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学习对外汉语的动机是决定其外语学习成效的根本因素,而对长期留学生学历生学习情况的调研是学习动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长期留学生学历生的重要生源地,该地域学生增长迅速,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西北大学本科在读四年级留学生,攻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主要来自东亚、东南亚和中亚,有两位学生来自欧洲。研究对象是高级水平的汉语学生,个别同学的汉语水平接近母语表达程度。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采访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2份,有效回收问卷18份。研究表明,具备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其汉语水平较高、学习动机较复杂。本文结合各学生的个人情况、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综合讨论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期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长期留学生学历生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9JK0820)。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

在对外汉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决定其外语学习成效的根本因素。针对留学生开展的对外汉语学习研究已备受学者关注,研究重心由语言知识的研究逐步转向学习动机的研究。本文学习动机研究的出发点是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差异[1],留学生学历生是学习主体,将其作为学习动机的调查对象,就对外汉语学习研究而言有较大的填补空间,其汉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策略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动机这一概念源于需要,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2]。社会心理学定义了动机、需要与诱因之间的关系;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需要源自人类因缺乏而力求想要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来说,追求知识的欲望能否得到满足是激发其行动的普遍动机。就学习动机而言,诱因包括教材、教师及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定义是,作为学习者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该机制的有效运行能激发个体自主学习并维持学习状态,可使其更坚定地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各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展开了剖析及研究。Gardner和Lambert探讨了不同社会环境、文化社区对语言学习动机的影响,提出语言学习动机包括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3]。Dornyei创建了语言学习动机三维框架,该框架从三个层面解析学习动机:语言层面、学生层面和学习情景层面。三维框架融入了社会效能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因素主要考查其语言自信度、语言使用焦虑和归因等;学习情景包括课程动机、教师动机和学习集体动机等[4]。该框架展示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其模式能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学习动机,并可呈现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趋势。

结合各类型留学生的特点,中外学者在该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汉语水平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态度等变量关系。研究者王恩界等调查了百名来自越南的汉语学习者,发现汉语初学者主要表现出融入型学习动机,多以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促进汉语学习[5]。张欣和田雨鑫调研了来自中亚的近百名不同学习阶段的留学生,结果表明,初级阶段的学生融入型学习动机较为强烈,而工具型学习动机相对较弱;中高级阶段的学生多表现为工具型学习动机;高级阶段的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较低,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更多的鼓励、表扬和鞭策[6]。在部分研究中,融入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会同时出现。在学生汉语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学习动机会呈现多种动机兼备的状态,课程难度越深挑战越高,学习动机越难以激发[7]。各学者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动机变化,适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美国学者温晓虹讨论了对外汉语的学习情感态度与动机的相关性,调查了美国一些大学汉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动机差异,结果表明,学生民族背景对学习动机有显著作用,但工具型动机作用发挥不突出[8]。

综上所述,具备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多是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其学习动机较复杂。研究者应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学习策略及其学习效果讨论学习动机。

长期留学生学历生学习动机的调查

本研究调查了长期留学生学历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其异同之处。调查对象为西北大学本科在读四年级留学生,攻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主要来自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只有两位学生来自欧洲。大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HSK5级,属于高级水平的汉语学生,个别同学的汉语水平接近母语表达程度。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和采访,共发放调查问卷22份,有效回收18份。调查结果显示,汉语为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学历生学习汉语主要受工具型动机的影响。在“学习汉语是否因为喜欢中文语言”选项中,表示“喜欢”的相对较多,占比为47.1%,而15%的学生为“比较喜欢”;选择“学习中文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提升工作能力”的学生占比最高,为58.8%;87%的学生选择“学习中文不是为了来中国工作,是因为熟练的中文有利于毕业后回本国找到工作”;64.7%的学生认为“学习中文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经验及文化,学成归国后可促进本国发展”。

几乎所有学生在“学成后是否打算留在中国甚至移民”这一选项中选择“不是”,因此,融入型动机较弱,可忽略不计。这一结果与研究者成宜阳对高级水平汉语学生的动机调查结果相反,在其研究中,学生汉语水平越高,融入型动机越强,高级水平的学生受“想要在中国长期定居”这一强烈融入型动机的影响而要学好汉语[9]。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与被测试对象、人数及其国家有关。成宜阳的研究对象未区分国别与专业,而本研究中的对象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贸易专业的留学生,其学习目的明确,职业规划清晰。

当学生被问到“是否希望借助中文传播自己本国的文化”时,有超过五成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但在笔者后续采访中他们表示,自己是抱着文化交流的初心来求学,希望学习中国文化并做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一位来自韩国的学生介绍了自己的文化交流梦想,她喜欢语言,擅长说英语和汉语,自从2015年起就在西北大学学习汉语和国际贸易。她致力于向中国学生介绍韩国文化,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国际文化节,负责韩国展位的布置和民族服饰展示,她喜欢介绍本国文化。大四的专业课很有挑战,毕业论文也迫在眉睫,她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专业课程。

