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趋势下,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直接影响,各大高校在逐渐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便能进一步适应教学环境的实时变化。近些年,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改变,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学依旧有待进一步创新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所以,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与质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据此,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师 教学模式 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误区

1.认知阶段误区

国外先进的体育教学模式极具吸引力和新颖性,以及可操作性。我国高校在引入时,并未深入探究其中相关理念,只是为了引进而引进,单纯模仿他们的体育教学模式,却忽略了对相关理念的引入。而不具备灵魂的躯壳,根本无法长久生存,缺乏先进理念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很难长时间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2.选择阶段误区

(1)规律误区

体育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教学规律。首先,高校在设计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应明确要求该模式既与普通学科的认识规律相同,又符合体育学科自身的独特规律,即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规律等。其次,高校在选择体育教学模式时,还应注重与本校学生的特色、认知规律等相符,应适应于本校学生的发展。

(2)构成误区

任何教学模式都包含四大部分,即教育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条件。高校科学、合理地选择体育教学模式时,需要对各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考虑,不同的模式都有其相对应的理论、过程、体系及条件,彼此之间不能混淆。

(3)要素误区

高校在选择体育教学模式时,应明确其与其他教学要素间的密切联系,即计划、目标、内容、结构、方法、教师、学生、评价等。只有与其他教学要素及相关标准要求相符,才能顺利将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从而产生更好的实用价值。

3.实施阶段误区

(1)操作误区

在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切忌一味求全,如果全面涉及教师、学生、设施设备等各个环节,将会无法明确主题,难以发现关键问题。所以,高校应先在小区域内验证,然后再构建可行、有效的相关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最后大范围推广与实施。

(2)管理误区

体育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还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等部门相互协作、共同管理,不论是哪一方或哪一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造成直接影响,甚至还会被迫停止,导致整个计划都无法实现。

(3)评价误区

高校在试行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一段时间之后,应注意对其具体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即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全方位的评价,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同时,高校还要积极关注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大程度地防止各种衍生问题的出现,从而为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指导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模式的核心,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以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为主,但是近年来,许多高校都根据自身情况转变了教育理念,将培养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当然,仍有少数体育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认识不足,没有与时俱进,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教学指导思想的深层学习,以提高其对教学的综合认识。

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其对于扩大体育教学空间形成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在明确体育教学模式的总趋势和总方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对体育教学时间的安排都比较合理。许多高校在与国家相关规定相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特色、地域差异等,对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安排。

3.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实际上就是教学环境、场地设施、教学器材等,是教学进一步实施的必要条件,也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其一,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配置并不完善,尤其是造价较高的场地设施,还有少数学校未实现现代化体育场所的构建,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难以实时接触新项目。所以,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场地设施还有待健全,现代化与综合型体育场地也急需完善。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可利用操场进行跑步、跳远等常规项目的训练,但是部分专业项目的场地却比较匮乏,这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运动需求,进而大大制约了教师与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二,高校体育教学器材不健全。当前,只有少数器材能够满足体育教学需求,品种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多样性需要。另外,部分学校更换体育用具也不够及时,如网球、羽毛球等因使用频率高,损坏速度较快,如不及时更新,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师资结构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教师是最关键的人力资源,也是体育工作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但是在学历上,以本科学历教师居多,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教师的学历相对偏低。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深化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或积极引进更多高学历、高能力、高水平的教师,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

5.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并发展其体能,而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训练不多,在教学内容上也大大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健身需求的重视,根本体现不出体育教学的现代性。高校几乎很少开设健美操、瑜伽等大学生感兴趣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不具备开设课程的条件。

6.教学方法

高校的体育教学形式大都是依据学生兴趣设计的,其中多数院校以年级划分,进行分班教学,有的项目按照性别进行划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有一些体育教师依旧利用讲解与示范的方式,没有重视学生的感受,为学生提供的自行练习时间过少,教学过程单一、呆板,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加上教师缺乏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有效引进,对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不够,从而使得其教学效率与质量难以提高。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策略

1.更新指导思想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所以,必须先树立科学有效的、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师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另外,在体育教学中,高校还应基于全面发展的角度,积极引入现代化教育思想,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人才。

2.丰富课程设置

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要适当增添一些学生有兴趣的项目,如拓展训练、瑜伽、健美操、野外生存等,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缓解教师的压力。同时,高校应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加一些与大学生身心特性相符的体育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高校教育事业而言,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是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的关键所在。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质量、学生健康发展之间息息相关。所以,高校应高度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为教师提供多元的培训平台,全面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体育教师人才,从而实现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

4.突出本校特色

各大高校应就本校实际情况、学生特点及所在区域的特色,创建与学校、区域特色相符的体育教学模式,将自身特色凸显出来。同时,还应努力把校内与校外的体育活动、课内与课外的体育活动全面结合,构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全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1.原则

(1)创新课程内容

高校应遵循精细化、实用化等原则,适当增添实践性与应用性课程,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传统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是在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理论之后,才进行后续的技能教学。而全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技能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进行体育学习,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得以深化,还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应注重提炼学科课程与技能培养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的讲授顺序,使得课程内容彼此之间实现相互联系与对照,从而促使学生将教师所传授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内化吸收。

(3)实现全程一体化教学

高校要为学生创建教学技能训练场所,保证技能培养的连续性,在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之间实现全程一体化教学,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技能。

2.构建

全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非是传统的阶段性技能教学,而是系统的、立体的技能培养过程,其主要把技能培养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时期,也就是基于课堂教学,将技能训练贯穿于各学期的体育课程中。在不同学期的体育教学中,侧重安排相应的运动技能训练项目,并与第二课堂实现有机结合,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教学训练与竞赛强化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多层次、综合培养教师与学生的体育素养与能力,推动学生及时内化知识并深化技能。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形势,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开拓了体育教师实现专业化、综合化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应对体育教师全身心投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给予认同与鼓励,当其遇到问题时,学校应及时给教师提供帮助,或出台相关措施加以解决。虽然,近些年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模式依旧有待进一步创新、优化,以便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深入了解体育教学的本质,明确体育教学的任务,掌握体育教学的规律,确定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核心地位,基于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带动体育教学创新发展,开创体育教学的新形势、新局面。同时,高校还要深化人才培训培养,构建全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中,不仅要突出体育专业学生的优势,还要弥补其不足,将技能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景江浩:《体验式学习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品牌》2015年第1期,第279页。

[2]王满:《面向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39卷第9期,第185-188页。

[3]文小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17期,第150-151页。

[4]周学兰、曹勋:《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18期,第83-84页。

[5]邓良标:《高校体育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20期,第103-105页。

[6]张平平:《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科技资讯》2016年第14卷第17期,第98-99页。

[7]徐浩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第4卷第1期,第49页。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