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发展飞速和广泛应用的今天,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微”。“微时代”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关于“微”的影子。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同样,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微”科技,加入“微”元素,这就是“微课”。目前,“微课”已经渐渐地被应用到思政课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大学生是“微时代”最重要的受众群体,在学习过程中最先接受最前沿的文化思想和高端技术,还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本文以“微时代”为背景,就高校构建“微思政”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进行了讨论,以期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时代 思政课 微课

“微时代”,即“微媒体”不断更新、“微内容”不断生产、“微传播”不断进行、“微应用”不断出现、“微用户圈”不断形成的时代。如今,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应该适应信息技术和网络时代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微时代”高校“微思政”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迅速的发展,“微时代”让信息传输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微时代”是以微博、微信、MSN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内容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微时代”下,微课应运而生,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微课”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设计的一种在线课程资源,能够让思政课教学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特别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1.“微时代”高校“微思政”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微时代”下,高校学生的价值观被强大的知识信息影响着,学生在体现自己的价值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点。“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知识点。“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括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有别于传统单一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其中包含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教学内容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觉得上课不再那么枯燥和乏味。

2.“微时代”高校“微思政”是教学的重要方式

高校思政课教材有着高度的理论化、体系化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微课”以情景化的视频作为课堂导入方式,并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知识,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微课”的教学方式是非常灵活的,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以增强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3.“微时代”高校“微思政”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体现

“微课”把传统授课方法和视频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在“微课”平台下载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还可以与教师或者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因此,教师将“微课”视频内容和讨论观点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微时代”高校“微思政”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微时代”高校“微思政”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学习没有积极性。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与蓬勃发展,手机等各种移动设备得到了学生的青睐,加之网络的全面覆盖,不管是教师或者是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接收大量的信息。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垄断现象被打破,教学模式也随着移动设备的运用日益变化,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高校学生。移动设备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学生能够接收大量即时性信息,而信息的多样化及复杂化让学生与外界接轨的同时,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带来挑战。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前,可能已经通过新媒体了解该知识,所以追求新奇的学生不愿再去“重复”学习,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不愿重新归类整合,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以致出现学生掌握知识不系统、比较分散的问题。

2.“微时代”高校“微思政”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微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是最积极融入“微时代”的群体。但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部分教师还秉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再加上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相对偏低,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尝试利用新媒体。当这些教师面对有“新新人类”之称的大学生时,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行为特征,从而使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现实、与学生严重脱离。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就会出现教师讲得很认真、很努力,学生却觉得很枯燥、很乏味的现象,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3.“微时代”高校“微思政”教学资源缺乏

近年来,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思政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但部分学校因政治站位不高、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没有办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把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但目前很多高校和教师都缺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识,从而产生教学资源缺乏的现象。

“微时代”高校在“微思政”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在影响和改变大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的同时,使大学生的定位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给高校思政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教师应该在“微时代”下,转变思想观念、教学理念,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1.专题教学模式

在“微时代”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变得更加高效和快捷,而大量没有经过梳理和筛选的信息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选择,进而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思政课,思政教师应积极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专题教学就是其中有益的方式之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与“微时代”相结合。专题教学中,思政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专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可以结合实际就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剖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时代,认识时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网络教学的模式

“微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助力,现在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非常巨大,高校思政课要想与时代紧密结合,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进行网络教学。第一,高校应该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构建,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为网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找到一个符合现代学生习惯的教学方式,为其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使教师融入大学生中,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闻、图片和视频等,并紧密围绕课堂内容展开分析,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针对网络上的一些虚假消息,以及欺骗性的新闻,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形成正确的“三观”。

3.实践教学的模式

俗话说,“实践出真理”。高校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思政课理论知识,还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上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教师要努力挖掘好的网络资源,将实践和新媒体平台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社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构建“微课”教学长效模式

高校要想在“微课”建设上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要构建“微课”教学长效运行机制,推动思政课的改革。首先,高校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团队专门负责“微课”平台建设,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其次,高校要提高教师的思政课教学能力,使其不仅具备思政课专业知识及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能够独立完成多媒体网页和视频制作,为“微课”平台建设提供支持。最后,高校要加大对“微课”的资金投入,构建“微课”教学模式。

5.建设和维护“微课”资源

思政教师要制作精美的“微课”视频供教学使用,应先根据课程的需要选定一个课题,然后根据课题进行一系列的行动,如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录像等。“微课”视频的特点就是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时长一般为5至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40至45分钟一节课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主题突出,更符合教师的需要,其主要突出课堂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的一节课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微课”又可以称为“微课堂”。从“微课”视频大小来看,其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看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料,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MP4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课”非常适合教师的观看、评课、反思和研究。“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所使用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及专家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因此,高校要在学生直观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同时,定期维护更新“微课”平台,还要根据思政课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微课”内容,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在线解答学生疑惑的问题,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结 语

构建“微思政”教学模式,就是要让思政课更具时代性。推动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就是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充分体现思政课的时代精神。思政课要真正提高实效性,就要实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运用好信息化手段,凸显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总而言之,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开展“微课”是在当下最正确的选择,其能让思政课既简短又灵动,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丽然:《基于“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山西青年》2016年第18期。

[2]郭君:《“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分析》,《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27期,第74-75页。

[3]黄爱华:《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第9期。

[4]王守兰:《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江南大学,2015,1。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