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教育领域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在国家大外宣背景下,课程思政进课堂无疑对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质量及数量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本文着重探讨了应用技术型院校口译课程思政化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应用型高校 课程思政 口译教学 有效途径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2019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英语口译》(项目编号:M1908)。

在全球化日益加快、文化多元共存的语境下,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文化“走出去”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上。在此背景下,英语专业课堂的课程思政融入也愈发重要。“课程思政融入的思想精髓,在我国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1]英语口译课程作为西安翻译学院一流专业——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应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口译课程教学,又要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另外,确保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也是该专业课程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并深思的问题。

课程思政进英语专业课堂的诉求

2019年3月22日至24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在会议发言中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国家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及素质要求,并强调“外语教育需要培养拥有丰富跨文化知识、具备高度政治觉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国际化专业人才”。[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专业学生是准确弘扬中国文化、中国声音的主力军。然而,目前英语专业毕业生并不能满足社会对“精通外语、具有跨文化理解能力,在国际交流中精通外语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英语教育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有:一,师资队伍对课程思政进课堂的认识欠缺。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地依托选定教材,因循守旧地对自己所讲授的专业课进行所谓的“纯语言技能培训”,并没有用心思考怎样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二,英语专业课的教学材料与中国现实生活脱节。当前,大部分英语课堂所使用的教材或文本都是从国外引入的,其初衷是为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地道的英语语言及文化。但是,过分地依赖国外材料,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忽视或不重视。

“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更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本文以西安翻译学院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英语口译”为切入点,围绕口译技能的培养,采用时事、时政进课堂的方式,积极探索如何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及教师的引导,将口译类课程更好地与思政内涵相融合,使学生紧跟时代需求,让语言类课程真正体现其时代价值。

基于“英语口译”课程的思政契合点和实施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西安翻译学院现行的“英语口译”课程的整体定位是面向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口译基础理论、口译技巧,以及口译工作所涉及的各种话题的英汉互译实践等,以培养口译技能为出发点,使学生的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1.“英语口译”课程的思政目标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强,涉及多个现实话题的英汉互译实践,教学目标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译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口译技能训练方法,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第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紧密围绕当前时政热点,展开话题讨论及相关口译实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展其世界视野,使他们在跨文化学习中提高政治免疫力和批判能力。

2.教学实施方案

(1)学习者特征描述

该课程的受众是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他们在专业素养方面已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在情感认知方面也有对社会信息认知、收集和辨别的能力。“由于网上学习资源丰富,又具有娱乐性,该年龄段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依赖度下降。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4]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材料选取方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并要在教学中加入一定的讨论环节,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及认知深度。

(2)教学模式

本门课程主要采用了“教师为主导、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中心、小组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下:首先,教师讲解重点与难点,讲课环节的时长由内容难易程度决定。该环节本质上是为学生搭建与口译技能相关的知识框架,并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需要做的译前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布置相关技能训练任务。例如,围绕某一技能点开展单项训练,或围绕某一话题积极搜集相关社会资料,并做好组内的译前准备。通过这一环节,可加强学生对时事、时政的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练习或是内部讨论,使学生深化对时事、时政的认知。而后,学生在课上进行口译实战练习。最后,开展学生间的“同行点评”,再由教师进行答疑和整体点评。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整个环节;以“任务为驱动”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对技能点的认知与把握;以“学生为中心”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和能力;以“小组为载体”确保了整个环节的实施质量及学生参与的覆盖面,保证了所搜集信息的质量及数量,并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基于此教学模式,可采用的相关教学方法有技能模块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3)教学材料的选取

根据“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围绕单项口译技能设计训练时,应适当加入与技能训练和时事热门话题相关的资料,并将原教材资料与自选时事资料有机结合。这样既能使学生练好口译技能,又能增强学生的时代感,使其不与社会脱节,政治认知度、政治免疫力和批判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这一训练方式也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本质——活学活用。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数字口译”这一技能时,由于含有大量的大数字(大于百万的数字)及大量的经济用语和相关表达的惯用语言结构,教师可将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18年工作回顾”作为口译大数字交传实战练习资料。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此类口译的认知,又紧扣时代脉搏,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语言学习是不能和现实脱节的。

因受时事新闻特性的影响,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均为碎片化。因此,在做一个具体片段的口译练习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与此片段相关的系列文件或文章,以形成对该话题的系统性了解,在头脑中构建相关认知,扎实做好译前准备工作。如在做英国大使刘晓明署名文章《不要听信危言耸听,华为不会威胁英国安全》的口译练习时,应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并讨论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与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警方逮捕这一事件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度、理性思维及全局思辨能力。

结 语

国家大外宣就是要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从言语行为的主体——全世界人民的角度,用英语传达全世界都能听懂的中国思想;用英语向世界说清中国人的需要;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对外宣传的目的是让外国受众、让世界准确了解中国,准确理解“中国声音”所传达的信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话语权。课程思政是大外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也是提升高素质外宣人才质量的强有力保证。课程思政更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教学改革,让“课程思政”深入人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程舒通:《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诉求、价值和途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5期,第72-76页。

[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旨报告综述(一)|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系列报道》,http://www.fltrp.com/c/2019-03-24/519710.shtml。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期,第31-36页。

[4]邵运文:《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高教学刊》2019年第6期,第158-163页。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