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钢琴演奏是一种表现优美、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传播过程中深受人们的喜爱。著名练习曲《叹息》是李斯特的力作,以其优美的旋律、浓烈的抒情以 及高超的演奏技巧备受钢琴演奏家的喜爱与推崇。笔者对《叹息》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并对其演奏技巧的训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练习曲《叹息》 艺术特征 技巧训练

钢琴演奏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让观众获得美妙的视听享受,还能让观众感受到钢琴演奏家、作曲家的情感及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钢琴演奏曲目的理解与认知。但是,高水平的钢琴演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钢琴演奏者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且在演奏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表达方面要精心揣摩。李斯特的练习曲《叹息》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丰富的情感表达、优美的旋律,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笔者从《叹息》的艺术特征出发,系统总结《叹息》在艺术表现方式上的特征,进而对《叹息》在钢琴演奏中的技巧训练进行了系统阐释。

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

1.结构曲式方面充分彰显了自由性

《叹息》在结构曲式方面具有充分的自由性,这种自由的结构曲式让该曲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第一,李斯特在《叹息》中运用了“主题变形”的手法,在各个段落中将主题进行恰如其分的变形,把各个音区的音色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即对立又统一,且层次感十分鲜明的特色。第二,《叹息》创造性地运用和声,大胆引入交响性、歌唱性的因素,在演奏过程中,积极模仿小提琴的跳弓,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冲击力。第三,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两手交织弹奏歌唱部分,双手琶音的衔接完成伴奏部分,多种声部互相交织,将音乐旋律发挥到极致,令人如痴如醉。

2.音乐与标题的完美融合——“诗意的标题”

李斯特十分强调音乐的核心地位,在充分尊重音乐核心地位的同时,他认为,音乐和标题文字同样需要有机融合,应不断拓展音乐标题的内涵与外延,尽力为大众彰显音乐标题的美。

李斯特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乐曲家,《叹息》是他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三的作品。在这个作品中,李斯特以《诗意的随想》为标注,三首音乐分别为《哀诉》《轻盈》和《叹息》。《叹息》非常有田园意境,在优美的旋律之下,借助结尾处下行全音阶的大三度和弦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叹息。乐曲将琶音进行大量分解,乐符美妙的律动,将人的思绪一点一点拉回现实,再多的想象与怀念也只能化作叹息。同时,因这首曲子始终都贯穿着海边的波浪声,具有水波荡漾之感,也让不少人对该曲的名称进行了其他的定义,如《大海》。不同的标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正是这首练习曲的魅力所在。

3.音乐旋律中蕴含充沛的情感

《叹息》充分彰显了李斯特的音乐创作特点,充满激情、活力,气势磅礴,且极富诗情画意,让人有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之感。

首先,《叹息》通过一连串的琶音将听众缓缓带入音乐,犹如湖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由此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其次,该曲子通过转移调性与和声色彩、多角度多层次转换音区等方式,利用音乐的起伏变化带动听众情绪的波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将人们带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让思想自由地翱翔……音乐旋律中蕴含着充沛的情感,具有如诗如画的意境,备受大众喜欢。在各类钢琴演奏会中,《叹息》均为诸多演奏者的首选,该作品也是诗歌与音乐完美融合的例证。

4.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

李斯特是一位思想大胆且思路开阔的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处处都彰显了探索新表现手法的痕迹。《叹息》的另一个艺术特征就是在音乐创作风格上的独特性。在这首曲子中,李斯特巧妙地吸收了肖邦的创作风格,对黑白键的分配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不仅在音域的扩展方面进行了个性化设计,还在曲子中加入了一些独特、精致的修饰,使钢琴的音色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在柔和的旋律中,乐曲为听众展现了一幅广袤的天地,又在结尾处发出叹息,将整首作品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练习曲《叹息》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探析

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曲以炫技著称,《叹息》中的演奏技巧也是十分灵活与巧妙,演奏者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把音乐的内涵充分表达出来,呈现出高水平的艺术表现力。

1.演奏技巧的灵活运用

在钢琴演奏中,只有让技巧更好地为音乐服务,才能更充分地将音乐的美展示出来。在练习曲《叹息》中,各式各样的琶音、双音、连奏、远距离的转移以及半音阶等技巧,都需要学生不断揣摩、练习,这样才能够灵活自如地掌握这些技巧,提升自己钢琴演奏的水平。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加强琶音的灵活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对于一些音节的灵活性掌握不够,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练习曲的熟悉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教授或引导学生如何掌握这些技巧。对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灵活性和预见性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不同部分的琶音做不同的处理。例如,在弹奏引子部分的琶音时,腰、肩、臂、腕的动作一定要协调一致,灵活自如,速度均匀如一。而中段的琶音比较强调右手琶音的伴奏曲,因为右手琶音中还有其他双音,因此,需要学生充分调动手腕和手臂的起落,达到支援手指的作用。在这一个过程中,所有的动作必须与大拇指的转动有较好的配合,如此,才能将乐曲一气呵成地弹奏完。再例如,尾声部分的琶音更强调十个手指的充分运用,需要学生不断练习手指的张力和单根手指的独立性。在演奏《叹息》尾部琶音时,学生一定要学会用腕部动作带动手指,增强手指力量的分布以及手指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将整首曲子演奏到一个新的水平。

