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是当今学校主流的教研模式,其初衷是以公开的课例为研究对象,执教者、听课者、评课者共同探讨、钻研、交流,从而洞察教学热点、厘清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然而,许多公开课教学却出现了背离现象,有的教师为了博得满堂彩,上成“作秀课”“造假课”;有的教师则压力过大,影响了日常教学和生活。

其实,公开课的执教者既无需为一节课的成功沾沾自喜;也不必为一节课的失败郁郁寡欢。明智的做法是把公开课当作进步成长的阶梯,成功时总结经验,挫败后冷静反思。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抓住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精磨语言,研磨课型,打磨风格,让公开课成为自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首先,直面公开课,锤炼平常心。执教公开课,听者众多,紧张在所难免,而过度紧张,则会导致教学环节错乱,教学效果不佳。一节失败的公开课,往往会让执教者自我怀疑,盲目否定自己,甚至产生畏惧心理,造成创伤情结。我曾在执教公开课时,忘记了某一教学环节,导致教学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整堂课一塌糊涂。失败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了磨炼心态的重要性,要想克服畏难情绪,就必须迎难而上,直面公开课,在一次次公开课的熔炉里,历练自己,修炼心性。此后,借由公开课,我将自己打碎,重新组合,再打碎,再重新组合,逐渐练就了良好心态,对公开课的认知也更加成熟。一方面,教师应以平常心对待公开课,不炫技,不花哨,使得公开课和常态课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大胆融入新的教学思路,不窠臼,不俗套,积极打造创新型课例。

其次,巧借公开课,提高细读力。文本细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而公开课恰是提高文本细读能力的绝佳时机。语文教师应以公开课为契机,微观细读,深入文本,精研微言妙语;宏观导读,走出文本,探究单元主题。执教《哦,香雪》一课时,面对多达82段的较长篇幅,我沉心静气,认真细读小说,注意到了小说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铁轨所“记载”的这个“路程”,是香雪怀揣铅笔盒独自走夜路的过程,更是其心路转变的重要历程。由此,我的思路被彻底打开,提炼出教学主问题:探究铅笔盒对香雪心路历程转变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人生五彩梦”这一单元主题,我意识到人生有梦是香雪心路转变的根本动力,这也是香雪和台儿沟其他姑娘的不同之处,于是,整堂课的教学重点便设定为:分析香雪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和探究铅笔盒的象征意蕴。可见,在公开课的助力下,反复细读文本,有利于入乎其内,抽丝剥茧,发现文本奥秘;出乎其外,整体架构,提升文本价值。

最后,反思公开课,培养研究性。公开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上完公开课并不意味着战争就结束了,恰恰相反,真正的战场才刚刚开始,那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公开课后,执教者应沉下心来,回顾教学过程,及时“复盘”,反思不足,发现问题,进而激发研究兴趣,找准研究方向,培养研究习性。每次公开课后,我都重新梳理教学思路,坚持写下心得体会,例如,讲完《哦,香雪》,我写《紧贴人物读小说》;讲完《管鲍之交》,我写《文言并重,方为正道》;讲完《雨霖铃》,我写《循序渐进,探微悟情》;讲完《记念刘和珍君》,我写《破解情感密码,点燃学生心灵》……这些课后反思,有利于锻炼思考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提升理论素养,积淀研究成果。因此,教师应以公开课为敲门砖,培养研究精神,修改教学设计,整理课堂实录,品鉴赏析文本,构思教学札记,撰写教研论文,建立教学资料库,构建教学研究链,创造独特教研体系,从而实现专业跨越式发展。

总之,长期的公开课历练,让我深深体悟到: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每次公开课都推动我的教学生涯否定之否定,不断自我更新,获得迅速成长。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公开课的平台,练就强大内心,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研水平,助力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