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形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物理课程和高数课程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目的是为第二学年开设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研究高职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对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物理课程和专业课程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本文在分析五年制高职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了物理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以期为五年制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物理课程 专业课程 融合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强大的综合专业技能、良好的发展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职课程由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三个要素组成,这些都是为最终实现综合职业能力服务的。物理课程作为高职基础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只有与专业课程紧密衔接,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物理课程和专业课程一样,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衔接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关键。为此,高职物理教师应对物理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从物理课程知识点到专业课程知识点的过渡,注重提升学生汲取知识、组合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大多数工科类高职院校根据专业要求开设了不同层次的物理课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情况很不乐观,虽然不同专业开设了不同层次的物理课程,但教师教得很费劲,学生学得很吃力。

1.调查结论与思考

(1)物理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础,物理课程的设置就是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积极性。

(2)加强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紧密性和直接性。虽然当前物理课程对一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有所描述,但仍然存在一些重复和无法拓展的问题。

(3)做好物理实验课与专业技能训练的衔接。在学生学习物理课程时,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实验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科学的奥妙,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专业能力。

(4)抓住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点。高职学生上理论课时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能力较差,让他们把物理课程知识点同专业课程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讲透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物理知识点,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基础作用。

(5)加大实验操作考核的权重。笔者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程的评价方式及权重。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反馈我们可以发现,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比,动手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要,因为动手能力对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6)提高物理教师的职业情怀。高职物理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对物理课程有情怀,对相关专业课程也要有所涉猎,要从对一门课程有情怀发展到对一个专业有情怀。

2.访谈结果分析

(1)物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培养有较强动手能力并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院校开设物理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课程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结构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学生科学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础。物理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物理课程,学生不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当前,我国高校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物理知识有限。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物理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够提升他们今后学习、生活的竞争力。

(2)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足,内容存在脱节、重复、缺乏实用性的问题。物理课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地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专业课程对物理课程知识点的不同要求,从而调整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和层次,讲透与专业课知识相关的物理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在专业课程中要会延伸、会应用,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的,教师绝不能代替。

(3)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异同

目前,多数专业课程都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但在实训室讲授理论知识,而且学生的技能培养也是在实训室完成的,专业课程主要根据学生平时成绩和综合成绩进行考核,平时成绩是根据学生实习实训的各种表现综合评定的。而物理课程的考核主要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对实验成绩要求较少。

(4)专业课教师对物理课程的建议

很多电工基础课教师认为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很好地和电工基础知识联系起来,因而必须在物理课程中融入一些应该在电工基础课程上掌握的电磁知识。大多数机械课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在物理课上掌握压力分析、力的平衡、力矩平衡等静力学知识。部分实训课教师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因此,物理课教师应该主动加强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教材的融合

教材作为教书育人的蓝本,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教学以教材为本,学生学习以教材为准,一套教材的优缺点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高职教育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共占70%的课时,物理课程课时不多,但在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还必须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所以,高职物理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物理课程要改革,教师就不能按照原来的物理知识体系教学,而要根据专业要求重新梳理物理知识点,按专业要求选择物理教材。物理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高等性

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都是高等教育。因此,物理课程不仅要具备高等教育的特点,更要具备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特征的素质教育内容。

2.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因此,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还应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材内容。

3.能力性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物理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4.适应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也应随之及时更新,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减小企业对人才再培训的成本,为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主要的保障。

5.实用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训课程课时占很大一部分。虽然专业知识教学很重要,但理论知识教学也不能忽视,因为理论知识是专业知识的基石,要想在技能上有所发展,就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高职物理教材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还应适当增加一定的理论知识内容。

6.综合性

高职课程应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设置,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1)层次化与模块化课程设计相结合

为了使物理课程更好地与专业课程相联系,笔者根据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学科特点、教学对象特点、物理教材的逻辑,对高职物理课程进行了层次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笔者认为,高职物理课程可以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又可以分为通用物理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如图所示)。

通用物理模块主要介绍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物理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清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理的发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在通用物理模块的基础上补充了相关专业知识,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进行了铺垫。物理选修模块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和我国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保持物理课程的系统性,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其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因此,通用物理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物理选修模块这三个部分是不能完全分开的。通用物理模块是所有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则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内容。物理选修模块是一本单独的书,物理选修模块分为上下册,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完成,是否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

分层次和模块化的结合使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物理教材,避免了“一些学生还没有吃够,一些学生已经吃撑了”的问题,不但能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还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

(2)编制物理必修模块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规定某一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指导性文件,应该从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个部分进行非常详细、明确的阐述,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提出基本的要求。课程标准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编写,我们应该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对物理理论知识的要求,可以将一些理论知识变为学生课外的自学内容,为学生课内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

结 语

总之,物理课程要与专业课程在内容上衔接好,就要从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四个方面制订合理的、符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标准。分层和模块化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将物理理论知识与不同专业要求相结合,让同一个知识点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物理课程和专业课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季晴:《五年制高职物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的研究》,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5。

[2]雷光正:《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职教论坛》2016年第18期。

[3]李曼:《关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思考》,《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

[4]杨春华:《高职(五年制)物理教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4。

[5]董绿英、李庆原:《高职课程开发与设计模式的再认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