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商洛市柞水县通过拓宽教师引进录用渠道,创新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加大教师轮岗交流力度和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措施,努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针对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实际,该县通过事业单位和特岗教师招考,招录专业教师52名;通过大学生就业双选会,引进学前免费师范生1人,引进在外地工作的柞水籍教师3名;与咸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对接,选派71名教育类专业的大四学生来顶岗实习,多渠道缓解教师不足的问题。

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讲和内部结对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多途径培养教师。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派送81名校园长、骨干教师,赴上海、通州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依托“国培计划”开展线上网络学习、线下外出培训,先后输送教师233人次参加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25人次参加“高中教师省级脱产研究项目”。利用假期,从省内外聘请专家教授来柞水开展全员培训、学科培训,培训教师达1700余人次。由教研室组织优秀教师到基层送教送培30次,参与教师200余人次。

用好用活“三项机制”,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干事氛围。继续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管理制、轮岗交流制和新任校长公开竞聘制,同时,严格任用审批程序,确保学校管理人员科学成长、合理流动。2019年公开选聘校长6人,轮岗交流校长18人。为城区及周边学校公开选聘任课教师44名,缓解了城区学校教师紧缺问题。全县交流轮岗教师50人,其中选派支教教师38人,交流教师校长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数的18.7 %,继续推行镇内发展学科教师统派制。教师队伍结构“僵化”、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得到了初步改善。

全面落实边远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补助标准按照地区边远程度不同每人每月设700元、600元、500元、300元4个不同档次,全年发放补助资金431.74万元,解决了全县单人初小和边远完全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极大地鼓励和吸引城镇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学校任教。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