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MES教学是典型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知识点衔接密切、教学单元整合度高、技能教学内容多元化的特点,其在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需求,通过构建产品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目标体系、开发模块化教学资源、培养模块化教学专业教师队伍以及开发产品设计专业模块化实训平台、设计模块化课程等健全MES模块化教学体系,旨在为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产品设计专业 MES模块化 教学模式

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产品设计专业MES模块化课程教学构建及评价考核研究》(课题编号:SGH18H343);咸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项目编号:XSYGG201809)。

在新一轮高校课程改革背景下,以翻转课堂教学、微课程教学、慕课教学等为代表的教学模式纷纷涌现,对高校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之相比,MES模块化教学不同于现有的教学模式,它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与开放性,通过对各课程单元知识点、教学模块的整合重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点模块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掘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使其实现产品设计专业的个性化学习。该教学模式依托课程知识点模块的细分,深化学生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培养,增强了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1]。因此,如何基于MES模块化教学理念,因地制宜地设计适应于专业教学需求及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模式,是当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亟待攻克的艰巨任务。

MES模块化教学用于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意义

1.融合以生为本的理念,促进课程知识点的重组

传统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通常以灌输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则进行机械化的知识点传授,师生间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及成长需求。MES模块化教学融入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程组织形式灵活,教师既可以统一组织教学,又可以在完成必修模块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实训课程,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视野,为其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2.通过教学模块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现阶段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普遍强调学生对产品设计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科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较缺乏。MES模块化教学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教材内容、专业课程框架的束缚,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其参与模块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究与创新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多方面技能。

3.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潜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有能力、有知识、有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相关行业输出更多优秀的储备人才。而传统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受基础条件缺乏、对学生引导不足、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因素影响,致使学生的智力与潜能开发较为滞后,容易造成“懂理论但不懂技能”的人才培养困境。MES模块化教学通过设计多个知识模块,兼顾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学习需求等方面,有助于学生的智力、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协调发展。

MES模块化教学与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融合的途径

1.教学理念融合

教学理念不仅影响教学模式的设计,而且也影响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MES模块化教学融多种教学理念于一体,既具有课程教学形式上的动态化特征,又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受教学环境的干扰较小,在与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可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导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等,为其设计个性化的MES模块化教学模式,科学指导课程的编排设计。

2.课程模式融合

MES模块化教学在课程模式设计上为产品设计专业赋予了新的设计思维,一方面,MES模块化教学启发产品设计专业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依据,进行课程内容、教学单元的设计[2];另一方面,MES模块化教学将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深入整合,构成一个环环相扣、互为依托的主题教学单元,通过实施以素养、知识、技能等为主题的不同教学模块,凸显课程模块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3.教学策略融合

MES模块化教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单一知识的讲授,而要注重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在教学中可采用开放式教学、移动新媒体教学等方式,将专业知识讲授、实践技能培养、专业素养培养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

高校产品设计专业MES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1.产品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教师应先梳理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教学大纲要求等,设计涵盖知识、技能、情感与素养的“四维目标”体系。其中,知识目标层面要将工业设计基础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理论、色彩设计理论、产品设计基本方法等纳入知识目标的考查范畴,要求学生通过模块化课程的学习,加深对艺术、设计领域专业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技能目标层面,要求学生通过各知识模块的学习,掌握基础的素描、色彩设计、创意设计及工业产品外观设计、造型设计,并能够独立进行产品的常规设计[3]。情感目标层面,教师进行模块化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与态度,增进对产品设计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认同感。而素养目标层面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在模块化教学中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能力,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模块化教学中,教师从知识、技能、情感及素养等层面进行目标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产品设计专业的顶层设计具有指导价值。

2.开发模块化教学资源

利用MES模块化教学理念,将产品设计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差异及教学资源划分为基础教辅类教学资源、微课程教学资源、实训项目教学资源、校本教学资源等模块[4]。基础教辅类教学资源以常规的教学素材为主,如与立体构成、设计素描等有关的专业书籍、光盘视频集、习题集等,以公开资源的形式供专业学生学习使用。微课程教学资源由教师、学生代表共同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知识讲解、理论分析、经验阐述、案例分析、互动答疑、工业设计作品展示等数十个不同分类,可辅助课程教学设计[5]。实训项目教学资源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引入真实的企业产品设计案例,按照实训项目类型的不同,可细分为通用型实训项目、能力拓展型实训项目、创新型实训项目等。学生完成规定模块的理论知识、实训课程学习后,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实训项目资源,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训项目“闯关”训练,不同难度评级的实训项目为学生创造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训项目学习的积极性。校本教学资源则立足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特色及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校本教材,糅合产品设计专业的重要知识点、难点及工业设计的误区等,塑造产品设计专业独有的特色。

3.培养模块化教学专业教师队伍

高校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块化教学专业教师培训、建立配套的模块化教学支撑等措施,培养一支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高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应采取双向挂职模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可在传媒企业、设计院等挂职,汲取先进的产品设计理念。高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前往省内外开展MES模块化教学的师范学校进行教学观摩,总结先进学校的实践经验,再根据本校特色,扬长避短,建立适宜本校的MES模块化教学机制。同时,高校应定期引进研究MES模块化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使其为产品设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开展讲座、课程设计示范等,分享模块化教学的经验。在专业教师培训方面,应采用以现场培训为主、网络培训为辅的培养策略,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便利性,为产品设计专业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在配套的模块化教学支撑策略上,高校要建立一系列的模块化教学保障措施,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以保障MES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4.开发产品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实训平台

产品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搭建专业模块化教学实训平台尤为必要。在实训平台建设中,可基于合作企业的技术力量、硬件资源优势等,设计包含各项专业技能测试、仿真实训等为一体的实训平台。教师可利用实训平台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积极性。同时,在专业实训中,还可引进人工智能机器人、计算机在线实训系统等,科学评估学生的实训效果。

5.模块化课程设计

高校应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策略,将MES模块化教学融入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全过程。在课程开发上,可结合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需求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将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初步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技能应用模块、能力拓展模块、素养提升模块等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各教学单元内容的重点,对不同的教学单元进行整合、补充,以满足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需求。其中,基础知识教学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演练、模拟测试为主,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技能应用模块可通过情境设计、任务仿真实训等方式,为学生还原真实的职业成长环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力拓展模块则以专业课程的延伸知识为主,将产品设计专业与环境设计、园林设计、装潢设计等专业的相关知识融合,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能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必备技能。素养提升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通过树立模范榜样、学习标兵和成立专业兴趣社团等形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共同提升。

MES模块化教学在高校产品设计专业中的尝试,既改变了当前僵化的教学模式,又避免了因课程资源缺乏、学生积极性低而造成的教学质量低的问题。通过对各知识课程模块的整合与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建了开放的专业学习实训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高教探索》2008年第3期,第70-72页。

[2]袁暋、许强、王晓峰 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第21卷第4 期,第56-60页。

[3]高丹:《模块教学——二十一世纪适合社会及人发展的教学形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第111-115页。

[4]李德才:《关于模块化教学的几个问题——兼论工程师型人才培养》,《合肥学院学报》 (综合版)2013年第23卷第4期,第64-68页。

[5]邵一江、刘红:《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年第23卷第4期,第58-63页。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