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非常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旨在通过一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集中培养学生某一方面具体的阅读能力。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所关注的阅读策略是训练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猜测的能力,但教师不能机械而孤立地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而要将预测服务于故事,浸润于主旨,聚焦于表达。笔者结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激活原始经验,在预测中强化文学储备

文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细节都有其内在的基本联系,所有描写都可以成为学生实施预测的基本资源。比如文章的题目,作为概括文本内容、揭示内涵的眼睛,可以成为学生进行阅读预测的重要依据,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期待。当然,情节发展的逻辑、文本故事的结构,包括教材设置的提示小泡泡等都是学生进行预测的重要载体。

比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编者在一开篇就利用旁批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这就是紧扣题目进行预测的尝试。这一预测并不是没有道理,这是建立在孩子原始性阅读经验基础上的自然发问,是学生基于其他文本阅读经验做出的猜测与假设。为此,教师就可以统整教材批注和文本题目,唤醒学生的真实感受。“有人认为是‘被施了魔法’,那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又想到了什么呢?”如此设问就是要将学生原始的阅读经验唤醒,让学生从自己阅读过的神话、童话故事出发进行丰富的猜测联想。有学生认为这座老屋是一座地下屋,有人认为老屋是神仙的府邸,有人认为这座老屋每过一段时间都有人来修缮……

这样的猜测不是学生天马行空的胡乱猜测,而是从自己原本的阅读经验出发的。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学生自然就会生发出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也会积累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当他们再次阅读相同类型的文本故事时,预测就会再多一种可能性。

二、联系实际生活,在预测中强化主题理解

任何文本的创作,都是源于生活的。因此,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进行的尝试,也是帮助学生进行预测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将学生预测的阅读实践与生活实际进行充分联系,让学生在大胆预测的过程中强化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母鸡在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时,旁批小泡泡提示:老屋会不会不耐烦了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思考:“在生活中,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被别人打扰的经历?”学生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学习时,小妹妹总是会来打扰我;听课时,同桌经常向自己借东西……从这些经历中猜测出,老屋在帮助完小猫之后,现在又面临老母鸡的请求,很可能会不耐烦。”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上述环节只是一种方法的尝试,但没有与文本的内涵产生联系。教师可以尝试唤醒孩子的生活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人在多次被打扰之后,还能保持耐心呢?”孩子们的反应几乎是一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都是这样的人,对自己总是有求必应,有的还简单描述了一次这样的经历。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猜测的方法,同时也深入到了文本的主旨:老屋总也倒不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自己是被需要的,老屋自己也不想孤独地湮没在尘埃之中。

三、紧扣文本脉络,在预测中发现表达特点

课文阅读与一般性的常态阅读是完全不同的,学生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同时也要紧扣文本的言语形式和表达特点,洞察作者是怎么表达的。因此,预测不仅需要围绕文本的内容层面展开,而且还需要关注文本的表达特点。

还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当“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这句话第三次出现的时候,教材旁批再次出现:读到这句话,一定是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教师可以借此进行引导:“当故事中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的时候,小猫来请求帮忙了;第二次出现的时候,老母鸡就来请求帮忙了;第三次出现时,你们会想到什么呢?”这是以紧扣文本反复性的结构以及故事的内在线索为前提的预测。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前面两个故事的内容进行统整对比,发现作者依循着“老屋要倒—动物求助—老屋答应—动物感谢”的顺序来写的,这种复沓式的结构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个单元的课堂教学与一般性文本教学有不同的方式,所关注的重点、应该采取的策略也应该是完全迥异的。教师可以紧扣单元设置关注的焦点,将预测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但我们也不能完全脱离情境而单独教预测,要在联系的过程中展开预测,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预测,在预测中阅读,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