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职业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职业教育需求,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革与重构,就会给整个职业教育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本文对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框架的核心要义进行了简要论述,并针对如何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提升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供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 “互联网+职业教育” 信息化发展框架

课题:2018年教育部信息化教指委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课程智慧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8LXB0100)。

引 言

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也开始向培养综合化的高素质人才方向过渡,为了能够满足“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国务院发布相关文件强调,互联网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融合,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强化生产力和创新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利于我国形成更加先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社会形态[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职业教育”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框架的核心要义

1.“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某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并简要介绍了“互联网+”的优势与发展特点,随后“互联网+”在国内形成一种潮流并开始普及。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被国家以及政府机构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会议中。2017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想要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就必须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这是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专家与学者预估未来学习者80%的知识结构以及取得知识的方式是源于互联网。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深入与渗透,全世界的教育模式也迎来了第四次改革,强调要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求,以向学习方提供转化内容的教育为核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当前市场中主流技术的发展节奏相统一[3]。无论是在理念学习,还是在教学资源的取得方式上,以及学习环境等方面,职业教育课堂沿用的单一化、封闭式传统教学模式都严重阻碍了整个教学的进度,同时也难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这对于培养多元化、综合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极为不利的。教育是国家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而职业教育当前所面对的压力是最大的。

“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落实与推进,不但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还能强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同时还满足了当前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是现阶段整个职业教育建设的重要核心,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从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开始着手改变。

2.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框架的核心要义

“互联网+职业教育”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前提,构建生态文明与教育相结合的个性化、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只需对整个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评价内容等进行数据记录、分析,就可实现混合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互联网大环境下,职业教育的教师也越发重视自身的网络教学水平,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化人才培养效果,这一点和传统的单一化职业教育模式存在巨大差异[4]。在教学中,职业教育教师借助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影响,让学生多次获得学习契机,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互联网平台上,任何一个学习者都能够参与职业教育学习及职业培训,让自已的职业素养更加完善,发展空间更加高远。

相较于其他教育模式,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与时代发展的节奏结合得更加紧密,它把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三方进行科学的联合,构成一个重要的结构,而且还健全了内部保障机制、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等方面,使“互联网+职业教育”成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助力。而重新构建之后的职业教育框架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构建一个和谐、良性的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随着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国内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机制也在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通常情况下,职业院校先是将校内实训实验室所制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到校内外实训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再到后来的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顶岗实习模式。职业教育逐渐显露出多样的教学模式及多元化的教学特点,借助这些优势,不断促进教学质量及教学标准的提高。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互联网+职业教育”中,能够使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三方受益,实现三方共赢的目标。

1.满足学生需求——信息交互和理实一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中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已显得格格不入,不被学生所接受。而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交互优势,不但能够让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三方具备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还能发挥情感、教学以及课堂知识的互动作用,对满足学生综合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极为有利。为了能够全面落实信息化教学改革,正确采用翻转课堂以及云技术等,职业院校必须要以一些针对性强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突破时间与空间对教学的限制,努力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教师可利用当前热门的微课视频、微信公众号、QQ视频[4]、云课堂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手机答题以及手机签到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这种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方式,可帮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有利于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讨与交流。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完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全面推行任务实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强化教学效果。

2.实现学校需求——供给侧改革与工学结合

随着产业转型的深入,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环境下,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行业的重要使命。因此,各职业院校都必须要正视自身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制订适宜的改革方案。“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推行,不但能够促进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水平[5]。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实训难的问题,还能让学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运用“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方式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牢固结合。

“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重构

“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融合能够发挥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教学主题、教学过程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包括考核、设计等)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1.教学过程的重构

慕课、微课以及远程教学模式的出现,使教育信息化的布局被重构。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下,职业教育课堂的教学也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向全方位教学转化。学生从职业教育准备环节向终身制教育方向发展,从重视学习成果到细化学习过程,这些均体现了职业教育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出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其多元学习模式(如混合式、协作式学习等)并存的便利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职业学习机制。这些机制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不再受学习时间与地点的局限,只要有一台能够接入互联网的设备端,就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全面发挥了线上线下的双线式教学,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5]。

2.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构

在“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鼓励教师推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保障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中,不仅有结果评价,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并参与考核。线上学习系统能够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将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通过视频展示。另外,教师也可通过登录在线课程平台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变化进行了解,为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提供参考[6]。这种完全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有效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还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观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教学能力的重构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职业教育教师必须要主动利用大数据优势,进行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其学习情况进行甄别,帮助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其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再通过查验教学方法、完善课程组织等方式确认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否合理。所以,教师在落实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还要够落实信息化教学的意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是只负责教书育人,还要兼职其他事务(比如说职业监督员、教学评测员、职教学习历程指导员以及教学平台组织者等),应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教学CEO[7]。因此,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普及与推广职业教育网络化、信息化,这是实现职业教育价值的重要依据,各职业院校应当要采取科学、公平、公正的方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职业教育教师进行职业技能考核,不断促进其职业教育课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职业教育”大背景下,要想有效提高现阶段国内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就必须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当前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与发展方向,构建相应的职业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职业教育”价值与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总体架构分析》,《辽宁高职学报》2017年第19卷第8期,第21-23页。

[2]宋诚英:《基于SPOC的“互联网+”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3]刘巧芝、杨涵:《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6期,第69-71页。

[4]米传民、马静、陈烨天:《浅析“互联网+”竞赛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模式创新》,《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年第4期,第81-85页。

[5]鲁学柱、马程程:《基于中锐智能云课堂平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第49-50页。

[6]余龙九:《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教育信息技术》2017年第Z1期,第110-113页。

[7]冯知岭:《“互联网+”视域下的职业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探析》,《科技创新导报》2018年第1期。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