对照实验、控制变量”的概念,教师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成长。

作者单位 甘肃省秦安县桥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