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春天,我参加了一场形式新颖的赛教,8分钟的赛事分为两部分:4分钟的陈述和4分钟的答辩。赛教结束,我登榜了,那年我成为陕西省首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而正是在这次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训中,我系统地接触到了“工作坊”这个概念。

经历了培训,我终于明白:工作坊是团队建设,这是一个要带着一群人进步的形式!虽没有被吓懵,但着实紧张,因为一个人走,或快或慢都可以自我调节,而一群人走,大家秉性不同,性格各异,如何协调?加之自己是做教学工作的,不太懂如何管理工作坊整个团队。更何况工作坊管理是没有行政效力的管理,一个一线的再普通不过的教研员,如何能引领一个团队,让团队成员都要不怕辛劳,努力做到专业提升?如何引领一个团队,让团队成员都要以团队为荣,凝结团队思想一起成长?这些都成了当时困扰着我的问题。

不过办法总比问题多,工作坊组建工作还是如期开展了。作为省级的学科团队一定要有省市级的能手参与,但立足当时我所在未央区区域的发展现状,几乎找不到几位语文学科省市能手。机缘巧合下,临潼区马额初级中学的刘宏与我同行送教下乡。刘宏是位省级教学能手,他就成为我们团队里最高级别的成员,而后的日子里,刘老师的踏实认真,如黄牛般勤勉刻苦,为工作坊团队的全体成员做了表率!因为要建立团队,我最初的想法,是吸纳我所在区域各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加入。然而事情并不如我之前所想那样困难,大家热情高涨,纷纷介绍身边老师加入。有的老师原以为这是一个荣誉团体,做一两次活动就结束了,待大家进入工作坊才发现,成为工作坊一员,要付出许多努力,才有个人专业成长空间和平台。随着队伍建设的日趋完善,我们形成了以“修德固本系教育,精业研学尽躬行”的团队宗旨。2015年8月,我被命名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我们由十余名核心成员组成的“陕西省于红梅工作坊团队”也得到认证。

一年的工作坊团队建设,我们取得了成功,我们团队有多位成员晋升为省市教学能手。从最初的参与,大家渐渐变得更加亲密与美好起来……2015年在我申报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中,我们又一路同行。就这样,我们一起走过了五个年头。每学期我们都要制订开学工作计划,到了学期结束,也一定要召开一次工作坊的总结会。十余位骨干成员全部进入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我们团队有未央区的名师4人、5位市级能手、6位省级能手、2位省学科带头人、1位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2019年3月,我当选为陕西省第三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坊也升级为陕西省名师工作室。如何在这样的名师建设平台上,带领团队争取新的进步?执教各级公开课、开展课题研究、公益送教送培、定点帮扶共建的活动如何再继续?怎样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引领?这些问题成了是我重新思考的要点,于是我们策划开展了以名师工作室成员为主要参与者、辐射带动区域的“心源百日读写”活动。

“心源百日读写”活动方案

诗人贾岛曾在《戏赠友人》中说:“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道出了他的创作心得,即诗文需要经常落笔,诗思才情才不会枯竭。为进一步激发我们教师的写作兴趣和内驱力,建立学习提高共同体,营造互帮互学,互相激励,协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搭建教师自我展现、自我成长、自我督促、互相影响的发展平台,特开展“心源百日读写”活动。

活动开展对象:

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未央区中小学骨干教师。

活动开展时间:

2019年3月1日—2019年6月15日。

活动开展方式:

1.教师自愿参加,教师以个人或团体形式提出加入活动申请,经学校审核后,加入共写活动;

2.借助网络,利用下载“简书”APP免费软件;

3.在活动期间,每人每天完成有一定主题的600字写作文稿,可参看“活动主题划分建议”;

4.活动主题划分建议:

5.加入活动的教师除每天推送文章外,还须对群里发送的除自己之外的至少一篇文章进行点评。

活动延伸拓展:

1.活动按教师参与创作的数量分设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

2.活动组委会向“语文未央”微信公众号推荐发布稿件;

3.活动结束,按主题内容编辑成册,形成教研成果。

重要说明:

1.本活动属于民间组织的自发性的学术活动,没有任何项目的收费及强制要求;请老师们自觉遵守规定,共同维护活动的正常开展;

2.活动期间禁止任何反动言论或不健康内容,保持学术活动的纯洁性。

让老师拿起笔,书写自己的教育经历,讲述教育故事,剖析自己研磨教学反思,比较教学内容,发现学生成长,以“我”的角度看名师课例……从3月1日到6月15日,整整一百天,我和我们的老师坚持下来了!

