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渭河小学坐落在美丽的渭河之畔,是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爱下新建的一所高标准的城市小学,2016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挖掘渭小所处的地域文化,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凝练学校精神,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确立了“水韵文化”。其核心理念为“水之道,师之道,生之道”,寓意渭河小学在水韵的滋养下,勇担使命,教泽绵延。“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意在学校以人为本,尊重个性,让渭河园里的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自在且出彩。“水韵文化”是渭河小学学校文化的底色,“水韵”综合实践课程是学校“水韵文化”的课程呈现。

一、理念先行,彰显综合实践课程“水韵”内涵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开设是国家新课程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让这门实践性课程散发出特有的吸引力,我们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学校的“水韵文化”理念,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遵循“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发“水韵”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它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相统一。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进入课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学实践活动中心,三部门联动,承担起课程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负责制定并落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调整结构,开发“水韵”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依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我校的课程资源开发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整合校内资源,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1.依托《指南》,开发主题活动

陕西省《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为学校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方法指导和课程资源支持。学期初,课程中心组织同年级老师研讨交流,选择适合开展的主题,制定学期活动计划。如探索自然的《春天的盛会》《与雪娃娃共舞》;亲近社会的《夸夸咱家乡》《我是环保小卫士》,社区服务的《温馨在社区》等主题活动。相同的主题,不同的侧重,分年级分小组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2.学科融合,开展节日活动

我们把学科课程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主题活动,有校园节日、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专题教育节日等。

校园节日活动是我校综合实践课程方面的“领军”活动。三月份的科技文化节,突出“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主题,有科学幻想绘画展,小制作、小发明,手抄报展,航空航模表演、科学家故事演讲赛等,涵盖科学、数学、美术、语文等领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的校园节日还有文化艺术节、读书节、语文节、英语节、数学节等。我们引导学生不但要积极参加校园节日活动,还要参与节日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形式的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传统节日活动是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又一板块。比如《元宵节自制花灯乐游园》《粽子飘飘香》《九九重阳送祝福》等都是根据我国的传统节日设计的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去了解民间习俗,弘扬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现代节日、专题教育节日,将感恩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主题。

3. 因地制宜,开展劳动实践

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学校利用空地开发了“乐耕园”,以“植物与生活”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乐耕园面积不大,乐趣不少。该课程在高年级试行,分三个板块:知识学习、种植实践、拓展延伸。通过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学生对植物、蔬菜成长的环境、条件等有了大致了解;分小组负责种植、浇水、施肥、管理,鼓励学生用种植日记、绘画、摄影等记录自己的种植历程;一年实践结束,学校举行种植活动征文、手抄报、绘画等比赛,展示学习成果,评选优秀种植小组。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养成热爱劳动、用心观察的习惯。陕西特色面食闻名中外,据统计有50种之多。我们利用“劳技室”,在高年级开展“舌尖上的麦香”烹饪实践活动,目标是小学毕业时每生会做5种面食,充分将地方文化融入学校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二)融合家庭资源,优化综合实践课程结构。

我校在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中,重点从“家庭礼仪、家庭美食、家居美化、家庭理财”四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将课堂由学校延伸到家庭,为综合实践课程拓展更为广阔、个性化的空间。

(三)开发社会资源,拓宽综合实践课程渠道。

社会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活动领域,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我校开展以乡土乡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

文化之旅,走进鸿门宴遗址、渭南市博物馆等,触摸历史,学习文化。“缅怀先烈”的红色之旅,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精神洗礼。“探寻科学奥秘”的科技之旅,组织学生走进航天测控博物馆,培养孩子科学考察研究的能力。“品农耕文化”的田园之旅,带领学生走进渭北葡萄产业园、美丽天留村了解农耕文化,感受田园生活,体验采摘的快乐。我们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关爱老人、走上街头志愿服务、走进交通安全教育基地进行职业体验。

我们的社会实践以小组活动、集体活动为主。每次必有三个环节:准备、实施、总结;做好两个评价:从教师的指导效能和学生的参与效能两个层面进行评价。既激励了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又为我们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经验和保障。

如我校开展的《走近母亲河,探寻渭河文明》研学活动,学生在研学单的感悟中写道:“当我走近渭河时,我才发现了它别样的美。此时的渭河在我的眼中已不只是一条河,望着它奔腾的脚步,听着它滚滚的声音,我明白了它身为母亲河的伟大,也更加感受到‘善、容、勤、恒’的学校精神的真正内涵。”可以看出,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有关渭河的知识,还增强了对学校、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中益智,行中明理。

三、完善评价,提升“水韵”综合实践课程的效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学生收获的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品质。老师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也从单纯的学科知识课堂走向更为广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个人素养得到提升。学校建立了《渭河小学“水精灵”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这一体系,依据学校“水韵”文化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从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社会实践等六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三级综合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六个维度、六色水精灵,学生累计获得三个不同色的水精灵奖章可申请闪亮水精灵;连续荣获三枚闪亮水精灵即可申请“渭河好少年”最高荣誉称号)。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创了学校教育的别样风景,丰盈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们编写的《科技体验》《红色印记》《民俗传承》等校本教材也深受孩子喜欢、家长好评。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适性化,我们在追寻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有的特色。今后,学校将围绕乡土乡情,不断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丰厚的校本课程,走出家乡,走向远方;将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导师功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在完善学生评价手册的同时,建立教师考核办法,形成长效育人机制。

课程是学校的名片,是学校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让我们紧紧抓住“核心素养”六要素,站在学生的视角,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携手走进素质教育的春天!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河小学