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目的:探索高职学生性格优势对生活应激和习得性无助的作用。采用性格优势量表、生活应激量表和习得性无助量表,抽样某高职院校学生1099人,用SPSS19.0作数据分析,用AMOS18.0建立模型。结果:①性格优势与生活应激和习得性无助呈现显著负相关;②性格优势对生活应激和习得性无助具有显著干预效应;③性格优势在生活应激源和习得性无助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结论:开发高职学生的性格优势对其对抗生活应激和习得性无助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性格优势 生活应激 习得性无助 干预效应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调研分析》(项目编号:2016Z077)。

引 言

塞利格曼于1967年首次提出“习得性无助”(Learning Helplessness)概念,“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连续遭受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在咨询实践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高职学生处于这种状态之中。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对生活应激的消极反应。所谓生活应激是指个体面临或感知到环境变化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的应对或适应的过程。高职学生一直在学业上受挫,普遍认为自己并非学习的材料;社会上对高职院校也存在偏见:高职都是没有希望的学生才会去的学校,这些加剧了高职学生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的泛化会影响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必须加以改善。

怎么去改善呢?性格优势就是一条重要路径。李婷婷(2015)研究了性格优势在应激和心理健康之间的重要作用,发现性格优势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Margeret R. Holmgren(2004)认为性格优势具有应对压力的重要作用。性格优势是上世纪末积极心理学兴起所带来的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成果之一,它摒弃了传统心理学的“疾病模式”,转向寻求每个个体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的优势,当这些优势得到培养与实现时,个体才能获得发展与幸福,社会才能获得和谐与进步。综上,笔者认为性格优势对生活应激和习得性无助会起到重要的缓冲和干预效应,对缓解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对象、工具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099名高职学生,样本状况为:性别分布:男生815人,女生284人;年级分布:大一年级819人,大二年级280人;年龄分布:最大年龄24岁,最小年龄16岁。

2.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三个量表:性格优势量表、生活应激量表和习得性无助量表。

(1)性格优势量表由六个维度构成:①智慧美德是指在知识获取和运用上所体现出的一系列知性优势——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性思维、好学和洞察力;②勇敢美德是指内外意见不一致时,仍然能够成功完成任务时所体现出的一系列意志优势——勇气、毅力、正直、激情;③人道美德是指能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友好的一些人际优势——富有爱心、仁慈大量、知人知己;④正义美德是指健全的社区生活的基础公民优势——有责任心、公平公正、有领导力;⑤节制美德是指反对过度、超额的一种有效的力量道德优势——宽恕、谦虚、谨慎、自控自律;⑥超越美德是指个体与他人、自然、世界建立有意义联系的能力信念优势——赏美、感激、希望、幽默、信仰。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0。

(2)生活应激量表由五个维度构成:挫折刺激、内心冲突、变化事件、外部压力和自我强加。①挫折刺激主要来自于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它主要是指经济没有保障,感到生活困难,成绩不理想,感到学习受打击,交往不顺畅,总是感到受挫折伤害;②内心冲突是指面临选择时的状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③变化事件来自于生活、人际关系和家庭三方面的变化;④外部压力来源于学业、家庭和日常事务的压力;⑤自我强加是指来源于个体内部的,由争强好胜、寻求关注和追求完美三方面组成。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9。

(3)习得性无助量表由三个维度构成:习得性无助感、适应不良和机网依赖。①习得性无助感主要指人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的几种感受,由自卑感、挫败感和依赖感三种感受组成;②适应不良主要是指就业、恋爱及网瘾三方面的困扰;③机网依赖是指依赖手机、网络并难以自控。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6。