此次参加调研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均超过4年,其中近90%的学生在来中国之前已学习过汉语。本次研究调查了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的原因,40%的留学生认为“中国的学习环境比较好”,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现阶段中国的经济环境很好,是亚洲的发达国家,在中国求学深造并获得专业文凭可为今后找工作提供保障”。一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女同学讲了自己来中国求学的原因,其家乡的女性普遍结婚较早,而文化程度高的女性会较晚结婚并拥有自己的事业。她期望毕业后回到祖国能成为一名跨国企业的员工,从事国际贸易或跨文化交流类的工作,梦想是拥有自己的生意。她选择来中国学习的动机是,中国大学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严格的教学计划以及科学的教育引导。中国的文凭在她的家乡是受高度认可的,她的姐姐也曾在中国求学,毕业后顺利就职于政府核心机构。

长期留学生学历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调查

本次研究还调研了长期留学生学历生汉语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留学生学历生的学习策略及学习时间与其汉语成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63%的学生通过了HSK5级考试。HSK5级考试是专业生合格毕业的必要条件,学生全部通过了HSK4级的考试。除专业课以外,学生平均每天学习中文的时间多为“一到两小时”,占比29.4%;“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汉语的比例为64.7%;73.3%的学生“在汉语课堂”学习汉语。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方案要求留学生学历生每学期学习汉语课,保证至少修一门汉语课(一位汉语水平接近母语的学生获得了免修资格),60%的学生选择“通过电视媒体、书籍和参与中国朋友的社交活动”这一方式学习汉语;46.7%的学生选择“读课文、背单词、做习题”提高汉语水平。

选择“其他方法学习汉语”的学生介绍了自己的汉语学习方法。一位来自老挝的学生更喜欢用写博客的方式学习汉语。他开设了自己的博客,用日记记录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日记写作会使用目标语语法,用目标语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方法可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和自主性[10]。一位越南学生表示,他写日记的时候更专注于如何用学过的语法和单词精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此,他会查字典、比较近义词,同时,他也会经常请教老师,就课堂语法的表达和实际运用的感受进行交流。他表示,相较于和中国朋友无主题的闲聊,用汉语写日记能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学校应进一步满足高级水平汉语学生的需求

根据高级水平汉语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校应继续为其开设侧重于实用交际口语与汉语修辞的对外汉语课程。实用交际口语课程应包括演讲、辩论及说服等高级演说方面的知识,以汉语为媒介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些理论知识可以满足学生对高级交际技能的需求,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高级水平的学生可以适当参与一些比赛,如“汉语桥”中文演讲大赛等。汉语修辞课程为写作类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基础与应用文体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包括应用文、说明文、论说文、记叙文、修辞方法专项训练以及毕业论文研究计划及框架等体裁[11]。汉语修辞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成语、俗语、谚语等,学习修辞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文化。

学习动机影响长期留学生学历生的汉语学习经历,高等教育一线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且积极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致力于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引导,为其合理设计语言学习任务。教师应结合留学生民族与文化的背景差异开展教学活动,重点关注其个体差异与需求,将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引导作为汉语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断激发其汉语学习动机,以提高教学效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特点各有不同,东亚、东南亚学生在社交工具型动机上与中亚学生有显著差异,对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文化背景,针开展对性的教学活动。高级水平汉语学生应进一步巩固工具型学习动机,强化专业汉语的表达与写作,为今后的应用和交流沟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外语教学》2002年第23卷第4期,第58-62页。

[2]贺阳:《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语言文字用》2008年第5卷第2期,第23-31页。

[3]Gardner,R.C.&W.E. Lambert,Attitude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72).

[4]Dorbyei, Z,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no.78(1994),p.273-284.

[5]王恩界、〔越南〕武玉香篱、范氏清平:《汉语学习动机、策略与汉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对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调查》,《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年第17卷第3期,第74-78页。

[6]张欣、田雨鑫:《基于认知视角的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相关性研究》,《高教学刊》2015年第3期,第3-4页。

[7]黄年丰:《外国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和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5期,第113-114页。

[8]温晓虹:《汉语为外语的学习情感态度、动机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第27期,第73-85页。

[9]成宜阳:《不同水平汉语习得者的动机与态度研究》,《现代语文》2018年第3期,第152-162页。

[10]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ited in Cook,G. & Seidlhofer,B.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5)p.25-44.

[11]秦惠兰:《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期,第40-46页。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