其次,要重视对双音节奏的把握和协调性的掌控。《叹息》中出现了八度和三度的双音,它们对演奏手指的协调性要求十分高。在弹奏双音的过程中,需要两个手指同时抬起或者按下,这就要锻炼每根手指的力度和速度,手腕放松,小指力度要比其他手指的力度稍强,才能弹奏出比较和谐的双音。所以,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指部力量练习,重视其在弹奏过程中的轻重缓急,使其能更加协调地表现出双音。

再次,重视连奏的双手变换及动作。连奏对双手的灵活性要求较高,如何把握连奏技巧,能驾轻就熟地掌握连奏,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技巧。在《叹息》的八度演奏中,采用了反手演奏的方法,对双手协调性的要求十分高。在弹奏过程中,对学生的左手横跨速度要求也比较高,左手横快速度必须要快;在演奏连音的时候,手指要有预见性,为下步演奏做好准备。连奏中手指及时离键可以转变为半连奏,这就对大拇指提出了要求,演奏者要熟悉大拇指下键的位置,且能够精准定位下键,因此,该乐曲还需要学生加强对大指的练习。

最后,加强远距离转移和半音阶的训练。在远距离转移中,要注意练习手指的垂直度,落键时要尽可能地保持手指垂直。同时,该动作对手臂也有较高的要求,在弹奏的过程中手臂要有目的地带动手指,帮助手指找准远距离的那个音,故而,手臂需要“抓”好音键位置,最终要给观众呈现一个双手在键盘上飞舞的美妙视感。而对半音阶的训练则重在强调身体和手指的放松,学生应在指法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增强手指的控制力,让手指尖对键盘的反应灵敏而及时。

2.触键的技巧训练

钢琴的每一个键都有着自己的特色音质,不同的键给听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要进一步使手指、手臂保持协调,加强对力度的控制,由此才能获得期望的音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强调学生对指力触键、手力触键及臂落触键的练习。

首先,加强指力触键的教学与练习。指力触键在《叹息》中是经常用到的,因为《叹息》以琶音为伴音,对手指触键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在练习过程中,手指要放松并稍微舒展,不能过于弯曲,尽量做到用指腹的部位去触键,这样弹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时而喃喃细语,时而委婉动人,时而深情款款。

其次,加强手力触键的教学和练习。在《叹息》演奏中,为了防止伴奏声部掩盖了主旋律,就要借助手力触键去突出主旋律的音色。在手力触键时,必须要注意手和前臂在身体的正前方,一定要先水平抬高,然后再迅速地向下击键,手腕和前臂一定要保持放松的姿态,同时,手指朝下触键的时候要稳固,学生可以根据曲子的节奏、力度选择手力触键的方式,从而保证手力触键时的音色更加明亮、通透。

最后,加强臂落触键的教学和练习。臂落触键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整个曲子三度演奏的整齐,也是为了使曲子具有更加绚烂的音响色彩。在《叹息》的演奏过程中,进行臂落触键时,要求前臂或者全臂在突然之间全部落下,在这个重大的推力中推动所有需要弹奏的键。《叹息》呈示段结尾处应采用手力触键和臂落触键相结合的弹奏方式,这样可以精准地表达出演奏者要想表达的情感。在呈示段与中段中间的过渡段演奏中,采用的是全臂触键,提升了整个八度连奏的音响效果。这一过程对于手臂、手腕、手指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有着极高的要求。

3.踏板的技巧训练

踏板的训练对于钢琴演奏来说至关重要,踏板的熟练运用直接关系着乐曲演奏的成功,因此,针对练习曲《叹息》而言,学生同样需要加强对于踏板的技巧性训练,以此增加乐曲的音色、音质,将乐曲的艺术内涵和魅力充分展现出来,提升整首曲子的音乐内涵。在《叹息》中,处处都贯穿着踏板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情况,踏板的种类可分为音前踏板、音后踏板、同步踏板以及颤音踏板共四类。《叹息》中大部分的琶音都是采用了音后踏板的方式,极个别地方运用音前踏板、同步踏板和颤音踏板。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曲子的具体情况加强对脚力度、预知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衔接性的训练,以保证踏板的正确运用,从而更好地表现出曲子的魅力。

结 语

《叹息》是李斯特的名曲,以其纷彩多呈的艺术特征、情感与技巧的完美融合备受世人推崇,同时,该乐曲中的各种演奏技巧也需要学生参透其精髓与重点,不断地反复练习,才能有所成就。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练习曲的示范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练习曲的特点进行举一反三,加强学生对相关技能的练习和巩固。例如,待学生将《叹息》练习熟练之后,可以将其中的相关技巧融入其他钢琴曲目的练习中,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叹息》的练习,还能实现技巧的迁移和学生整体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教学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湛谊:《李斯特练习曲〈叹息〉的钢琴演奏与教学》,《音乐时空》2015年第4期。

[2]董婉:《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征》,《艺术百家》2011年第S2期。

[3]陈雪:《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钢琴演奏及教学研究》,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