3.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

结果与分析

1.性格优势、生活应激和习得性无助感之间的相关系数

(1)性格优势与生活应激。智慧美德与生活应激的相关系数为-0.197;勇敢美德与生活应激的相关系数为-0.407;人道美德与生活应激的相关系数为-0.323;正义美德与生活应激的相关系数为-0.328;节制美德与生活应激的相关系数为-0.334;超越美德与生活应激的相关系数为-0.331,显著性水平均为P<0 .01,可以看出,性格优势与生活应激呈现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2)性格优势与习得性无助感。智慧美德与习得性无助感的相关系数为-0.206,与适应不良的相关系数为-0.167,与机网依赖的相关系数为-0.152;勇敢美德与习得性无助感的相关系数为-0.378,与适应不良的相关系数为-0.366,与机网依赖的相关系数为-0.335;人道美德与习得性无助感的相关系数为-0.352,与适应不良的相关系数为-0.313,与机网依赖的相关系数为-0.272;正义美德与习得性无助感的相关系数为-0.342,与适应不良的相关系数为-0.333,与机网依赖的相关系数为-0.306;节制美德与习得性无助感的相关系数为-0.298,与适应不良的相关系数为-0.316,与机网依赖的相关系数为-0.312;超越美德与习得性无助感的相关系数为-0.334,与适应不良的相关系数为-0.305,与机网依赖的相关系数为-0.271,显著性水平均为P<0 .01,可以看出,性格优势与习得性无助感之间呈现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2.性格优势、生活应激对习得性无助感的回归

(1)性格优势、生活应激对习得性无助感的回归。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习得性无助感起到预测作用的因子为挫折刺激、内心冲突、生活变故、自我强加和人道美德。回归的方程为:习得性无助感=1.708+0.112挫折刺激+0.116内心冲突+0.127生活变故+0.119自我强加-0.098人道美德,可以看出五个因子对习得性无助感的解释率为28.70%。

(2)性格优势、生活应激对适应不良的回归。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适应不良起到预测作用的因子为挫折刺激、生活变故、外部压力和自我强加。回归的方程为:适应不良=1.588+0.149挫折刺激+0.077生活变故+0.079外部压力+0.163自我强加-0.077正义美德,五个因子对适应不良的解释率为32.40%。

(3)性格优势、生活应激对机网依赖的回归。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机网依赖起到预测作用的因子为勇敢美德、正义美德、节制美德、挫折刺激和内心冲突。回归到方程为:机网依赖=2.201+0.125挫折刺激+0.095内心冲突-0.093勇敢美德-0.083正义美德-0.106节制美德,五个因子对机网依赖的预测率为21.10%。

3.性格优势在生活应激和习得性无助感之间的中介效应(详见下图及表)

从表5中可以看出性格优势在生活应激和习得无助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起到了缓冲效应,它的预测率为18.30%。

讨论和总结

1.讨论

(1)相关性分析。性格优势与生活应激呈显著负相关;性格优势与习得性无助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彼此存在影响。

(2)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生活应激对高职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有显著强加效应,性格优势中的人道美德、节制美德、勇敢美德和正义美德对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有显著的干预效应。

(3)AMOS模型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可以发现性格优势在生活应激和习得性无助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说明性格优势可以缓解高职学生由生活应激导致的习得性无助现象。

2.总结

本文证实了高职学生性格优势对生活应激和习得性无助的重要作用,性格优势起到了干预和部分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从性格优势的培养入手,尤其是人道美德、节制美德、勇敢美德和正义美德的培养入手,促使高职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应激,取得成功经验,建立自信。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刘晓明:《中职生性格优势在应激状态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26期,第51-55页。

[2]李婷婷:《大学生性格优势、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3。

[3]梁笑迎:《美德及性格优势:对大学生应激过程的中介效应》,学位论文,西安石油大学,2016。

[4]钱玉兰:《高职高专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及其对策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11期,第15-17页。

[5]冉丑龙、郑林科:《性格优势及美德对高职学生生活应激的缓解效应》,《陕西教育》(高教)2019年第6期,第63-64页。

[6]王晓慧:《基于性格优势的高职生积极发展策略探究》,《职教论坛》2017年第17期,第13-14页。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