回想最初的设想,其主要目的是:

一、主体实践建构,体验写作的艰辛与快乐。老师的读写过程,是基于教师“培育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理念开展,唤起教师的主体意向,激发教师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读写成长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成为教师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阅读思考、创作记录,寻找到老师与学生在写作体验上的共同语言,追求“教学相长”。

二、专注日更记录,促进习惯养成。阅读与写作,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用写作的输出倒逼阅读的输入,让老师获取宽广的阅读视野,再做到读思结合,读写相融,丰厚教师底蕴。让老师们积累教学素材,提升理论素养,100天培养一种习惯。

三、创设写作任务群,驱动磨炼意志。意志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炼,在读写方案的策划中,每十到十五天规定有不同写作内容,督促老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深度思考,讲求实际,客观地、冷静地观察审视,以求得对课堂现象做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倡导《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提高思辨能力。

四、建立学习共同体,分层级运作,团队式成长。创设“语文未央”微信公众号,作为交流平台,对外交流团队思想。建立以工作室核心成员为主的学习共同体,群体作业,个人完成。设定长到一百天、短至两个星期的目标,分阶段、有层次运作,让教师拥有专业尊严成为团队式成长的追求。

五、创新团队建设范式,形成名师团队风格。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抽样调查了多个名师工作室的组建情况,发现大部分工作室的成员组成起点较高,团队由教学成熟型的教师组成。相比较之下,立足我们工作室的现状,选取教师教学力的薄弱点,也是教师最易入手、在一定时间内能获取实效的——读写结合形式,为了集体的荣誉,让团队协作式成为督促力,创造团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鲜明特色。

六、辐射带动,引领进步。以工作室团队为主,辐射带动区域的老师,以老师自愿的形式加入,就有了内驱力,让写作成为兴趣,让兴趣变为持久的意志力,让进步成为老师的内驱力。

2019年6月10日,当我再次打开简书APP,细数每个美丽头像下的文字时,我看到了:于红梅10.4万字、刘宏7.5万字、姜蕊8.8万字、张琳7.3万字、崔宝玲7.9万字、郭薇7.7万字、赵萍7.8万字、曹永兵12.4万字、王永利6.6万字、董雅凤6.3万字、南楠5.8万字、贺锐6.3万字、权妮6.3万字……的书写量,还看到前后有近百位老师通过简书、QQ的形式参与这项活动。我们的老师在这一百天里,经历了很多:有困顿辛苦、劳作无暇、提笔难书;有黔驴技、穷、羞涩稚嫩、怕人取笑;有才思枯竭、疏于考证、惶恐应对;但也有文思泉涌、金句频出、理念前卫;还有反思提升、推敲审辨、美文佳作;还有凡人主张,观点鲜明,构思奇巧的行文呈现。

一百天的锻造,让大家的心走得更近了,我们终于走出了第一步……我想在不远的将来,名师就会在他们中间诞生!

2019年3月,在陕西省第三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训会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给大家作报告,依稀记得他说名工作室主持人成长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跟着别人学着玩”,这大概指的就是向他人学习的模仿阶段。第二层是“自己要玩出点儿名堂来,与伙伴玩”,自己虽没有玩出什么名堂,但在工作坊的建设中,有了志趣相投的伙伴,我一直在努力。第三层是“带着一群人一起玩”。从工作坊到工作室;从2001年起策划未央区“春夏秋冬”教学节到2010年开展的“校际间交流”特色教研活动;从2014年帮扶共建团队的组建再到2019年的“心源百日读写”第一季;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到“本真语文的教学实践策略研究”;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随机写作实践研究”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中小学教学衔接实践研究”;从《一路花香》的团队集册到《语文未央》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用自己的做事风格、教学思考和行动去影响他人。既然“一群人一起玩”,那就像黄老师说的那样,“玩得开心且有收获”,期待我和我的伙伴玩出花样,玩出乐趣,玩出精彩!

作者单位:西安市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