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机是人们接触外界信息、寻求创业机会的主要渠道,也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计算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价值,系统分析了当前欠发达地区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开展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提高了欠发达地区对计算机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为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精准扶贫 计算机教育 开展方式

基金项目:安康市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高职教育发展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的影响》(项目编号:2018AK04-05)阶段性成果。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突出表现为“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当前,很多地区普遍将“计算机教育”纳入扶贫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突显出了“精准扶贫”的特征。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指导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精准扶贫视域下欠发达地区计算机教育的价值

1.能够拓展人们的信息来源渠道

要解决欠发达地区的贫穷问题,首要工作就是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方面使贫困人口能够深切地感受外部世界的快速发展:人们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求创业机会,提高个人收入,提升个人生活品质,从而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另一方面让贫困人口感受党和政府对于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视程度,准确了解党和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制度,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为看待、接受外界提供的帮助和支持。开展计算机教育可以培养贫困群众使用计算机检索、分析、收集信息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客观地了解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获取最新的信息资讯,缩小区域、阶层间的“信息鸿沟”,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与信息条件,并且奠定坚实的基础。

2.能够帮助人们寻求创业机遇

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不但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而且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娱乐、购物、消费方式,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状态。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代创新、创业的重要“风口”,部分贫困地区借助这一模式实现了创新性的发展,诸如在线农产品交易、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等,未来“互联网+”将继续是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方式。因此,对欠发达地区群众进行计算机教育,既可以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思维,使他们深刻认识网络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又可以让他们了解精准扶贫地区的实际政策,帮助他们设计发展方案,寻求创业机遇,并引导他们进行在线创业活动,这对于帮助欠发达地区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能够指导人们构建互助社群

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欠发达地区群众借助“互联网+”创业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挫折和挑战。贫困群众必须有持续、稳定的互助资源才能够获得更好、更长久的发展。当前,网络BBS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专题网站等大量互助社群为从事相同职业、关注相同问题的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欠发达地区实施计算机教育也为贫困群众提供了更加多样、更具有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使他们根据需要适时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他们能够顺利地创业。这无疑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保障措施,使个人创业能够顺利、稳定、持续地推进。

精准扶贫视域下欠发达地区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计算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普遍开展了计算机教育工作,但在助推扶贫工作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刀切”的教育模式

精准扶贫是与粗放扶贫相对的一个概念,强调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突出“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从计算机教育的角度来说,贫困群众具有年龄、生活经历方面的差异,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教育,有效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调查发现,目前贫困地区计算机教育存在明显的“一刀切”问题,登记在册的贫困人口被聚集到固定的场所,集中接受统一的内容、方法、计划等计算机教育活动,部分年轻群众认为授课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部分年龄大的群众认为授课难度较大,自己无法接受。这就弱化了贫困地区计算机教育的质量,失去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2.教育活动缺乏持续性

计算机技术、应用服务、商业模式处于动态更新中,贫困地区群众需要持续不断地接受计算机教育才能更好地认知、了解、适应外在的社会环境,使个人创新创业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调查发现,目前贫困地区计算机教育存在明显的缺乏持续性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计算机教育后,便意味着此项工作的结束,既没有后续性的继续教育安排,又没有具体的计算机应用帮扶措施。这就导致部分群众参与计算机教育后,继续学习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创新创业的意愿不强,在继续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创新创业中面临具体问题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极大地弱化了贫困群众脱贫的能力甚至是积极参与脱贫的意愿。

3.无法激发贫困群众的创业潜力

政府和企业应该根据欠发达地区资源与环境特征,设计切实有效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引领该地区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促进扶贫工作快速、稳定的推进。然而,每一个贫困家庭甚至是每一个贫困群众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理念,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挖掘他们的创业潜力,促进他们的创业行为,不仅能够刺激欠发达地区多样化的经济形态,使脱贫工作更加扎实更加具有可持续性,还能够缓解政府的工作压力,解决公共资源支出问题。调查发现,目前欠发达地区计算机教育还存在方式僵化的问题,以固定的创业模式带领群众参与计算机学习,对群众个性特征和主体意识不够关注,无法激发贫困群众的创业意识,无法挖掘他们的创业潜力,这就成为当前计算机教育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

精准扶贫视域下欠发达地区计算机教育的方式

精准扶贫视域下欠发达地区的计算机教育工作应充分遵循个性化、持续性、主体性的原则,辅助贫困群众更加顺利、扎实、持续地脱贫致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入“普众教育+个体指导”的教育模式

当前,欠发达地区的计算机教育工作之所以存在“一刀切”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过于突出“普众教育”,而缺乏对“个体指导”的关注。基于此,精准扶贫视域下欠发达地区的计算机教育工作应引入“普众教育+个体指导”的教育模式,对于公共性、基础性的计算机教育内容可以将贫困群众集中起来统一组织教育活动,节省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随后,再对授课对象进行系统调查,了解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情况,可以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个体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与贫困群众沟通与交流,准确把握他们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计算机教育方案,使教育内容、方法与计划更加具有针对性。

2.制订“阶梯式+社群式”计算机教育计划

目前,欠发达地区的计算机教育缺乏持续性,主要是教育工作者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意识导致计算机教育工作存在短时性的问题。基于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制订“阶梯式+社群式”教育计划,一方面要着眼于中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制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阶段性计算机教育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对贫困群众进行计算机教育,逐步拓展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挖掘他们的创业潜力,帮助他们进行创业;另一方面应组建有针对性的“社群”,为贫困群众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并且应该在该平台中为贫困群众答疑解惑。这就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在后续计算机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辅助他们顺利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3.引入“公共方案+个人计划”教育项目

欠发达地区对政府和企业设计的创业方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价值过于注重,对贫困群众个体特征和主体意识关注较少,导致贫困群众自主创业意识不强、潜力不足、行为被动。基于此,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入“公共方案+个人计划”教育项目,“公共方案”是指由政府和企业根据欠发达地区资源与环境特征设计的大型创业项目,为贫困群众提供一个工作机会、创业机遇。“个人计划”是指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鼓励贫困群众立足个人资源、兴趣与能力方面,主动策划创业方案,并提交给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进行点评和修正,由此培养他们的独立创业意识,帮助他们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顺利加以实施。

4.开展“主题教育+公共宣传”活动

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在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机制等都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群众不仅需要积极参与自上而下实施的计算机教育活动,还需要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计算机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快速创新的社会环境,提升个人创业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政府部门在组织正常的计算机教育工作之外,还需开展“主题教育+公共宣传”活动,一方面采用主题讲座、专家讲堂的形式为欠发达地区群众讲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创业模式等;另一方面通过电视、广播、户外媒体介绍计算机技术和创新创业模式的重要性,促使欠发达地区群众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升个人工作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技术鸿沟、信息鸿沟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

结 语

总体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欠发达地区开展计算机教育可以拓宽贫困群众的信息来源渠道,帮助他们寻求创业机遇,指导他们构建互助社群,对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欠发达地区虽普遍实施了计算机教育工作,但“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导致其缺乏持续性,不仅无法激发贫困群众的创业潜力,还弱化了计算机教育的价值。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要引入“普众教育+个体指导”的教育模式,制订“阶梯式+社群式”计算机教学计划;要引入“公共方案+个人计划”教学项目,开展“主题教育+公共宣传”活动,帮助欠发达地区贫困群众顺利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长德:《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9。

[2]江国庆:《农村电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电子商务》2019年第3期。

[3]伦墨华:《“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模式创新》,《农村金融研究》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